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说:“鼓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以动力,唤起愿望。”鼓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引起需要,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鼓励所能带来的行为改变,效果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教师能有效地采取鼓励措施,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一、语文教学中有效鼓励的策略
1.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教学中根据学生成绩优异的差别,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回答错误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口气要亲切,表扬要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关心他们。提问的难度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老师的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
2.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做得不好,我们也尽量减少批评,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经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比以前相比有进步的地方。通过抓住“闪光点”,暗示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是可以学好语文课的,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激情。一位男生原来语文成绩很差,大小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在我的不断鼓励和辅导下,他逐渐对语文课有了兴趣,开始认真学习。一个月以后的月考,他语文破天荒的及格了,这个学生高兴地对我说:“原来我也可以学好语文的,真是太棒了!”这就是教师鼓励的魅力所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变为积极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也将对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3.重视激励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激励性评价的作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针对学生作文写得好的,我除了给予激励性的评语外,还把学生的作文在班级里朗读,让全班学生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认真客观地对学生付出做出激励性的评价,并表示感谢,对于自己平时积累不足而学生注意到的材料,更是认真的表扬。在课堂教学探究环节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回答,积极鼓励,课堂作业我都做好评语,哪怕只有一句话、一个字,都是在认真的思考之后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课后及时组织素质测验,认真查找不足,奖励进步。这样,既加強了师生交流,又增进了师生友谊,丰富了师生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写作的动力。
二、教师鼓励时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鼓励的语言要准确、幽默、恰到好处。鼓励要准确到位,切记轻描淡写、敷衍了事。鼓励和表扬要客观、公正、无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的性格采用不同的鼓励方法。鼓励时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鼓励的量和度。鼓励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要真挚、果断、明快,表情要平和,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另外鼓励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以及全程鼓励。
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鼓励是满足需要的手段,鼓励教学法是一种真正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满足学生实现需求的需要,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由学习兴趣产生的内在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对各种语文知识的需要和被老师认同的渴望,正确运用鼓励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它不仅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为本的要求,还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张静,安徽灵璧县第五中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