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正莲, 徐晓龙, 朱昌平, 张学武
(河海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强化机制创新建设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平台
路正莲, 徐晓龙, 朱昌平, 张学武
(河海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加强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作为目前普通本科教育中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物联网工程学院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举措落实为关键,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创业; 平台建设; 育人机制; 精细管理; 资源整合; 跨界协同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创新创业品质教育等4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其中知识教育是基础,能力教育是重点,意识和品质教育是难点[1]。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和团中央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12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全国普通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教育部2017年2月16日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
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2-3]。
近年来,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期待,在原有实践创新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举措落实为关键,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1.1“创新驱动、资源整合、跨界协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平台的建设
学院以“创新驱动、资源整合、跨界协同”为理念,以集聚一流的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和形成一流的创新创业氛围为目标,建设了若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平台由软平台、硬平台和湿件条件构成。软平台主要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讲堂。硬平台又分为校内硬平台和校外硬平台,校内硬平台纵向聚集物联网新技术展示实践教学平台、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4]、实验教学中心、研究室、省市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优质资源要素协同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校外硬平台横向协同校内实践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及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了校内外和课内外软硬件实践基地纵横联动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结构图
在大平台软硬件协同提升的同时,重视湿件条件及氛围的营造,借他人之酒浇心中之块垒: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咖啡屋和大学生学术沙龙相融合的湿件营造,打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交流空间的鸦雀无声,建立学生协同合作的心态;启发学生思维范式由一维到万维;领悟文化的一元到多元。
1.2“团队培养、品牌示范、精细管理”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朱昌平教授领导的创新团队采取“参与赛事、承接项目培养自主能力;会议交流、校企合作训练社交能力,阶段考核、表彰先进磨砺生存能力;项目分组、责任到人锻炼领导能力;以老带新、梯队接力传承创业技能”等创新举措,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5]。为推广朱昌平教授团队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设计并实践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攀登计划—1538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科技创新攀登计划—1583模式
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丰富和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须具备的五项思维,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科技需求: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水下探测与通信等,组建了8支创新团队,集聚大创基地、实验室、各相关研究室、省市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优质资源要素,建立动态协同的科技创新生态圈;围绕学院事业发展的内涵需求,建立本科生、硕士、博士和导师为主体的学术命运共同体机制,深度践行科教融合。该计划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实验室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败。学院在统筹人、财、物各要素的基础上,以“互联网+”理念为引领,以优化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改进实验室开放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为重点,强化了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构建了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实验资源保障[6-12]。
1.3“兴趣激发、项目驱动、成果激励”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举措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学院多措并举,增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主要措施:
(1) 通过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杰出校友演讲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讲述专业相关技术进展、邀约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负责人讲解专利申请技巧、请进政府部门领导宣讲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等。
(2) 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中心,以实物、图片、录像、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文等形式展示物联网工程学院学生的实践创新成果,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激励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3) 实施目视化工程,大创基地外墙上张贴有大创基地介绍、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图、曾获得的典型成果列表;实验室走廊的墙上张贴优秀毕业生介绍(包括目前情况及在校时的情况)。
(4) 把参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安排高年级学生当讲解员和参观实践基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兴趣。
1.4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院把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核心内容,学生围绕项目进行科技创新创业,教师围绕项目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大创基地在研项目可以是已经立项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项目,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培育项目,全国或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育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培育项目,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培育项目,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竞赛培育项目,教师在研课题的子项目,企业委托项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想出的金点子等,并制定了项目申请、中期检查、限期整改、项目验收、项目的建档和备案等5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走向深入[4]。学生参与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学科竞赛获奖、科技奖学金获奖、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升学就业方面的优势,又激励后来者,使得创新创业呈现出一年更比一年强的良好局面。
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品质、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近几年学生交出的创新创业成绩单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培养成效初步显现。
学生研发的个性化巧克力3D打印平台,在2014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获江苏参赛高校唯一的全国一等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和第三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均获全国一等奖。2016年由教师张金波指导、学生宋佳佳参与的项目——江苏安靠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获创青春竞赛全国金奖;由段明浩、莫华清、张成远组成的本科生团队,由高步宇、张洛声、于小敏、李天群等组建的本科生团队双双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本科生冯全等创建的常州比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铜奖。学院师生82人参加了青奥会信息技术服务工作,受到青奥组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好评。师生的信息技术服务品牌已经打响,曾在大运会、亚青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中开展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工作,用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竞赛信息系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保证了竞赛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全世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成果都吸引了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常州日报、常州晚报、扬子晚报在内的众多主流媒体聚焦报道。
物联网工程学院在原有实践创新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了新时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实施方案,提出大平台协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举措落实为关键,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学院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凝练品牌培养项目,推进工作的良性循环和特色发展,同时也将建立创新创业优秀学生档案,对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动态进行长期跟踪,以全面分析和深度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成效。
References)
[1] 高志宏,刘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王军.凝聚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正能量[J].瞭望,2014,24(22):1.
[4] 徐晓龙,张学武,金继东,等.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27-230.
[5] 朱昌平,谢秀坤,赵超慧,等.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33-37,82.
[6] 徐晓龙,张学武.教学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224-226, 229.
[7] 刘艳,朱昌平,黄国铭.开放式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平台的层次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3): 165-167.
[8] 朱金秀,邱世鑫,张赛.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59-161.
[9] 朱昌平,刘昌伟,黄波,等.通过“团队建设”促进IT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 (5):122-126.
[10] 吴迪,朱昌平,钟汉,等.精细化管理促进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42-245.
[11] 陈秉岩,朱昌平,郑忠梅,等.团队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 (12):158-162.
[12] 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 (4):144-146,150.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building platform for cooperativel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Lu Zhenglian, Xu Xiaolong, Zhu Changping, Zhang Xuewu
(College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022, China)
To strength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key lies in talents and the foundation is education. As the useful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for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gener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present, College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by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al platform as the basis,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for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as the focu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for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as the key, making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construction; education mechanism; fine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G642.0
A
1002-4956(2017)10-0018-03
10.16791/j.cnki.sjg.2017.10.006
2017-03-22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5JSJG123);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41);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立项课题(2016-05)
路正莲(1969—),女,四川平武,工程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研究与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工作
张学武(1973—),男,甘肃通渭,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感知与计算、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E-mail:19931458@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