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由大走强

2017-11-02 11:36陆晓如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19期
关键词:炼厂炼油炼化

○ 文/本刊实习记者 陆晓如

炼化,由大走强

○ 文/本刊实习记者 陆晓如

五年来,炼化产业由大走强,发展形势喜人,但产能过剩、新能源冲击等问题犹如一道道暗流在不断涌动。

从普遍亏损到躺着也能赚钱,五年来炼化企业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如沐春风!”有人这么形容低油价下炼化企业的状态。贴切吗?确实!但低油价的“春风”能刮多久还是未知之数,况且春风还有料峭之时。

“打铁还需自身硬。”炼化企业深谙其中真言。除凭借着低油价的春风“扶摇上青天”外,五年间,炼化企业修炼内功,通过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手段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利润猛增创纪录

2016年全年,我国炼油业利润增幅最高,达到了120%,利润总额为1703.6亿元,创历史纪录。但“三桶油”和民营炼厂的盈亏情况有所不同。

2012年亏损435.11亿元,2013年亏损243.9亿,2014年亏损235.6亿元。炼油与化工板块曾是中国石油四大经营板块中最大的“出血点”。2015年,实现利润48.83亿元,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实现了2011年以来的首次全面盈利。

中国石化2012年炼油亏损119亿元;2013年炼油收益86亿元,化工板块收益9亿元;2014年炼油板块亏损20亿元,化工板块收益22亿元;2015年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210亿元,化工板块实现经营收益197亿元。

作为炼化产业中的“小弟”,中国海油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产业上下游一体化模式相比,炼化板块难以避免亏损困局。

这五年是炼化行业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一大批炼化一体化项目纷纷上马。

民营炼厂2014年进入低油价时代后炼油成本降低,利润开始上升。2015年两权放开后,炼油更成了几乎稳赚不赔的生意。作为山东最大的民营炼油厂之一,京博石化以350万吨/年的一次加工能力,于2014年取得了炼油收入200亿元、利润1亿多元的好成绩。2016年的利润更是达到12亿多元。有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省地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25亿元、利税318亿元、利润13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21.7%、79.1%和60%,用“躺着赚钱”形容毫不为过。

数据最直观地反映了五年来炼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但数据只浮于表面。从深层次来看,五年来我国炼化产业的发展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一个由大走强的上升期,转型是主旋律。

既要真金白银,又要碧水蓝天,炼化行业在安全与环保方面下了大工夫。

全面转型步伐加快

“五年间,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全面推进,效率效益明显提高。”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指出。

2012年之前,我国GDP处在10%左右的高增长。2012年以后,GDP增速开始回落,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老常态下,油品消费增速快。以2011年为例,油品消费增速超10%。在旺盛需求带动下,炼油工业大发展,炼油能力持续增长。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后,油品消费增速放缓。柴油的需求量下降,航空煤油的需求量虽有所增加,但增速也在减缓。“五年来,炼化企业处在进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转型时期。”朱和指出,“在新常态下,炼化企业这五年努力减少柴汽比,减缓炼油工业建设步伐,逐步化解产能过剩。”

进入新常态后,“十八大”提出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五年来炼化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各大行业前列,从依靠扩能增量、规模化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一方面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一方面加快基地化建设。

“这么大的工厂,怎么都没看到几个人?”初次进入九江石化新厂区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要归功于智能化工厂建设!”九江石化人会这样骄傲地回答。作为中国石化4家智能化试点企业之一,九江石化2012年以来,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与石化生产最本质环节深度融合,初步建立了感知实时化、装置数字化、网络高速化、数据标准化、应用集成化的石化智能工厂。在智能工厂的支撑下,九江石化扁平化、矩阵式管理及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在生产能力、加工装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与2011年初相比,2016年员工总数减少14%、班组数量减少13%,瘦身健体取得明显成效,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目前国家正规划在沿海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和安全纵深广阔的孤岛、半岛、废弃盐田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早在2011年,中国石化就已建成13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10个高硫油原油加工基地,并形成了环渤海湾、长三角及泛珠三角3个炼化企业集群。此后,中国石化持续发力,加大对旗下炼厂的改扩建。位于长三角的镇海炼化、珠三角的茂名石化均在原有炼厂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成为了2000万吨/年级别的大炼厂。2020年左右,镇海炼化还将实施扩建工程,届时炼油能力将扩大至3800万吨/年,年产乙烯240万吨、芳烃200万吨,单个企业炼油规模将进入世界前五名,整体炼化一体化规模达到世界级水平。

炼化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转型。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336亿元、上线商品数200余万种、注册企业超3.9万家、注册用户11.9万个——这是2015年4月1日正式上线的中国石化易派客电商平台至今取得的成绩。这个集采购、销售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淘宝”的诞生,标志着石化产业的采购、销售从传统模式迈入“互联网+”时代。

市场化改革见成效

五年间,炼化产业市场化改革明显加快,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已经过多次改革调整,总的来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2013年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调价周期缩短,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了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将正负50元/吨作为是否调价的界限,还适当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趋势调动了主营炼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2015年7月23日,商务部发布《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资格申请工作。截至2017年3月,已经有近20家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权。两权放开后,炼化行业成为各路民营资本关注追逐的“香饽饽”,地方炼厂发展迅猛。“民企这两年刚刚兴起,上马的大项目都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采用的都是新兴工艺,使炼化格局发生进一步变化。”朱和说。截至2016 年底,全国地方炼厂的炼油总能力达到 2.62 亿吨,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8%。从规模上看,地方炼厂已经成为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之后的第三大国内炼油势力。炼化产业国企、民企、合资企业相互竞争的格局已经开始形成。

