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用西葫芦枯萎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7-11-01 22:35程志国荆爱霞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死苗西葫芦枯萎病

程志国+荆爱霞

新疆、内蒙、东北是我国籽用西葫芦主要生产区,其中,新疆籽用西葫芦播种5.4万hm2,内蒙古8万hm2、黑龙江2.7万hm2。近年来,随着籽用西葫芦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籽用西葫芦重茬种植非常普遍,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由镰刀菌引起的籽用西葫芦枯萎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总结了籽用西葫芦枯萎病的发生区域、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旨在为籽用西葫芦生产区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癥状表现

正在萌发的种子、幼苗、成株均可侵染。主要在幼苗期和开花坐果期显症。播种后,正在萌发的种子被侵染,种子腐烂不发芽。

①幼苗期受害 出苗后到1~2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幼苗被感染,地上部症状表现为初期子叶无光泽,暗绿色,子叶变黄,生长变缓,最后枯死(图1)。拔下幼苗,可见根系变褐、皱缩、腐烂,并且逐渐向茎部蔓延。1~2片真叶期感染,幼苗初期表现为萎蔫,萎蔫现象出现2~3天后,植株逐渐干枯,拔出萎蔫苗可以看到初生根部位出现黄褐色病变,剥开幼苗根茎后,维管束变为红褐色。

②开花坐果期受害 初期症状为病株下部叶片褪绿变黄,萎蔫下垂,中午明显,早晚尚能恢复。随着植株生长,发黄的叶片不断增多,严重时遍及全株,致使整株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灰白色霉状物,有时病部溢出少量红褐色胶质物。有时症状只在茎的一侧发展,造成半边凋萎。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为红褐色。病株根部变褐腐烂,易拔起。病株上的果实表皮完好,剖开果实,内部瓜瓤变为黄棕色污水状。

2 发病特点

2.1 枯萎病发生区域不断扩大,为害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调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地块死苗现象有差异。同一地区,有些地块零星发生,有些地块发生严重,每一行中隔几株即有一株发病苗,田间发病率3%~30%。如2014年,枯萎病仅在新疆昌吉、塔城等地籽用西葫芦主产区零星发生;2015年在新疆昌吉、石河子、呼图壁、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玛纳斯等地,以及内蒙古的临河、五原、大佘太等地发生,发病率5%~10%,造成不同程度死苗;2016年枯萎病在内蒙古的巴盟、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盟的固阳县、达茂旗、四子王旗等,呼和浩特的土默特左旗等地零星发生;在内蒙古的临河、五原、杭锦后旗等地发病严重,有些地块发病率达30%以上;新疆昌吉、石河子、沙湾、吉木乃、奇台、吉木萨尔、阿勒泰的哈巴河、清河、布尔津、富蕴县、福海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5%~15%的死苗。

从5月上中旬,籽用西葫芦出苗开始发病,到6月初苗龄达5~6片叶时,症状逐渐缓和,部分发病株经药剂防治缓和后可恢复生长,植株较正常植株长势弱,拔出植株会看到病变部位旁有新根发生。

2.2 老区重于新区,连作重于轮作,迎茬重于重茬

调查发现,枯萎病的发生老区重于新区,连作重于轮作,迎茬重于重茬,轮作5年以上的发病率最低。枯萎病在田间发生,一般从中心病株蔓延,病害呈点片状发生。在新种植区仅见个别植株死亡。重茬田发病重,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植株枯死,造成绝收。如内蒙古五原、临河、新疆芳草湖农场都是栽培籽用西葫芦5年以上区域,区内重茬普遍在3~5年,枯萎病发病重,死苗率在10%~30%,虽然有部分农户采取了1~2年的小轮作,但是由于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多,不能有效遏制病菌数量,发病很普遍。

2.3 春季温差大、降雨少,土壤干旱,有利于枯萎病发生

新疆、内蒙古2个籽用西葫芦种植区,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严寒,春季气候干燥少雨,气温变化剧烈,温差大,加之春季多大风、沙尘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如新疆,籽用西葫芦种植区向北达87°53′的北屯,向南到北纬43°06′的昌吉,西至东经87°21′的塔城县,东至46°67′青河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内蒙古籽用西葫芦种植区主要在北纬40°13~43°13′,东经105°~113°的巴盟和呼和浩特,属于中温带干旱和极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2个种植区以沙漠、平原为主,耕地为砂质土壤,春季干燥少雨、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干旱,加重病株枯死。如2016年5月北疆地区气温为10.9℃,较常年偏高2℃,5~6月又逢夏旱,枯萎病发生普遍,死苗率高。

