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代医巫闾

2017-11-01 09:50张新朝
百科知识 2017年20期
关键词:青岩老母观音

张新朝

在辽宁省锦州市有这么一座山,它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虞舜时期就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为当时十二镇山之一。其名最早可见诸于先秦典籍的名山谱之中,战国时期屈原就已将其引入诗篇——“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它头衔众多,有“东北第一山”之美誉;《全辽志》中称其为“灵秀之最”,位列辽宁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它更是帝王名士趋之若鹜的圣地,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乾隆帝等都曾到过此山。

它就是座落于今辽宁省北镇市的医巫闾山,其得名最早可见于《周礼》“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医巫”为古东胡语,意为“雄伟高大”,如此得名,在中国整个名山谱系中是绝无仅有的。

医巫闾山作为一座名山,其最风光的时代是在辽朝。在大辽皇帝的眼中,医巫闾山就是一座圣山,是一座可永享千年的风水宝地。终辽一代,葬于此地的皇帝就有6位,还有十几位后妃和二十几位王公大臣。医巫闾山到底有何魅力,能得到帝王将相如此垂青呢?

从老祖峰俯瞰山下

小山纳百景

正所谓“有山就有景”,医巫闾山作为辽东“灵秀之最”,更不是浪得虚名。乾隆皇帝有诗云:“名山插霄汉,朵朵青芙蓉。连亘数十里,隐见千里重。”在帝王的妙笔之下,医巫闾山的美景仿佛已然浮现在眼前。

站在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奇特的山门。医巫闾山不大,但山门的设计却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感觉。山门底部刻有“舜封医巫图”“历代尊封图”“太子写志图”“辽帝狩猎图”“楚材幼读图”“清帝揽胜图”等八幅壁雕,每幅壁雕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在工匠巧夺天工的手法之下,一幕幕故事场景灵动于石壁之上,将人们的思绪勾回那遥远的过去。

如西南正面的“舜封医巫图”,将舜封医巫闾山为幽州镇山的故事以一种神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图中的舜手托日月、胯骑青龙,仰望着霞光万丈的医巫闾山。又如“历代尊封图”,把历代帝王对医巫闾山加封告祭的历史场景以神圣而庄严的方式绘于石壁之上。最妙趣横生的当属东北面的“太子写志图”,图中大辽太子耶律倍形象多变、姿态不一,或意气风发地伫立于读书堂之前,凝视着他亲手绘画的“骏马图”;或抚须执笔欲舞文弄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或与佳人策马奔腾,才子佳人共享人世繁华。绕门一周,不禁连连惊叹。

由山门拾阶而上,山脚下便是北镇庙。穿过圣水桥,可见一块巨石从石壁中斜出,好似突出的屋檐,这便是道隐谷,又因其构造俗称“大石棚”,也是乾隆皇帝钦定的“闾山八景”的第一景。一股清泉由石棚之上顺势而下,落入莲花状的石盆之中,叮咚作响,如此意境恰好照应了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便是“闾山八景”的第二景——“圣水盆”。

正陶醉聆听之际,望见大石棚的东侧高台之上有一座奇特典雅的寺庙,拾阶而上,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观音阁”,它在明代被命名为清安寺,清初才改封为观音阁。进入寺院内,两株已有500余年树龄的参天古树矗立在两边,犹如两名屹立卫士,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寺内院落分布同大多寺院相同,分为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各殿之内均陈列着著名佛教人物的塑像,如前殿的弥勒、四大天王、韦驮等,正殿的释迦牟尼、观世音、地藏王,东西配殿的达摩尊者、伽蓝菩萨等。

别了观音阁,攀上吕公岩,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参天而立、四季长青、枝繁叶茂的万年松。相传此松为当年大辽太子耶律倍隐居桃花洞时所栽,故称“太子松”。当年乾隆皇帝云游此地时,将其封为“云巢松”,意为住在上面可以天上的云朵作巢,言其高大。但这棵松树可不是到清朝的时候才长成参天大树的,早在金朝时,诗人蔡珪望见此松就有诗云“西风绝境抚孤松,千里川原四望通。但怪林梢看鸟背,不知身到碧云中”。这一株矗立的松树平添的不仅仅是医巫闾山的苍翠挺拔,还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想当年,契丹贵族的后裔、元朝著名的大臣耶律楚材的读书堂便临树而建,遥想耶律楚材端坐于读书堂内,一边望着先祖栽下的万年松,一边挑灯夜读、运筹帷幄,心中不知作何感想。

