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新
摘要:当前,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因此,消费金融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在消费方面,需要对国民消费的潜力进行挖掘,从而促进国内供给的升级,以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消费金融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供给侧改革下消费金融发展前景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消费金融;发展前景
一、消费金融在供給侧改革中的必要性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消费、出口以及投资是三个不竭的动力,在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大量出口投资一直有很大的依赖。当前,随着国外市场的疲软,一直没有被重视的国内消费需求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时,我国的消费信贷占整体信贷市场的规模还不到美国消费信贷的一半,而到了2015年,消费信贷的规模飞速增长,可以看出国内的消费信贷规模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二、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固有的消费观念与习惯障碍
在很多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的比重很大,大约在60%,通过信贷方式来借钱享受现在生活上的消费的这种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很正常的事情,而在我国,消费信贷在信贷中的比重不到20%,那是因为国人的固有思想就是“量入为出”,如果是超出他们所能承受的消费水平的消费,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很少会去以消费信贷的方式进行消费。在我国,由于固有的思想影响,有房子才能成家立业,所以导致很多人会选择贷款买房,以至于其在个人消费信贷中的比重达到了70%,而相对于住房信贷来说,其他消费品的消费金融则明显存在不足。
(二)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每个地区的发展都会影响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教育等,而这些就会间接影响该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消费金融的发展。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比较不发达,这些地区的收入和储蓄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而这些因素对居民的消费产生的影响就会相对发达地区高的多。在目前的制度下,如果是靠提升社会保障,来促进各地区的消费,很明显各个地区的区别很大,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个人征信体系的不足
由于国内征信机构发展相对迟缓,征信产品种类过度单一,导致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成为我国消费金融业务的障碍,造成我国消费金融业务的严重不足。虽然我国目前的个人信用报告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个人信用报告在信贷决策中的使用,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在传统金融机构中,依据个人信用报告的信贷服务覆盖的范围太窄。
三、为促进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提出的建议
(一)转变居民消费观念
长久以来,中国人都奉行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再加之我国医疗、教育、失业、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居民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一直偏高。因此,在推行消费金融时,一是要从消费者角度切入,推行比“量入为出”更优的跨期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不要一味节省,应该合理安排消费;二是,国家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消费少一些后顾之忧。
(二)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在我国,征信体系一直是央行把控,个人商业征信体系起步较晚,数据积累远远不够。而消费金融恰恰是以信用为虚拟抵押物的一种借贷款模式,“抵押物”如果完全没有根据的话,就会为借款公司甚至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信用信息收集及信用评估是消费金融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当前的消费金融行业有两大主体———电商和传统金融机构,二者的信用数据有互补的地方,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信用数据交流,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三)消费金融要注重发展的节奏和规模
一是防止金融属性过分扩大。由于实体经济层面出现萎靡不振的情况,使得消费金融在金融支持以及诱导消费升级方面变缓。而信用过分扩张的话,就有可能使得消费金融领域当中吸引大量的资金,造成过度涌入的情况,在各种各样的新的金融资产的基础上,新的金融工具又会衍生出来,从而使得该领域当中出现泡沫情况。在这一过程当中,风险标准的降低又会使得大量的资本在虚假交易的基础上过度金融化的国内经济当中。
二是坚持消费行为真实合理。合理的、真实的消费行为是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的根本。所以,在消费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以虚假方式变相进行资金输送的方式要坚决予以杜绝,使得消费行为更加真实合理。但是在当前的一些网络借鉴平台当中,只关注到收益,却对交易的真实性忽视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以线上的方式俩实现消费金融发放的话,就会面临一些难题,如对信用发放是否用于真实消费交易的审核等。如果存在的话,就会对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转型中,除了注重供给侧的改革,也高度关注需求侧的刺激,因为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因此,针对当前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6,17:41-42.
[2]黄志凌.消费金融发展探索[J].中国金融,2016,11:24-26.
[3]郑金宇,陈晓.消费金融发展的问题、风险与监管挑战[J].银行家,2016,11:11-14.
(作者单位: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