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方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宗教建筑

2017-11-01 07:36曾洪豪
山西建筑 2017年27期
关键词:佛罗伦萨集中式十字

谢 晶 曾洪豪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谈西方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宗教建筑

谢 晶 曾洪豪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立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以圣彼得大教堂一百多年的曲折建造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方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宗教建筑的平面形制和“穹顶”形制特点。

文艺复兴,教堂平面形制,穹顶形制

0 引言

14世纪~15世纪,市民文化的抬头,人文主义的觉醒,宗教文化的矛盾,西欧进入了一个文化全面繁荣的新时期。这个时期西欧发生了三件划时代的事情: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市民中有一部分人通过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积累了财富,成为了“中产阶级”,并登上历史的舞台。

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它体现了当时意大利最高的建筑设计、结构和施工技术。一百多年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如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经主持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施工。圣彼得大教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修建过程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曲折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人文主义学者(中产阶级)和中世纪反动教会的斗争。

1 争斗的焦点:教堂平面形制

1.1教堂平面形式的现实矛盾

人文主义者建筑师倾向于用最完美的圆形和正方形建造集中式的教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和坦比哀多是最好实践的作品。然而几个世纪宗教的发展,天主教堂形制已经成熟。拉丁十字式平面、罗曼式的厚重、哥特式的尖顶占领了欧洲天空几百年。人文主义建筑师喜爱的圆形、方形等集中式新教堂形制和天主教教堂的宗教意义产生了现实矛盾。集中式教堂宏伟壮丽,但举行宗教仪式的祭坛在哪里,虔诚的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歌颂上帝(见图1),这些都是不明确的。

1.2斗争中的几次反复

1506年,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伯拉孟特,他以“我要把罗马的万神庙举起来,搁到和平庙的拱顶上去。”的雄心壮志开始主持设计、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他设计的方案采用集中式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教堂内部空间由圆形穹顶统治。从中心空间向四个方向延伸出长条形四翼。翼与翼之间用较小的十字空间填补,十字空间其上用4个方塔覆盖。高举穹顶的鼓座外部包围着一圈柱廊,犹如坦比哀多一般,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建筑样式(如图2所示)。

1513年—1521年,宗教维护者新皇利奥十世上任,任命拉斐尔为新工程主持人。他要恢复天主教仪式,教堂要容纳更多的信徒。反动教会代表拉斐尔,在伯拉孟特未修建完成的教堂西部加了巴西里卡式矩形大厅,长度在120 m以上,以便容纳更多的宗教信徒。修改后,因巴西利卡巨大体量引起的遮挡,以致集中式穹顶在外形上退居次要地位(见图3)。

工程开始没多久,1517年德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1527年西班牙军队占领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工程在混乱中停顿了二十几年。

随后帕鲁齐(1513年)、小桑伽洛(1539年)极力想恢复伯拉孟特集中式希腊十字式形制,但迫于教会的压力,建筑依旧维持拉丁十字式形制。他们仅对教堂的东部进行改造设计,基本恢复了伯拉孟特最初的设计构想。

1546年—1564年,文艺复兴的伟大代表米开朗琪罗接手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他抛弃了拉斐尔的拉丁十字式平面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的设计。米开朗基罗大大加固了支撑穹顶的4个石墩,减少了翼与翼之间的十字式空间(见图4)。在西端设计了一个进深较小、面阔较大(9开间)的矩形空间,作为建筑的主入口,辅以柱廊装饰。米开朗基罗在伯拉孟特的基础上修改了穹顶设计,把穹顶以饱满的轮廓高高举起。高举的穹顶形象使得集中式外形比之前更加完整、更加雄伟,纪念性更强。故体积构图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立面构图,这些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在建筑设计上的体现。

16世纪中叶,反宗教改革运动爆发,最终在天主教特伦特宗教会议上规定天主教堂必须是拉丁十字式平面形制。反宗教改革势力十分猖狂,1605年,教皇保罗五世命令建筑师玛丹纳拆除正在建造的教堂正面,在原有大教堂希腊十字式之前加了一段长长的巴西利卡平面,大大消弱了大教堂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了(见图5)。

2 文艺复兴时期完美的穹顶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东罗马在君士坦丁堡建立起拜占庭帝国,伟大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其建筑代表作品。西罗马却被铁骑战火笼罩,四分五裂。古罗马的辉煌建造历史在此中断,许多建造技艺失传。欧洲进入“无情的”迷信愚昧的中世纪,这是“复兴”的重要前提。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起始于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成熟的标志是坦比哀多的穹顶;伟大的代表作是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穹顶作为一种建筑的建造技艺,俨然成为了文艺复兴进程的评断标准之一。

