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A理论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2017-11-01 05:12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参差弱视屈光

何 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眼视光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HAPA理论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何 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眼视光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HAPA理论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将患儿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干预和HAPA理论干预,两组患儿各有60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积极结果预期评分、应对计划评分、风险感知评分、行为计划评分、行为意愿评分、自我控制能力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HAPA理论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

HAPA理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护理;应用

弱视是指双眼无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或者矫正后双眼视力相差大于两排者。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疾病,临床上对于治疗弱视的主要原则为清除形觉剥夺,矫正屈光不正,清除双眼的异常相互作用,给予辅助治疗方法。对此相应治疗方案包括精细功能训练、健眼遮盖、配镜等,但由于弱视治疗时间较长,患儿及家长健康知识缺乏,各种原因引起治疗中断,依从性较差,不按治疗要求佩戴眼镜或遮盖眼睛,治疗有一定成效后,出现复发现象,容易导致患儿和家长失去对治疗自信心,对此在治疗期间应给予患儿相应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儿恢复[1]。本文旨在探索HAPA理论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1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研究患儿进行抽签分组方式,分别为观察组(HAPA理论干预;60例)和对照组(常规干预;60例)。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为(3.57±1.47)岁,35例为男性患儿,25例为女性患儿。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为(3.31±1.26)岁,34例为男性患儿,26例为女性患儿。观察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和对照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在患儿治疗期间,应通过视频播放或健康小册子发放的形式,使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的相关性。

1.2.2 观察组基于HAPA理论实施相应干预,包括行为信念干预、行为计划干预、自我控制能力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行为信念干预:定期在院内组织疾病讲堂,并组织患儿和其家长进行听课,讲课内容主要包括 ①介绍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目的和方式:如精细功能训练、健眼遮盖治疗时间方法等以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②向患儿和其家长讲解视觉的形成和眼部基本结构,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生机制和原因以及弱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儿和其家长了解眼睛对工作、学习的影响。(2)行为计划干预:对患儿进行讲课一周后,向每位患儿家长发放计划表,指导患儿及家长填写表格相应内容,表内主要内容:弱视训练时间、每日遮盖健眼时间、复查时间等。除以上基本内容外,表格中还应存在患儿治疗期间遇到的不良事件,比如治疗期间视力提高现象不明显、弱视训练、精细功能训练枯燥乏味、遮盖治疗遵循不严格、遮盖健眼时被同学取笑等,根据患儿填写的表格内容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3)自我控制能力干预:对患儿实施行为计划干预后,可再进行行为控制能力干预,其主要通过自我强化、自我指令、自我监督、社会支持、行为契约等方式进行干预:①自我强化和自我指令:主要通过指导患儿进行自我对话方式,每日对自己下达命令,完成当日治疗计划,且在治疗后对自己说:“我很棒,我完成了治疗”;②帮助患儿联系病友,从而组成互帮互助小组,且互相监督;③在患儿治疗期间,患儿家长应协助患儿完成治疗,可通过奖惩方式调动患儿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积极结果预期评分、风险感知评分、行为意愿评分、行为计划评分、应对计划评分、自我控制能力评分。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的健康行为调查表,每项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干预方式对患儿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HAPA理论干预后的观察组患儿,各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一个月的各维度评分值

3 讨论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3%~3%。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视觉细胞刺激不足,从而导致视力下降,至今为止,以综合疗法为显著的治疗方案,其主要通过多样强化训练,从而达到刺激患儿视觉神经目的,增加患儿视敏度,但此类治疗方式时间较长,且见效慢,容易导致患儿失去对治疗自信心,而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采取一项有效的干预方式可增加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2]。

HAPA理论主要是指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其是近年来研制的干预模式,其属于一个动态分阶段过程,主要包括已形成意愿但未实施形成意向阶段和行为意愿的无意向阶段,患儿的意向阶段主要取决于患儿治疗期间的心理因素,对此我院主要通过在HAPA理论上对患儿实施行为信念干预、行为计划干预、自我控制能力干预,其不仅可提高患儿依从性,还可促进患儿视功能恢复,其中通过行为信念干预,可提高患儿对疾病的了解度,从而增加自我护理意识,通过行为干预计划,可使患儿了解治疗过程以及目的,增加患儿依从性,通过自我控制能力干预,可调动患儿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患儿恢复[3~4]。

总而言之,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实施HAPA理论干预,不仅可调动患儿对治疗的积极性,还可增加患儿自我护理意识,所以其干预方式值得推广。

[1] 王英,肖信,赵武校,等.视知觉学习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度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1-3.

[2]时秀洁,牛志梅.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中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4,58(20):3193-3195.

[3]钱海燕,尹东芳,陈秀云,等.YZH综合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机在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03-3005.

[4]侯英芳,苗永凤,张华,等.优质护理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10-112.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5.025

2095—9559(2017)05—3369—02

2016-10-29

猜你喜欢
参差弱视屈光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参差是一种乐器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