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探析和实践

2017-11-01 22:21胡伟俭任清褒
丽水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适用性丽水培养目标

胡伟俭,任清褒

(丽水学院工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探析和实践

胡伟俭,任清褒

(丽水学院工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坚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所在,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一个重要评估项目。分析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并以丽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成效着手,提出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的实现路径。

山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审核评估

0 引言

办学定位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灵魂,是体现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核心价值。培养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对接区域行业人才需求、培养适用性人才的总纲。培养目标集中体现办学定位和培养特色,是评价学校一切工作的最高价值标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将定位与目标作为“6+1”审核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以及“四个度”中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1],进行首要评价和重点考察,而且不仅要考察定位和目标制定的科学性,更要考察定位和目标是否在全校师生中凝聚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针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要广泛开展思想大讨论,逐步提高认可度,深刻理解内涵特征,清晰明确实现路径。

1 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

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必须综合考虑办学现状和未来发展,培养目标必须充分地体现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两者是审核评估中最重要的“自己的尺子”,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精确刻度。丽水学院地处素有“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之称的“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丽水市正全面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生态旅游业、养生(养老)业、文化产业“三大重点产业”的特色发展[2]。浙江省也正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因此,丽水学院提出立足丽水,面向浙西南,辐射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化地方特色为学科特色,化区域资源为办学资源,全面构建山区特色鲜明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努力培养山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建设“两山”战略最需要的新兴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培养一大批符合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浙江省特色专业,紧密对接区域信息产业特点,契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深耕山区特色产业信息系统开发领域,精准提出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

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之初,怎样面向山区办学,如何培养山区适用性人才,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着诸多认识的不统一和理解的不一致,甚至是质疑和抵触。片面地理解为:一是山区代表学校的定位层次和发展空间,表明学校所在区域思想观念和经济社会的贫穷和落后,直接影响广大考生报考的热情和意愿;二是山区代表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表明就业区域就是薪资水平低、生活水平低、发展前景差的偏远山区,直接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认同;三是山区代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表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学习方式陈旧,直接影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观感和认知。

而事实上,山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位置和层次空间。山区适用性人才是在对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精确研判、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刻认识、对化山区生态资源优势为办学优势发展道路充分自信、对“特色办学、创新兴校”办学理念生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对大学精神内涵、服务面向定位和行业需求导向等核心内容的一种生动表达,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特征。

2.1 山区是大学精神内涵的意象表达

丽水学院地处浙江省丽水市,校风是“乐山乐水,至善至美”。“乐山乐水,至善至美”源自《论语》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大学》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山区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观,是学生对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不懈追求。因此,山区之山,象征诚朴、坚毅和无畏,是学生对不屈不挠、勇于追求、力臻卓越精神的追求。山区之水,象征至善、至净和包容,是学生对虚怀若谷、诚信友善、包容豁达精神的追求。

2.2 山区是服务面向定位的精炼表达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山区是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总称,和平原、海洋等构成各种地形分类。从广义角度描述,中国土地的三分之二都是山区,而浙江省山地和丘陵占70.4%,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从丽水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来看,毕业生在浙江省内就业人数占比82.50%,在浙西南地区就业人数占比34.92%,在丽水市就业人数占比19.72%。从就业流向单位来看,毕业生在各县市中小企业、中初等教育单位及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超过80%。因此,山区是学校深耕大丽水、面向浙西南、服务大山区的服务面向空间的凝练总结,也是学校深耕大山区、面向大战略、服务大生态的服务面向领域的精炼描述。

2.3 山区是行业需求导向的客观表达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指导思想,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3]。浙江省七大万亿产业、“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建设,丽水市构建“3+3”生态产业体系和“195”新产业体系等转型升级新战略,急需一大批熟悉生态产业背景、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山区适用性是基于OBE理念,面向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山区生态资源开发与利用、山区生态产业培育与升级、山区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山区生态富民与社会治理等行业产业需求,是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3 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山区适用性人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对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适应度的完整诠释,是面向细分行业需求导向的典型设计。山区适用性在知识结构、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都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进行“山区+”专业综合改革。下面就以丽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实践为例,全面地阐述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3.1 主要矛盾

作为山区要发展生态产业、催生新经济、赢得后发优势的强大引擎,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但各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适用性人才紧缺、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同时地方本科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又面临“需求旺盛但就业难”的尴尬现实[4]。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集中表现在:一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理念陈旧,培养定位同质化严重,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不紧密,与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的适应度不够;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僵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相关岗位素质要求;三是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管理松散,未能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合作机制,未形成企业资源投入、企业效益产出、人才培养质量的联动机制。

3.2 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运行机制相对松散,岗位细分程度不足等原因,倾向于聘用专业技能强以及多岗位延伸的复合型人才,有明显的“一岗多能”的岗位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中小企业与山区经济紧密对接,主营业务有鲜明地方特色,需要熟悉区域产业背景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确立“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敢担当”的“全科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熟悉山区产业背景,适应中小企业需求、服务山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提出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核心是面向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培养深谙山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计算机系统研发人员,进一步细分人才需求领域,有效地提升专业与区域产业背景的对接和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的适应度。

