韭菜迟眼蕈蚊在胡萝卜上发生应引起重视
2017年3月,韭菜迟眼蕈蚊在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胡萝卜上大面积发生,部分田块造成严重缺苗现象。这是首次报道该害虫危害胡萝卜,相关植保部门和种植户应注意监测和防控。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其幼虫俗称韭蛆,因其栖息于地下,在作物的地下嫩茎、主根和其地面附近的皮下组织等处危害,防治困难,是造成目前我国韭菜减产和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韭菜迟眼蕈蚊食性很杂,实验室内甚至可用土豆、花生、大豆等材料饲养,在自然界中可取食可危害百合科、菊科、藜科、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等科的30多种蔬菜,通常以韭菜等百合科作物受害最重,菊科作物次之,葫芦科、十字花科等受害集中在苗期。也有严重危害蝴蝶兰等花卉以及中草药的报道。本文首次报道该害虫大面积危害胡萝卜,提醒各地植保部门和蔬菜种植户密切关注这一害虫发生危害新动向并做好防控准备。
2017年3月,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胡萝卜受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受害胡萝卜苗萎蔫弱小,甚至死亡。拔起受害植株后,发现根部表皮被取食而残缺,严重的植株主根被截断,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在部分植株根部及周围土壤中发现了害虫,初步鉴定为双翅目眼蕈蚊科幼虫。采回幼虫到实验室饲养至羽化,确认为韭菜迟眼蕈蚊。调查发现,今年化龙镇胡萝卜田韭蛆大发生。在调查的3个胡萝卜田中,以“Z”形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20株,缺苗率为11%~35%。受害苗周边约5厘米半径,8厘米深土壤中韭蛆平均量为19.8±5.88头。
韭菜迟眼蕈蚊危害胡萝卜,造成严重缺苗的报道尚属首次。化龙镇是“中国胡萝卜第一镇”,胡萝卜种植面积达2700公顷。据了解,之前年份也有韭蛆危害的情况发生,但均不如今年范围之大,危害之重。当地农户用药剂防治,但普遍效果较差。胡萝卜幼苗根部受害极易造成缺苗,收获前受害也会因胡萝卜表皮残缺而降低经济价值。韭菜迟眼蕈蚊对胡萝卜的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可能对当地胡萝卜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应指导农户切勿盲目用药,尤其是严控剧毒农药的使用。长期使用某种药剂易导致韭蛆产生抗性,农户应轮换使用药剂,切忌使用来历不明的农药。
韭蛆的幼虫阶段在土壤中危害蔬菜的根部,早期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危害症状,往往种群数量已经较高,难以防治。建议在胡萝卜主产区开展监测,做好防控预案。可通过挖土调查的方式,也可在地面平铺黑色黏虫板,通过板上的成虫数量监测其发生动态。当地胡萝卜种植户可在每年5~6月在一、二茬胡萝卜的土地休闲期,在阳光强烈的天气采用地表覆膜的高温法闷地,铲除韭蛆。在已经发生危害的田块可以参考韭蛆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控。
图胡萝卜受韭菜迟眼蕈蚊危害情况(陈浩摄;2017年3月,寿光)
(陈浩 门兴元 齐军山 齐凯李丽莉 周仙红 卢增斌 于毅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