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

2017-11-01 22:17孙健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8期
关键词:经济法公共利益

摘 要 现如今,我国法制化建设进程正逐步推进,人们在这一背景中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再加上公共利益的积极作用正逐漸凸显,因此,实施全方面的法律保护是极为必要的。我国法律法规内容越来越丰富,法律体系也相应完善,经济法发展过程中,针对公共利益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这在某成程度上是对公共利益的有力维护,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于法律保护方面,对此,公共利益保护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不断完善。本文首先针对公共利益做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其与经济法间的关系,在探究法律限度基本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限度突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经济法 公共利益 法律限度

作者简介:孙健,长春热力集团。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10

公众受益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仍会出现公共利益破坏现象,如果公共利益在经济法领域得不到可靠保护,那么公众权益自然会被侵犯,这对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全面了解公共利益保护法律限度原因,在掌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突破策略,这对经济法践行、公共利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能够加快我国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一、公共利益介绍

公共利益作为社会基本问题,目前受到法律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经济法。这一定义尚未明确,不同学者所给出的定义不相一致,部分学者会将这一定义对立于个人利益,基于这一论点详细分析。西方学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种意见,其中,英国相关学者认为公共利益具有明显的独立特征,利益总体由各个利益成员提供的利益组成,即分析公共利益之前,应首先掌握个人利益。从中能够看出,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间存在某种联系,只有注重个人利益,并且做好二者的协调统一工作,才会发挥公共利益应用价值。法国相关学者认为公共利益紧密联系于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其中,社会利益具体包括多样性生活要求以及差异性愿望;个人利益包括个人生活需要,呈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即人格利益,第二种即物质利益,第三种即家庭利益。从法国相关学者的介绍中能够看出,公共利益与我国国家利益紧密相连 。

我国经济法及其他法律文件针对公共利益保护这一内容均做了相应说明,但我国相关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内容尚浅,并未深入探究。有的学者认为公共利益范围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国家利益,随着社会发展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秩序良好形成,这一包含关系越来越明显。还有的学者认为公共利益不同于国家利益,并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均呈并列关系,从中能够看出,这也是细分公众愿望、公共期待文明社会的基本表现。本文所持观点为:公共利益明确公众这一利益主体,在严格遵守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彰显公平性观念,这也是社会有序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公共利益与经济法关系分析

在了解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还应掌握其与经济法间的关系,在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法律限度探究,全面总结限度表现和限度原因,这不仅会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而且还会为限度突破制定策略提供可靠有依据,具体关系分析如下:

(一)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的发展依据

公共利益提出后,经济法内容补充、内容改革过程中均会以此为追求目标,尽可能服务于公共利益,促进公共利益发展,进而是更多的受众获益。经济法明确规划目标后,能够为法律学科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公共利益作为经济法发展的基本目标,能够明确经济法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为经济法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

(二)经济法能够全面保障公共利益

一方面,全面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经济法应用过程中,能够为弱势群体提供丰富的利益维护渠道,如起诉式、行政介入式,保护利益的同时,还会起到优势局限这一作用,这对社会公平发展、弘扬正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法未创新之前,以往司法部门并未在弱势群体保护等方面提供可靠保障,所倡导的公平仅以形式化呈现,这也是两种法律不同之处,经济法将社会公平能够具体落实到过程中来,以此实现大部分受众公共利益保护这一目标,全面提高整体性社会利益。

另一方面,确保公共经济秩序有序运行。现如今,社会运行过程中,大部分受众利益被侵害现象频繁发生,对此受众常借助法律手段保护自我利益,以免出现破坏公平竞争秩序、扩大市场缺陷等现象。经济法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即间接保护受众经济利益,一旦经济法未能及时发挥应用作用,那么社会则会出现无序发展现象,同时,受众利益也会受到损害。从中能够看出,经济法在社会运行方面提供有力保障,这对受众利益维护、市场有序发展、社会矛盾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三、法律限度的基本表现及原因

(一)表现

我国大多数法律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受墨守成规因素影响较大,进而制定完成的法律在执行期间极易出现功能缺失、控制效果弱化等现象,经济法也是如此。本文所指的法律限度,即经济法确定、执行以及司法期间所呈现的公共利益制约因素 。

从立法角度来讲,公共利益概念确定难度较大:公共利益无论是概念、内容,还是收益客体,均存在不确定因素。其中,美国将公共利益认定为一种观念、态度;英国将公共利益确立为法律政策,并且这项政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同时,涵盖了社会福利以及公共利益;德国对其在地域方面、人口数量方面进行了标准划分。我国经济法确立过程中,并未对公共利益进行正向规定,无论是《预算法》,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均未明确、具体规定。虽然部分法律条例中给予相关介绍,但适用性较弱,形式化特征明显。