炼化企业间竞争加剧,炼化产品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五年间,炼化企业有意识地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研发新产品,使产品向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数据显示,2015年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显示产品结构优化步伐在加快。在这方面,克拉玛依石化创造了神话。

连续十余年盈利!克拉玛依石化地处西北边陲,原料七成以上是难加工的稠油和超稠油,在不具备“天时地利”的情况下,保持连续盈利在一般炼化企业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克拉玛依石化能做到的秘诀就在于深耕高附加值产品。据测算,同样加工一吨稠油,克拉玛依石化可生产出特种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而经过掺混稀油长距离运输后的稠油,到了其他石化单位只能炼制一般的汽柴油。

大踏步地“走出去”

“一方面是低油价的天时,一方面是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地利人和转化为生产力,为炼化企业的盈利起到很大作用。”朱和说,“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让我国的炼化企业有了‘走出去’的资格。”

“80万吨/年产量的乙烯工厂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自建,而五年前大都要依靠进口欧美和日本的装备和技术。”武汉中韩石化总经理刘家海说。五年来,我国炼化企业的成套生产设备、技术已基本实现自产,有多项炼化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韩石化作为中国石化控股的中韩合资石化企业,2013年投产的80万吨/年乙烯项目,采用的是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成套工艺技术。这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项目,而且首次实现了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制冷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在同一套装置上的全部国产化。“国产化乙烯成套技术”实现工业转化标志着我国的乙烯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采用国产技术,不仅建设成本比进口低,维护保养的费用更低,而且可以得到更多、更便捷的技术支持。”刘家海说,“国产化乙烯项目已成为中国石化的名片。”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石化产业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渣油转化轻质油、提高轻油收率以及清洁燃料生产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下游产品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在缩小。”

在自身技术过硬的前提下,五年来,我国炼化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炼化工程队伍走遍了30多个国家,催化剂、润滑油、石蜡、石油焦、沥青等炼化产品出口到了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炼化的名片逐渐在国际上叫响。

2016年1月20日,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中国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延布炼厂项目正式投产启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设计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拥有世界领先的炼化设施,HSE标准和生产运行管理标准均达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的汽柴油质量可满足美国标准和欧Ⅴ标准。延布炼厂将成为国际油品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我国炼化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所配套的各项有利政策,将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并加大开拓沿线国家市场的力度,不断提升海外业务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多项挑战不容小觑

预测显示,2017年的国际原油价格整体水平不会太高。未来几年之内,国际油价可能难以重回每桶100美元之上。对炼化企业来说,未来三年到五年仍然可能是赚钱的好时光。

我国炼化产业未来总体发展趋势喜人,形势大好,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外来的挑战也不少。产能过剩、产品不对路、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生产能耗物耗率高、环保升级的压力、新能源冲击、价格改革滞后、不平等竞争、地方保护主义抬头等等,皆如暗流在不断涌动着。

产能过剩的挑战。截至2016年底,中国炼油产能达到7.84亿吨/年,而原油加工量仅为5.4亿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9%。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的《石化行业产能预警报告》显示,我国化工行业约有过半的产品领域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过剩程度从30%~50%不等。朱和指出:“产能过剩是炼化发展的拦路虎,一看盈利都一哄而上,坏的把好的搞坏了不行。国家要宏观调控炼化产能增量,通过政策引导炼化企业做精做优做强,进一步化解落后产能。”

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挑战。齐鲁石化研究院院长达建文指出:“大量的化工产品像材料类的高分子产品塑料、橡胶、纤维以及其他的一些产品都是差异化产品,需要从低端到高端,从满足普通的生活到替代进口,引领市场,寻找新的消费热点。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要做。虽然我们现在每年化工产品的产能很大,但我们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高端化学品和材料。”炼化企业应该紧跟市场指挥棒,主动去满足市场,适应市场。

环保升级的挑战。炼化像是一个人对食物的消化,得到需要的营养,就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废料。这些废料排放不当就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在社会公众对生存环境质量空前关注,国家环保要求提高、约束力度加大的形势下,对炼化企业的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清洁性以及产品的清洁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加大了对炼化企业立项、设计、施工、开工、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并不时开展针对炼化企业的专项环保检查。炼化企业环保不合格,即面临整改甚至关停的结果。

新能源的挑战。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加速和储能技术的突破,将对全球油气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燃油替代率将随之上升。以目前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挪威为例,电动汽车出现后挪威的汽油消费量降幅明显加快。近期工信部透露的我国将制定停止生产和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更是一颗重磅炸弹。炼化企业应高度警惕汽油供应过剩,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炼化产业发展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加以调控。炼化企业要密切注意产业发展新动向,跟上新形势,提高忧患意识,理性发展。”朱和说。国家调控和企业自律结合,双管齐下、标本兼治,相信炼化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石杏茹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炼厂炼油炼化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炼化装置小径管的隐患分析与分级管理体系构想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电气在线绝缘监测系统在炼化企业的应用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