顺着云巢松,往东面望去可见一块悬挂在山崖上的巨石,这便是“闾山第一石”。山崖南端是四面绝壁、地势险要的“白云关”,此关之险似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经过此关,爬上“燕子翻身”,便登临著名的望海寺。站在寺内,即可远眺渤海,这也是望海寺一名的来历,如果恰逢天气云多雾重,在这里还会见到“佛光”。

一路下来,医巫闾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不时出现在眼前,大大小小的景观既为医巫闾山平添几分美色,又使它极具历史感。

萨满文化的遗产——剪纸

登頂俯看山下的观音阁

医巫闾山在历史上是游猎民族聚居的地方,这些游猎民族是萨满教的忠实信仰群体,因为这种信仰而形成的萨满文化,也成为医巫闾山剪纸文化诞生的重要根基。

萨满教强调对自然中的动植物及祖先神的信仰和崇拜,然而神灵总归是虚无缥缈、无法得见的,于是人们为了向他们表达崇拜,就把他们进行了物象,医巫闾山的先人们通过剪刻树皮、兽皮或雕刻木头制成神偶,作为随身携带的祈祷神像。当医巫闾山人不再游猎、定居下来之后,也不再需要随身带着神偶。但作为世代相传的信仰文化,已经深深植根在医巫闾山人的记忆里,那些神偶造型通过剪纸艺术被传承下来。从今天的医巫闾山地区的剪纸中很容易看到古代游猎民族对自然神和祖先神的崇拜。剪纸带有的浓厚的萨满文化气息,也恰恰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同其他地方剪纸最显著的区别。endprint

在医巫闾山剪纸中,树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题材,满族的先民们认为树作为自然孕育的物种,是神灵的恩赐,人们从山林中捕猎飞禽走兽,获取食物来源;树枝树叶又可以生火来做饭取暖,可以说因为有树他们才得以繁衍生息;而且对于他们而言,大树耸立挺拔、直插云霄,是离天最近的物体,高高的大树仿佛就是一座 “登天之梯”,是地上的人们与天上的神灵沟通的媒介与途径,它们所反映的都是萨满教文化中常见的树神崇拜。这种崇拜在《生命树》与《通天树》等剪纸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

《生命树》里的大树上面长满奇珍异果,顶部为万里长空,百鸟齐飞;足下为辽阔大地,百兽合围,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通天树》又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相对于《生命树》,《通天树》则显得简单朴实,整个剪纸就是一棵树的形象,其根须、树干和树冠分别象征着地界、人界和天界,虽然手法简单,却将大树那种威严的神灵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对于满族人而言,那已经不是单纯的一棵树,而是神灵本身。除直接刻画树的形象之外,医巫闾山人还将树进行拟人化,且拟人后的性别多为女性,这也源于医巫闾山先民对女性的崇拜,如剪纸作品《柳树妈妈》《媳妇人儿》《树神》等。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的头上长着树枝,有的腰间围着柳叶,或者整个身体就是一棵树……每个形象都各不相同,虽然细节刻画上取决于作者本身,但树和女性这两个元素在每一幅展现萨满文化女神形象的剪纸作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除此之外,也有单纯的女性形象,如《嬷嬷人》,对嬷嬷人形象的刻画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愿望,不同形象的嬷嬷人代表不同的含义,有管子孙繁衍的欧木娄嬷嬷,有管儿女婚姻的萨克萨嬷嬷,有管进山不迷路的威虎嬷嬷,甚至有时会出现男嬷嬷,这些都是医巫闾山人创作的独特的剪纸形象。

医巫闾山剪纸题材丰富多样,除了萨满文化,许多满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及生活习俗也是其取材的宝贵源泉,如《出海了》《跑旱船》反映的便是医巫闾山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风俗民情。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较高的艺术性,使医巫闾山剪纸在2006年便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于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的信仰——歪脖老母