2.1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伯鲁乃列斯基是早期文艺复兴的巨星,15世纪初他着手设计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当时教堂建筑的主体已经完成,要在50 m高空建造穹顶,面临很大的技术挑战。伯鲁乃列斯基设计方案继承了哥特式建筑的卓越结构技术,将穹顶轮廓设计成双圆心矢形拱,该拱相对于单圆心拱来说水平侧推力较小,穹顶在高空实现平衡的可能性更大。再者采用了哥特式的骨架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骨架券的结构组织:在八边形各角上升起8个主券,八边形各边升起2个次券。在垂直方向由下至上砌筑9道水平券,在骨架顶部由一个八边形的环收束。这种结构类似于今天框架结构一般,水平圈梁平券将8个主券、16个次券连成一个整体,环上压采光亭(见图6)。这样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骨架结构,而且减轻了穹顶的自重。

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是异教形制,严加排斥。拥有巨大勇气和觉醒力量的文艺复兴时期工匠伯鲁乃列斯基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突破了教会的精神专制。再者不论是之前罗马万神庙的穹顶,还是东罗马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在结构上都是遮遮掩掩的。而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高举在十几米的鼓座之上(见图7),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先进力量的表现。

2.2坦比哀多的穹顶

如果说伯鲁乃列斯基建造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是文艺复兴时期穹顶建筑技术的完整体现,那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则是完成了穹顶与立面其他要素之间形式语言的整合。

坦比哀多犹如一件精美的雕塑立于罗马一座修道院的庭院中。它体量不大、内部空间也不发达,但其整体呈现的美感是前所未有的。整个建筑成一个圆形平面,立面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质朴的台基之上由古希腊“围廊式”柱廊统领建筑立面。柱廊之上一圈低矮的石栏杆过渡,栏杆之内内收的圆形鼓座承托起饱满的半球形穹顶。穹顶表面凸起的结构肋条与鼓座壁柱,以及主体结构的柱廊是互相接应、首尾相连、从下而上、一气呵成的。这座建筑几乎为穹顶式建筑确定了形式语言规范(如图8所示)。

2.3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与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不同,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不是落在连续围合的墙体上,而是落在四颗巨大的束柱上。这样卓越的结构,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通透、空灵,空间流动性更强。其次主穹顶的四角上簇拥着四座次级小穹顶,使得教堂完整的内部中心空间向四周具有延展性和扩张性,层次更加丰富(见图9),比佛罗伦萨主教堂的内部空间更胜一筹。

在建造穹顶的材料上,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肋是石头砌筑的,其余部分用砖填补。在结构上分内外两层穹顶,在不同高度加了3道铁链加固两层穹顶的稳定性。以上两个建造方法,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穹顶的自重,使得穹顶的水平侧推力减小,为将其架设到高空提供了条件。最终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直径达到41.9 m,接近罗马万神庙42 m。但穹顶顶点高度为123.4 m,为万神庙的3倍之多。

圣彼得大教堂穹顶与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相比,进步之处有二:第一,它是真正的球面体,它的底边是圆形。而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底边为八边形,所以穹顶表面呈现为八瓣球体。虽坦比哀多的穹顶也是饱满的球体,但他整个建筑的体量过小。第二,佛罗伦萨穹顶为了减小水平侧推力,采用双圆心矢形拱,穹顶轮廓较长。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略高于半球体,虽然水平侧推力大,但显现出设计者当下对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更加有把握(如图10所示)。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作为文艺复兴的第一个纪念物,带有哥特时期的色彩。圣彼得大教堂穹顶作为文艺复兴最后一个建筑纪念物,带有巴洛克时期的色彩。它们不是完美无缺的,但非要找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形象的话,它们可以是一个答案,穹顶这种建筑形式获得完全的生命力是在文艺复兴这个时代。

3 结语

近100多年,人文主义者和教会都要求按照自己的观念来塑造圣彼得堡大教堂,这场教堂平面形制争斗的过程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折进程,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记录“历史”的建筑。由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到坦比哀多,再到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穹顶建筑形制的嬗变,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复兴”二字的内涵。它不是“复古”,它代表一群有雄心的人文主义工匠们,用谦卑的态度通过对古典精神的研究和总结,恢复一种价值观念,并在这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创造可以比肩古人的建筑,最终实现超越。

[1] 王慧君.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诞生[J].世界文化,2011(8):43-45.

[2] 何光沪.文艺复兴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J].人文杂志,2007(1):106-111.

[3] 彼得·布伦德尔·琼斯,吴 晓,魏羽力.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J].新建筑,2006(12):95-101.

ReligiousbuildingsfromtheperspectiveofWesternrenaissance

XieJingZengHonghao

(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Xiangtan411104,China)

This essa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Western renaissance, takes the rough construction period which last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f St. Peter’s Cathedr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 explores the plane form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of “dome” forms of the religious buil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renaissance.

renaissance, plane form of cathedral, dome forms

TU252

A

1009-6825(2017)27-0016-03

2017-07-16

谢 晶(1982- ),女,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佛罗伦萨集中式十字
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十字棋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下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上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式控制方案研究
光伏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