从执法角度来讲,公共利益保障作用较差:经济法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处理,进而导致公共利益被侵犯现象多次发生。即法律限度受法律内容匮乏、法律执行力度较弱、执行方式无效等因素影响,此外,经济法所纳入的社会因素较少,法律操作性较差,并且程序法的无效落实,也会增加法律限度,不利于受众利益全面保护 。endprint

从司法角度来讲,公共利益实现难度较大:经济法践行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利益分配这一问题更多的倾向于政策调整,以此协调利益。司法在利益调整方面不注重公共利益保护,并且责任追求制度不够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社会矛盾,并且不利于维护政府形象。

(二)原因

首先,经济法局限性较明显。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改变法律内容,创新后的经济法在实践方面效果较差,并且市场主体较弱,因此,公共利益得不到代表性主体支持。此外,经济法在公共利益维护方面的经验较匮乏,经济法适用速度不能与社会发展速度保持同步。其次,经济法形式不够合理。经济法应以社会问题解决、公共利益维护为主要目标,因此,这一法律应具备社会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成员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进而公共利益在保护方面的作用反而弱化,导致经济法发展目标不够明确,经济法适用性相对较弱。然后,经济法受多元特点影响不够规范。经济法在相关规范中提出的内容,并不能站在受众的角度分析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不利影响。再加上,政策在短时间内不断变化,也会间接改变经济法内容,进而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会相对弱化,极易产生法律限度 。

四、保护限度突破策略

经济法运行期间,要想处理好与公共利益间的关系,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突破法律限度,这不仅是深化经济法改革的有效手段,而且还会实现公共利益全面保护这一目标,通过改变实体法角度、改变程序法角度、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国家经济有序运行等方式突破法律限度,具体介绍如下:

(一)改变实体法角度

基于现有的公共利益定义模式,面对这一主体,我国权力机关应明确定义内容,对此可以利用“一事一议”这一方式;立法机关对此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即结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立法明确;司法机关应及时发挥自身在客观公审方面的权利。只有实体法在实际运行期间依此进行,才会减少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发生,这对公共利益全面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立法模式方面,我国还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例如,明确公共利于概念、内容和范围,针对公共利益进行类型划分、逐一列举 。

(二)改变程序法角度

我国政府对此应采取相关措施,同时,适当限制公民权力,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良好维护这一效果,还应事先做好充足调查、论证工作。公共利益只有得到政策保障才会避免出现利益侵害现象。除此之外,还应坚持公开原则,这不仅会全面保障受众权益,而且还会及时迎合法律需要 。

(三)维护经济秩序

要想实现经济良好发展这一目标,应做好经济秩序维护工作,即主张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调价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对市场准入提出一定标准,以免出现市场调节无效现象,这对公共利益保障具有促进作用。经济法处理利益冲突问题时,即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这时经济法应以保护公共利益为主。

(四)保障社會公平

社会发展运行过程中,全面维护社会公平,并明确主体间的权力和义务,这对弱势群体具有保障性作用,这类群体在社会公共利益使用方面会受到公平对待。对此,还可以通过法律内容增加、法律颁布等形式维护社会公平,全面维护受众利益,例如,《劳动合同法》相关条例中支持构建和谐的雇佣关系,充分尊重劳动者利益,从中能够看出,社会劳动者仍受法律保护。相关学者深入分析后总结为:该法律条例不应仅仅维护劳动者权益,还应适当维护雇佣者权益,这对劳务纠纷解决,受众利益平衡分配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法要想充分发挥应用价值,在社会有序运行、市场稳定等方面彰显法律作用,应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将其作为公共利益保护的切入点 。

(五)促进国家经济有序运行

我国经济有序运行,一方面能够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还能保障公共利益,促进国家经济有序运行、优化产业结构。在有序运行我国经济方面,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合理调节这一方式,也可以通过产业升级降低运营成本这一方式,从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全面保障。从上述介绍可知,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存在一定联系,国家经济得到有效性保障,公共利益自然会获得保护。

五、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法即使不能在公共利益保护中起到绝对性作用,但该法律作为公共利益保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能够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正向影响,这对经济法完善、公共利益维护有重要意义。此外,我国还应向发达国家借鉴保护经验,以此打破法律限度。

注释:

张登杰.公共利益视野下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6.

苗慧.论经济法视野下公共利益保护的法律限度.知识经济.2016(19).12-13.

王黎黎、李贞. 论经济法与社会公共利益.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24(1).48-56.

覃甫政.论经济法上的社会整体利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闫加杰.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商.2013(22).254+251.

骆天健.有关经济法在社会公共利益中社会性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1(7).276.

雒彬.公益救济路径探析——以经济法公益诉讼制度为视角.理论观察.2014(9).92-93.

雒彬.论经济法的公益维护价值理念.经济研究导刊.2014(26).287-288.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法公共利益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公共利益豁免标准的解释与重构*——以公平竞争审查为视角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公共利益要件的司法确认——以确认违法判决中的判决倾向为角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