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和作者的态度

2017-11-01 12:11李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典故诗句景物

“诗言志,文传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和作者的态度理解存在着误读的情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并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主旨,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态度做出正确的评价呢?

一、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引导学生在探究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借助诗歌写作背景来理解,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明确了诗句的创作背景会对作者在诗句中隐含的情绪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杜甫经历了离乱之后,生活在成都西郊草堂时期所写的,这时候他有了安身之處,内心有了一些欣慰的感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这时候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如果可以准确地把握诗歌创作的背景知识,并且与诗歌内容进行结合来解读,便不难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明析诗句的含蓄意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很多诗歌在表达诗人的情感时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含蓄的方式表达的,在表达过程中,诗人借助景物、事物或者是人物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例如诗词中的说理诗,有的通过议论来表达,有的通过景物描写来说明,这些语言虽然没有直接地进行陈诉,但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者是景物展现出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仔细思考,认真辨析,提高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例如赵翼的《论诗》中说出了李白和杜甫的诗句皆是佳句,成为人们学习和背诵的佳作,已经广泛地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魅力。但是作者在内心里还是非常自信的,在赞赏了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后,他自信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和欲望,利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诗句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及内心中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赏的欲望。这句诗里面具有一定的含蓄意义,作者虽然没有直说自己的作品和诗歌是多么的优秀,但是在言语中表现出了自己希望超越前人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主张正是文学作品所需要的,学生在理解和阅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深入挖掘诗歌中的语言和文字,形成科学理解,提高理解能力。

三、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要注重对诗歌中的典故和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探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典故的引用往往是言简意赅的,学生了解了其中的典故会更好地理解诗歌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例如在阅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其中就讲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作者借用这些典故其实是向表明自己是由理想和报复的。作者的内心中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面对残酷的现实,他的理想并没有实现,有一种内心的感伤,产生了壮志难酬的感叹。学生如果对这个典故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仿佛自己就是作者,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壮志未酬的态度,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态度。

四、从涵咏诗歌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意境会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如果学生可以融入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中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诗歌的意境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诗歌中的景物、事物、人物和色彩等。融入到作者的意境中当然会促进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杜甫的《倦夜》时,学生通过阅读会看到诗歌前面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有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这是一幅非常美丽而动人的图片,通过对于这些丰富内容的描写和勾画,学生感受到了秋夜的清凉和月夜的美景。但在对景物描写的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疲倦,这一夜都没有休息,可谓是“倦夜”。作者没有休息的原因是什么呢?当学生融入到情景中就会正确地理解原因是“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诗人在清冷的秋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们命运的深切关注。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学,引导学生去探究和体会,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态度,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诗歌中的知识和含义,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创作背景、含蓄意义、引用典故和意境等方面来入手去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态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底蕴的增加。

李玲,山西广灵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典故诗句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六一来了
写写冬天的景物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景物描写要准确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