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玉,李 宁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差异分析
张 玉,李 宁
(山东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以山东省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可持续水平、利用强度、投入水平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SPSS软件对山东省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gis自然断裂点将17地市划分为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威海为高度集约化;济南、德州、淄博、烟台为中度集约化;滨州、东营、潍坊、菏泽、济宁、临沂为低度集约化;聊城、泰安、莱芜、日照、枣庄为粗放集约化。并就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东省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策略。
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评价;山东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其地位也愈发凸显出来[1]。新时期,随着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需求加大,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备受重视[2]。
现阶段有关土地集约用地问题研究多集中在利用结构[3]、配置效率[4]等方面,国内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学者在西方研究理论基础上,注重联系国内实际需求,形成符合国内实际的专业理论。毕宝德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依据现有土地资源通过资金投入以获取更多效益[5]。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土地利用研究逐步向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转变。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变化,学者更多地考虑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集约水平的土地利用方式。刘卫东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提出土地利用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土地的永续利用[6]。遥感等技术逐渐应用到土地利用研究中,乔伟峰、孙在宏等用GIS技术研究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果[7]。
资源建设 针对传统教材之外的数字资源建设和仿真实验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手册、试题库及其他相关拓展资料等,其形式和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在资源建设阶段,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关的数字资源进行整理,从海量的资源中选择和课程相关度高、制作好的数字资源推送到蓝墨网络平台上。此外,在电力电子技术学习过程中,运用MATLAB/Simulink、PSPICE、PSIM等仿真软件和Mathcad等数学软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解和应用,也是电力电子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工具。因此,根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目标设计,开发典型的电路的仿真模型,建设仿真教学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已取得较多的成果,但针对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区域差异研究较少,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可持续水平、利用强度、投入水平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探究山东省土地集约化水平区域差异,为未来山东省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提供借鉴。
本文中的微信公众号功能设计定位是课外辅助教学,类型是订阅号,功能设计时基于微型课程开发理论,具体设计如下:
山东省的土地集约化程度总体呈现一个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递减的过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得分最高的为青岛市1.21,紧随其后的为威海市0.79。而位于鲁西地区的枣庄市则以-0.66的分数排名倒数第一,聊城市以-0.56排名倒数第二,说明山东省各地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且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关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国内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遵循指标数据获取的可得性、客观性、综合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层次性,从经济效益、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和土地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所需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2016年)以及山东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
表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在区域经济的研究历程中,通常描述某种区域特征的统计指标往往比较多,而这些指标又常常彼此相关,于是就给研究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时又会增加研究计算力度,从而导致问题更加复杂化。本研究选取12个指标,各指标对评价主体影响程度不同。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可以将12个指标简化为4个主要指标,简化计算步骤,提高效率,也更能看出哪个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更大。
2.2.1 评价方法的确立
2.2 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1.3.3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痛、腹泻(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 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和腹胀情况。
2.2.2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主要工程项目:液压钢坝闸3座、格宾石笼生态护岸10km、景观林带800万m2、河道疏浚清淤75万m3。项目总投资为3.1亿元。
运用SPSS22.0软件将12个指标提取出4个主成份,并计算出每个主成份的子指标所占比重,以反映各指标要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见表2)。
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东部沿海城市青岛、威海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土地集约化水平较高。整体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其经济水平相对西部较高,单位面积的土地投入与经济产出之比好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山东省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强,城乡居民年收入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表2 主成份得分矩阵
2.2.3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集约度的计算
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为样本,选取上述二级指标因子数据构建变量矩阵,采用SPSS22.0软件计算出矩阵的特征根和相应的方差贡献率,以此选择主成分获得因子回归系数,并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各因子得分。
其中,Wj表示第j个指标的因子回归系数,Zij表示数据处理中的指标数值。
根据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7年米奥会展宣传推广成本分别为2306.37万元、6154.34万元、8166.94万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成本的14.77%、30.97%、32.32%,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2016年宣传推广成本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2.70%和166.84%,而公司净利润2017年、2016年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9.35%、14.15%,这说明了宣传推广成本的激增对其当年净利润增速影响较大。
其中,Mi表示第i城市综合得分值,Bk表示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其中Yij,表示第i个城市第j项指标。
运用Arcgis自然断裂点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个等级,得分>0.5分,属于高度集约化利用城市,包括青岛市、威海市;得分0~0.5,属于中度集约化利用城市,包括济南市、烟台市、德州市和淄博市;得分在-0.3~0.5之间为低度集约化利用城市,包括济宁市、临沂市、东营市、菏泽市、潍坊市、滨州市;得分<-0.3分为粗放集约利用化城市,包括日照市、泰安市、莱芜市、聊城市、枣庄市。
表3 山东省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成份得分
图1 2015年山东省17地市土地集约化水平分布
3.1 土地集约化水平整体较低、区域差异性明显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经济因素影响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在小尺度空间中进行水景设计应坚持人性化、实用性、生态性、参与性等设计原则与可持续建设构想,不能一味地简单模仿.一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3 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土地集约化水平