3 病原菌

2015年对内蒙古籽用西葫芦死苗进行了取样检测,从发病田挖取发病株用塑料袋保湿,带到实验室迅速清洗,表面灭菌,在25~28℃培养皿中保湿培养,24 h病部出现灰白色霉层,经显微镜观察,初步判断死苗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

尖孢镰刀菌属于半知菌类(Fungiimper -fecti)梗孢目(Moniliales)痤孢科(Tubercular)镰刀菌属(Fusarium)。侵染瓜类的枯萎病菌有8个专化型 [1],对南瓜属作物致病的有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 Owen)[3],可侵染西葫芦、南瓜、黄瓜等,对黄瓜强侵染,弱侵染西瓜、冬瓜和苦瓜[4];葫芦专化型(F. oxysporum f.sp. Lagenariae Matuo & Yamamoto)[7],对葫芦强侵染。病原能适应的温度范围是4~38℃,发病和侵染温度为24~27℃,最高为35℃,最低4℃[2] 。

4 发病规律

枯萎病是土壤传播的系统侵染病害,病原菌一旦侵入后,菌体和所产生的毒素,能随植株的维管束系统转移扩散到各个部位,导致全株发病。病菌可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中存活5~10年。带菌种子、带菌土壤、病残体等可混杂在种子中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原菌可随雨水、灌溉水、昆虫、农具等传播。

籽用西葫芦生长的各阶段都可侵染,以种子萌发和幼苗期为主,显症主要在幼苗期和结果期。菌丝可通过气孔、皮孔或伤口直接侵入,菌丝亦可直接穿透幼嫩的根部表皮侵入到组织内,在根部薄壁组织中扩展并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削弱其输导功能,造成幼苗萎蔫死亡。在发病初期浇水后,部分受侵染的幼苗会逐渐恢复生长,这是因为浇水后促进了新根的发生,加之植株生长加速,所以症状有所缓解,但是长势仍较未侵染的植株弱。到结果期,由于植株对养分需求量大,在苗期已被侵染后堵塞的输导组织不能给作物提供养分,造成萎蔫症状再次出现。土壤菌量增高,发病加重。endprint

5 防治方法

防治枯萎病采取预防为主,药剂为辅的措施。

5.1 合理轮作是减轻枯萎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5年,茬口最好选择小麦、玉米、葱、蒜等作物,可有效减轻枯萎病发生。

5.2 选用抗病品种

应加强抗病、耐病品种选育,减轻损失。

5.3 种子包衣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

在新疆、内蒙古调查还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种子播种前经过1.25%苏纳米、2.5%过氧乙酸浸种,或经2.5%咯菌腈药剂包衣的较未经过药剂浸种、包衣的,枯萎病发病晚、传播慢、发病轻。这是因为种子包衣剂可在种子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在种子发芽时可预防种子表面的病菌和土传性真菌病害为害,长时间保护根部区域;种衣剂还可在种子周围形成一层保护,种子发芽时促进幼芽吸收少量药剂,从而抑制种子表面病菌侵染,如由镰刀菌、链格孢属、腐霉属引起的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等,且不易与其他杀菌剂发生交互抗性。

5.4 土壤消毒灭菌

播种前每667 m2可用抗重茬剂1 kg进行土壤消毒。也可采用生物制剂对土壤进行解毒修复,方法是,覆膜前将1 000亿个活菌/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kg+阵地微生物菌剂(粉剂)1 kg均勻撒施在土表,耙磨整平后覆膜浇水,对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有良好的防效。

5.5 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后,立即拔除,病穴及邻近植株用药液淋浇灌根。药剂可选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26%根腐灵(24%噁霉灵+24%氨基寡糖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参考文献

[1] 刘波,朱育菁,周涵韬,等.农作物枯萎病的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2004,8(43):47-57.

[2] 沈文渊.瓜类枯萎病菌四种专化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瓜类

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3] Armstrong G M, Armstrong J K. Formae speciales and races of Fusarium oxysporum causing wilts of the Cucurbitaceae[J]. Phytopathology, 1978, 68(1): 19-28.

[4] 吴营昌,王守正,李洪连,等.瓜类枯萎病菌尖镰孢专化型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9.

[5] Nishimura N, Kudo K.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olocasiae n. f. sp. causing dry rot of taro (Colocasia esculenta)[J]. Annals of the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01, 60 (4): 448-4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死苗西葫芦枯萎病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浅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
水稻旱育秧死苗de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