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勇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1)
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良反应分析
陈 勇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1)
目的分析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我院儿科共33例中成药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3例患儿共涉及12种药物,其中口服制剂3种,中药注射剂8例,其他1例;主要涉及皮肤系统损害14例,消化系统损害8例,神经系统损害6例,循环系统损害5例。结论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多为注射剂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要注重加强预防与管理。
儿科;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注射剂
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制剂。在我国临床上的中成药应用中,其具有临床疗效好、毒性低等优点,但是中成药也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甚或产生严重的后果[1]。同时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儿科中用药安全得到广泛重视[2]。本文具体分析了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依据国家卫计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价标准,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将我院临床儿科门诊医护人员上报的33例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33例患儿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4.21±2.14岁。
1.2 研究方法 调查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家族疾病、合并疾病、既往疾病、药物类型、药物名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预后,同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综合评价做出判断。
2.1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及发生率 33例患儿共涉及12种药物,其中口服制剂3种,中药注射剂8例,其他1例,药物包括清开灵口液、复方丹参片、银杏达莫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复方地龙胶囊、复方麝香注射液、双黄连粉针、葛根素注射液等。
2.2 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 33例患儿主要涉及皮肤系统损害(皮疹、皮炎、过敏、寒战、瘙痒)14例,消化系统损害(腹泻、腹痛、恶心呕吐)8例,神经系统损害(腹泻、腹痛、恶心呕吐)6例,循环系统损害(潮红、心悸)5例。具体见表1
表1 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及器官、主要临床表现(n=33)
3.1 中成药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健康医学的需求,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中成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儿科中中成药的滥用与不合理使用,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也加剧了医患矛盾。本文研究的3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患儿年龄从6个月到8岁不等,为此在临床上针对儿童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中成药不良反应与使用药物的关系 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过于复杂,难以分离、提纯,单味中药材化学成分比较多,很难完全弄清其中的有效和有害成分[3]。为此在临床上使用中成药时,我们一定要严格规范用药,明确使用指征,提高合理性。
3.3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皮疹、瘙痒、恶心等,主要在于部分中药成分含量会有所提高,也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本研究显示33例患儿主要涉及皮肤系统损害14例,消化系统损害8例,神经系统损害6例,循环系统损害5例。
总之,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多为注射剂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要注重加强预防与管理。
[1] 桑冉,程鹏,武超,等.我院2011年度5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事,2013,27(8):895-898.
[2]张雷.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成药,2013,35(10):2305-2307.
[3]Dan W, Du XX. Interpreta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12,37(18):45-46.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5.082
2095—9559(2017)05—3449—01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