来到医巫闾山,还有一处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青岩寺。青岩寺位于医巫闾山南部风景最佳之处。相传建于北魏年间,唐朝时大盛,原名“千秋万代寺”,明朝正统年间改名为“青岩寺”。青岩寺香火绵延不绝,直至今日,它也是整个辽西地区乃至东北地区香火最胜的寺院。从建构上而言,青岩寺与其他寺庙一样,分上、中、下三院,每院各供奉着相应的佛教人物;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香火鼎盛的寺院,主要是因为这里供奉着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神——歪脖老母。歪脖老母端坐于青岩寺上院的一座天然石洞当中,地势陡峭,空间狭小,看似不甚起眼,但此处香火却远胜寺院他处。

传说歪脖老母有求必应、法力无边,她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巫闾山地区,对周边各地区、不同民族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如在锡伯族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锡伯族祖先作为八旗部队的一支,跟随努尔哈赤去征战,却不幸陷入重围,眼看粮草就要断绝,在这危急时刻,一位老奶奶出现在他们面前,老人背着一个皮口袋,拎着一口砂锅。她把砂锅架在火上,从皮口袋里拿出几块羊骨头放在锅里煮,不一会儿就熬出了一锅羊骨汤。士兵们吃饱喝足以后,老奶奶又把羊骨头捡出来,放进口袋里,一眨眼就不见了。这位老奶奶就是歪脖老母的化身。之后,这一传说又有了新的版本。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怀疑青岩寺与抗日联军有联系,多次派飞机轰炸青岩寺,但一直没有成功,因为有歪脖老母的保护,日本人的飞机飞到上空看到的总是一片大海,一直无法找到青岩寺,从而使当地免受战争的破坏。

歪脖老母的神通不只是救万民于水火,其在民间惩恶扬善方面也流传着许多传说。如传说一个老婆婆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大儿媳一心要毒死婆婆。事情败露后,大儿媳却用奸计诬陷二儿媳。二儿媳有口难辩,正要自尋短见之时,一位白发老奶奶来到她身边,对她说“明天你和你大嫂一起起誓,去跳山涧,谁想害死婆婆,谁就没有好下场”。二儿媳按照老奶奶的指示,第二天与大儿媳一起起誓跳山涧,结果大儿媳摔死,二儿媳却来到了她婆婆的炕上,真相由此大白。这位白发老奶奶就是歪脖老母。这一传说与有关妯娌、兄弟关系题材的中原民间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说明歪脖老母的兴盛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这个神乎其神的歪脖老母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歪脖老母其实就是一座女观音像,但为什么这里的观音像会歪着脖子?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有一年南海突发大水,一时间就淹到了医巫闾山脚下,山下的人们纷纷逃到青岩山来避难。但是水越淹越深,眼看就到脚底了,这时从远处飘过来一个白色的东西,落在了山脚之下,紧接着大水也逐渐退去。待洪水退去之后,人们来到山脚查寻此物,原来是一尊坐在莲花座上的观音石像。大家这才明白是南海观音显灵救了他们的命,为了报答观音的救命之恩,大家便打算为其建寺立庙,但在寺庙建成之前,还要先请观音住在青岩山顶上的石洞里。可是把观音石像往山洞里抬的时候,就遇到问题了,山洞口高度略低于石像的高度,无法将石像给抬进去。这时,有人就顺口说了句“要是把头歪一歪就可以进去了”。没想到,观音石像好像听得懂人们说话,真的就把脖子给歪了过来,这样石像便顺利进入到山洞里,但人们只顾着拜谢观音退水救命之恩,却忘了请观音把脖子正过来。就这样,观音石像的脖子一直歪着,歪脖老母的叫法也随之流传开来。

医巫闾山人将歪脖老母当作最主要的神灵加以供奉,体现出他们对女性神灵的崇拜。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播,歪脖老母同汉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不同民族都接纳并信奉的神灵。虽然歪脖老母与佛教中“观世音”具有较深的渊源,但在不同文化的杂糅之下,歪脖老母作为一个“观音”已经失去了原本在佛教中的意义和内涵,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流传在医巫闾山及周围地区的纯粹民间信仰。

【责任编辑】王 凯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岩老母观音
明 李应祯 行书致秦夔老母弃背札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lidar optical system for large field of view scanning
Dynamic measurement of beam divergence angle of different fields of view of scanning lidar∗
青岩古镇
观音(七绝)
观音乘凤
自在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