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张韬
浅析机械设备伤害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文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张韬
近年,我国各地机械、冶金、轻工等行业机械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报道,今年以来,各地已发生多起机械伤害事故,特别是冲压、剪切等危险性较大的机械作业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给生产经营单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机械设备广泛用于制造行业和工程施工行业,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本身质量问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从常见设备操作事故入手,分析导致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1、质量问题。机械设备的质量问题为导致设备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质量问题涵盖设备组件不合标准、设计缺陷、设备安装运行环境不达标等。
设备组件不合标准是指设备生产厂家组装设备时,应用的一些零部件不符合国家标准,以次充好;或者设备使用者擅自改装、拼装,增加一些非标自制件。设计缺陷指设备在设计流程中未充分考虑设备的应用情况,某些功能不符合现场使用要求,特别是未充分考虑安全防护问题。设备安装运行环境不达标指设备安装场地未严格按标准执行,例如安装空间过小未达设备安全运行距离标准,未考虑设备减震、防火、防潮等环境需求等。
上述种种因素直接导致设备使用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作为设备使用者应严控设备准入,核实设备及其组件是否合乎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设备运行原理是否契合使用要求,危险运行部件是否设计了防护措施;设备安装应统一布局,科学安装,严格按说明组装设备,不擅自改装、拼装,增加非标自制件,设备运行环境应达标。
2、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为导致设备操作事故的另一主要原因。主要有无视安全操作规程;自身防护意识不强等。
无视安全操作规程,表现为无视警告,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操作流程“走捷径”,应用工具时用手替代;野蛮操作,导致设备部分功能失灵,埋下事故隐患等。
自身防护意识不强,表现为未按规定身着防护用品进入危险作业区域,例如高分贝工作场所不戴耳塞、油漆房不佩戴口罩等;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检查、调试时不放置警示牌,不启动保险装置,不设置他人监护;擅自跨越危险区域,例如机械传动部位。
3、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为导致设备操作事故的间接原因。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对某些易损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某些配合关系应定时进行调整,定时加注或更换润滑油。不允许设备超负荷运行或带病运行。如以上工作不能按规范做好,机械就可能在运行中发生事故而造成损失。应形成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巡检,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减少设备运行故障发生率。
1、设备使用方要加强管理
首先需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对于设备使用者来说,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规程中每一条、每一款都是“血的教训”提炼而成;危险作业区域应按要求身着防护用品,不应存在侥幸心理。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和可操作性,对一些特殊的专用设备的操作规程必须针对加工产品的特点及使用规定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更为细致和规范的操作规程,督促操作者掌握该设备的危险源(点)及防范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行严格检查督促,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的行为。
其次,重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国家相关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最后,完善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应结合不同岗位的特性,有针对性、及时发放劳保用品,保障从业者的权益;对于易发职业病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病筛查。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
2、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除去设备使用方自身提高进步以外,为进一步预防设备操作事故发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充分利用媒体渠道,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应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发放法律法规文件、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等形式,提高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机械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和控制各类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规范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违法生产、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安全生产法》加大处罚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相当迅速,操作技术应随着机械技术的变革而更新。因此,在管理方面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操作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在维修方面应改变过去只注重机械功能的修理,而不考虑机械安全性能恢复的恶习;在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中,应把新旧技术的不同要求、条件和训练的方式等进行仔细地辨识和对比,使作业人员领悟操作的精髓所在;操作人员应针对每种机械,认真领会要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操作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绝不违章。这样,告别传统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步入现代管理的新时代,机械伤害的频次就能大大降低。□
在管理方面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建筑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操作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在维修方面应改变过去只注重机械功能的修理,而不考虑机械安全性能恢复的恶习;在对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中,应把新旧技术的不同要求、条件和训练的方式等进行仔细地辨识和对比,使作业人员领悟操作的精髓所在;操作人员应针对每种机械,认真领会要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操作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绝不违章。
责任编辑 / 林洁 / 203417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