3.3 培养体系

3.3.1 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依据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5],从知识结构、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等方面体现山区适用性人才特征,构建TPIR-CDIO人才培养模式[6],强调学生掌握面向工程应用的技术知识(T)、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P)、勇于开拓探索的创新精神(I)、服务山区发展的社会责任感(R)以及工程实践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能力(CDIO),如图1所示。

图1 TPIR-CDIO人才培养模式

3.3.2 人才培养标准

通过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进一步明确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遵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方向)专业规范[7],结合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凸显TPIR-CDIO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制定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7大模块,并将标准细化分解为知识能力大纲,形成18个详细标准和70条目标要素,每一条要素都能够通过具体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得到落实,最终建立人才培养标准的知识能力实现矩阵。在标准制定中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山区适用性人才的多个特色标准,如“山区特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初步能力”这一标准的实现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特色标准的知识能力实现矩阵示例

3.3.3 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体系重构进一步明确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的培养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标准中的每一条要素,打破原有按照学科体系设课、按人设课等陈旧方式,以多个课程群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依据山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特色能力特征,增设特色课程、素质培养课程以及提升课程内容针对性。依据CDIO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构建贯穿全程渐进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架构了将山区信息化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以“课程群实践项目+课内外结合竞赛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为核心的3年3类9大项目一体化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并以此为依托重构课程群。课程体系鱼骨图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鱼骨图

3.3.4 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的实现方法。OBE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评价的是学生学得怎么样[8]。一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将企业真实的山区信息化系统开发项目、教师山区信息化应用研究成果和学科竞赛等引入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二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以CDIO工程教育为指导,进行顶层设计,开展一系列改革,将案例式、项目式、研讨式等启发式教学引入所有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将开拓精神、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等素质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三是考核方式的改革,实现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的转变,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的转变,大量采用以作品、项目、文案为核心的实践成果考核方式。在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有90%以上实施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的全方位综合性改革。

3.3.5 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山区适用性人才培养的实现载体。只有引入企业的技术资源、项目资源和师资资源,才能让学生熟悉区域产业背景,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并真正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利益的融合点一直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尤其是作为地方高校,靠学校高投入、学生高收费、企业做公益等任何一种形式都是不可持续的。丽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浙大网新集团公司合作,积极探索了一种“培养质量换效益”的长效机制,在学校并未大规模投入,学生按照普通二本标准收费,企业投入“软资源”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千方百计提升培养质量,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通过前3年的联合培养,学生已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需求,最后一学年以“集中定点、规定期限、明确义务”的原则,明确学生必须在合作企业开展毕业实习,成为“物超所值”的“准员工”,企业实现“培养质量换效益”的稳定利益诉求。同时在共同培养过程中,由学校教师、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实体的校内学科性公司,以市场运作机制承接合作企业外包项目,以此解决企业阶段性人才紧缺的矛盾,打造企业最需要的“智库”和“后备人才基地”。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际项目开发,在校内真实再现企业项目运作机制,熟悉了区域产业背景,并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效形成了三方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3.4 培养成效

经过对山区适用性信息技术人才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展“山区+”背景下的产教融合专业综合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第一志愿填报率从40%提高至269%,就业率达98.2%,专业对口率85.5%,中小企业就业达80%。浙江瓯微、浙江讯维等本地用人单位评价:“综合素质高,扎实务实,用得上,留得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0多项,其中2017年浙江省服务外包应用创新竞赛总获奖数排在全省本科院校的并列第一,金牌数排列第二,并涌现出浙江丽水点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技术型学生创业实体。

4 结语

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代表学校的身份标志和文化内涵,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统领学校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学校科学地制定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是前提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使之能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以及在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课堂中的落小、落细、落实。正如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对丽水学院的评价:“学校的办学目标反映了差异发展、错位竞赛的策略,显示了特色办学、创新兴校的力度,决心坚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只有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培养适用性人才、提升人才培养适应度,才能走出一条以创新驱动学校发展,化地方优势为办学优势的正确发展道路。

[1]张安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若干问题的理性认识[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1):1.

[2]邝平正.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J].浙江经济,2014(6):40.

[3]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7.

[4]李志义.对接需求准确定位全力打造特色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16(7):22.

[5]胡文龙.基于 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

[6]潘巧明,吴育峰.TPIR-CDIO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7(2):117.

[7]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

[8]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

IT Talent Training for Mountain Regions:An Exploratory Practice

HUWeijian,RENQingbao
(FacultyofEngineering,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Zhejiang)

In the orient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of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marked by disti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i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values of the universities.The orientation and objectives alsofalls within the contents ofeducational appraisal reviewimplemented bythe State MinistryofEducation.Based on an anlysis on the contents and chararacteristics of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proposes the route of realization of IT telent training b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ology Major of Lishui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bjectives,curriculumsystemand their effectiveness.

mountain reg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talent training;appraisal review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5.022

G640

A

2095-3801(2017)05-0123-06

2017-06-12;

2017-07-08

胡伟俭,男,浙江丽水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适用性丽水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丽水发现新物种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适用性探讨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