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和海陆等自然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是土地集约化利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8]。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海岸线狭长,优良港口众多,同时山东省土地类型多样,既有肥沃广大的平原,也有崎岖不平的山地,土地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各地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存在差异性。
以往的雇佣模式是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而上文所描述的具有明显的“分享经济”特征的雇佣模式打破了这种传统的雇佣模式,人们往往将其称为“零工经济”。那么零工经济的标准定义是什么,其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其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哪些问题,未来前景如何呢?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上几个问题。
4.1 结论
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份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山东省17地市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综合得分,运用Arcgis自然断裂点法将山东省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显示:青岛、威海为高度集约化;济南、德州、淄博、烟台为中度集约化;滨州、东营、潍坊、菏泽、济宁、临沂为低度集约化;聊城、泰安、莱芜、日照为粗放集约化。山东省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空间差异,高度集约化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山东省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总体呈现一个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递减的过程。
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尤为关键。山东省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单位土地面积上经济密度相对较高。同时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区域差异明显等。
4.2 山东省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策略
依据选取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权数,结合各因子得分,计算各地级市综合得分Mi,公式如下:
4.2.1 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
政府应充分认识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引作用,把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推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巩固土地的基础地位,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发展集约化经济,明确发展重点,加大整合力度,突出竞争优势,合理规划建设规模,增强预见性和科学性,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确定填料前,施工人员要重点检测施工段的土壤质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填料进行填充。一般来说,路堤填料有着良好的施工效果,这是由于其填料的渗水性较强,含水量较少。此外,在对路堤填充的过程中,要避免选择淤泥与杂物填充,要控制填充材料的水分含量。
阅读作为增加知识的一个最佳途径,已成为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而如何通过对深阅读和浅阅读的辨析,以更好的引导国民阅读也极为重要。但是对于浅阅读的判断标准,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笔者就浅阅读相关话题做一个尝试性探索。
4.2.2 优化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开发剩余土地价值
依据图2所示的几何要素与T-Map的映射方法,将圆柱域中交点轴线的极限变动位置映射为交点轴线T-Map中的极限映射点,利用式(7)可求得各极限映射点pF1、pF2pF8的坐标(如表1)。
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土地利用水平还处于低级和粗放的状态,仍存在着大量未被利用和已经废弃利用的土地资源。应深入调查土地资源和利用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空闲土地。对于废弃土地和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要大力整改和开发,争取将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开发土地已有潜力,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
4.2.3 从土地利用结构入手,实现优化配置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提高土地综合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9]。开发已建设土地资源潜力,重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交通等条件,合理配置优化土地利用。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配置区域内土地类型,实现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节约集约用地与发展的关系,优化协调土地利用结构,节约用地,对用地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划标准下限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消除,逐步提高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4.2.4 完善土地出让市场,优化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产业转移、企业投资选址需要考虑土地价格、投资环境、劳动力、自然资源原料、交通通达度等多方面因素,土地价格的成本对投资影响越来越大[10]。开展“多规合一”的探索实践,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有效统筹土地管理部门,优化管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应严格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完善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法治建设,严格落实土地规划各项要求,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坚决遏制城市土地滥用、不满足城市用地规划现象,实现对违法乱用行为依法坚决处理。
[1]卞兴云.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617-621
[2]王杨,宋戈.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规律[J].经济地理,2007,27(2):313-316,322.
[3]王慎刚,张锐.中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0-93.
[4]MC MILLAN,D.P.The Return of Centralization to Chicago:Using Repeat Sales to Identify Changes in House Price Distance Gradient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3,33(3):287-304.
[5]张毅,张红,毕宝德.农地的“三权分置”及改革问题:政策轨迹、文本分析与产权重构[J].中国软科学,2016,31(3):13-23.
[6]刘卫东,罗吕榕.城市土地价格调查、评价及动态监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乔伟峰,孙在宏.GIS辅助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1):34-37.
[8]王成新,张本丽,姚士谋.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7):109-113.
[9]王家庭,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7):1172-1176,1181.
[10]袁利平,董黎明.我国不同职能类型城市的用地水平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1,15(3):36-38.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Variation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Zhang Yu,Li Ning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358,China)
This paper built index system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land use,sustainable levels,the use of strength,the level of investment to evaluate th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by the SPSS,the 17 citi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 using the Arcgis natural fracture poi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Qingdao and Weihai are highly intensive.Jinan,Dezhou,Zibo and Yantai are medium intensive.Binzhou,Dongying,Weifang,Heze,Jining,Linyi are low degree intensification.Liaocheng,Tai'an,Laiwu,Rizhao Zaozhuang are extensive intensive.It also put forward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nd use,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land intensive use in Shandong province.
intensive land use,regional differences,Shandong Province
F293.2
A
1008-813X(2017)05-0045-04
10.13358 /j.issn.1008-813x.2017.05.12
2017-07-21
张玉(1993-),男,山东菏泽人,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编辑:周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