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业领域航母做粮食安全“压舱石”

2017-11-01 07:40刘楠吴树江
新农村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压舱石垦区农机

□刘楠 吴树江

建设农业领域航母做粮食安全“压舱石”

□刘楠 吴树江

黑龙江省垦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打造国际大粮商,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

发展重点产业加快“转调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黑龙江省垦区加快发展重点产业,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垦区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落实农业“三减”,重点推广水稻大棚二次利用种植食用菌、水稻侧深施肥、超早钵育机插、“鸭稻”、“蟹稻”、旱作免耕种植、经济林、中草药,大鹅养殖、燕麦和大豆复种青贮、苜蓿半干贮等示范项目。目前,垦区已经具备超过40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2017年垦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08.2万亩,比上年增加1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254.8万亩,比上年增加33.3万亩,增长0.8%,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为98.8%,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为历年最高。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310.6万亩,小麦播种面积26.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674.7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162.6万亩,杂豆种植面积35.7万亩,薯类种植面积27.2万亩。

“供给侧”改革打开新天地

近年来,我省垦区全面积极落实国家号召,多层多点发力,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农产品市场变化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调整,落实“压玉、扩豆、增稻、强经饲”等种植结构调整措施,加快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

2017年粮食内部结构调力度持续加大。受稻谷、小麦最低收购

价,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的影响,垦区上下积极应对农产品市场变化,粮食作物结构呈现“三增三减”特点,即水稻增加80.6万亩,大豆增加210.5万亩,小麦增加19.1万亩,玉米减少256.6万亩,杂粮减少34.2万亩,薯类减少0.4万亩。从粮食作物比重看,水稻占54.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玉米占15.9%,比上年降低6.2个百分点;大豆占27.3%,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小麦占0.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杂粮和薯类分别占1.3%和0.6%,分别比上年降低0.5和0.01个百分点。

种植结构转变的同时,垦区大力抓紧科技研发,用科技改变农产品品质。七星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晓辉介绍:“从2012年开始探索的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技术,目前已经大面积推开,仅这一项技术就实现了亩减肥10%,产量提高9%。现在,我们正在探索提升稻米适口性的科学方法,争取在产量和品质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取得突破。”2016年垦区落实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示范面积193万亩,全垦区化肥施用量比上年减少1.5%,农药除草剂施用量减少1.6%,做到了农药、化肥、除草剂减量,作物不减产。

在林业发展方面,垦区林业围绕“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目标,加快垦区林业发展。2016年实现林业增加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当年完成造林绿化6.3万亩,现有林地总面积99万余亩。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9.3%,区域森林覆盖率达17.1%。2016年全垦区种植经济林3198.60公顷,种植中草药1771.27公顷,生产食用菌6703万袋,野生动(禽)驯养和林下养殖42.1万只(头、箱)。

畜牧业是垦区在供给侧改革上的又一个发力点。2016年全垦区畜牧业实现增加值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垦区“两牛一猪一禽”存栏分别达到黄牛4.5万头、奶牛15.5万头、生猪76.8万头和家禽828.6万只;全年肉奶产量分别为26万吨、42.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3.9%。建立“优质苜蓿草+高能量全株玉米青贮+绿色精料”高产高效奶牛日粮饲喂模式,实现垦区奶牛单产超9吨的新跨越,现已建成16万亩人工苜蓿草场核心示范区。

农机科技化作保障

2012年以来,垦区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努力改善农机化科技保障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截至2016年底,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6%,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黑龙江垦区在大农机、大科技应用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

八五二农场农机科科长许国忠介绍:“农场现有的这种德国产的克拉斯770收获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国只有9台,全部在我省垦区。一台最大功率530马力、粮箱容积12立方米的大块头,一小时可以收获50亩,并同时实现秸秆还田。这些农机都是在近三五年更新,职工个人购买的,不仅仅在我们农场使用,还经常跨区支持兄弟农场和地方作业。”

截至2016年底,垦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045.1万千瓦,亩均占有农机动力0.24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99.4%。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比2012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累计利用国家购机补贴资金21.6亿元,农机更新总投入达110亿元,新增各种农机设备15.98万台套。目前垦区玉米播种全部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秋起垄全部采用自动导航设备、水稻实现100%浸种催芽等。农机装备水平国内遥遥领先,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农业航化作业促稳产

8月21日,历时两个月的全省垦区2017年农业航化作业全部完成。期间,59架飞机共计飞行11883架次,5844小时,航化面积超过1400万亩。

作为世界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之一,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现有飞机99架,其中投入运营77架,在编教练机12架。2013年启动,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占地300公顷的一类通用航空机场——肇东机场今年已经达到可运行状态。此外,全垦区可供农业航空作业的农场已达到85个,农用机场水泥跑道75条,形成网络式作业基地群。

2012年以来,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农业作业面积、飞行时间、经营收入、机队规模等多项指标均增长一倍以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该公司累计飞行22万小时,农业航空作业面积达3.2亿亩,增产粮豆300亿斤,参与森林灭火1000多场次,森林巡护航程达200多万公里。如今,农业航空作业已成为垦区现代化农业的常规作业手段,农用飞机已成为垦区4300万亩耕地安全稳产、增产增收的守护神。

佳西机场张辉主任介绍说:“2012年,我们的飞机数量是55架,现在增加了近一倍。我们的业务也从农林喷洒、人工增雨,拓展为可以旅游观光、航拍航测、遥感物探、医疗救援等等。尤其可喜的是我们培养出了更多自己的飞行员,外籍飞行员从原来每年聘用20余名已经减少到现在的六七名。2012年开始,公司与八一农大联合,全国统招大学生飞行员。几年之后,我们的飞行员将全部是中国人。”

“智慧农业”开启未来

“这套设备投资4000万元,将在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农业物联网应用项目。它的启用将使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一次飞跃!”七星农场副场长刘成介绍的大田种植物联网应用示范系统分为:业务管理、智慧农业、食品追溯、便民服务四大板块。通过这个系统,人们除了可以了解农业信息政策、农商动态等情况,还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实时查看每台联网农机的运行轨迹,当前速度、插秧深度、时间等都有最精确的显示,同时实现了“农作物生长及病虫害高清无线多媒体监测、农机安全生产作业无线多媒体监控、田间生产无线多媒体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该系统不仅能看到受控地块的实时图像,还可以通过田地中的传感器等设备测量土壤微量元素、地温、水温水量、病虫害情况等等,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秋后高产。

据七星分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孟庆民介绍:“通过这个系统,还可以让垦区外的消费者轻松实现食品追溯。现在只要消费者扫描我们商品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水稻从育种催芽、插秧、施肥、管理、收获的全过程。等到物流和超市环节全部打通之后,就可以实现真正的订单农业。消费者吃好哪块田里的米,可以在手机上提前预订,然后看着大米春种秋收,直到送进家门。所有图片和视频都标着精确的时间和经纬度,确保真实可信。”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五年来,垦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期间,总局成立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信息中心”。垦区科技总投入达41.67亿元,占垦区GDP的1%,2016年末科技贡献率达68.75%,较五年前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15个,项目资金3.68亿元。鉴定科技成果192项,有25项成果获得农业部丰收奖,38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截至目前,垦区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2个,综合试验站7个;部级检测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拥有专利1832件,其中发明专利50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3.02件。

猜你喜欢
压舱石垦区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抱紧人生“压舱石”
能源合作是中阿关系的“压舱石”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博乐垦区引进黑绿豆种植试验
石河子垦区克瑞森无核葡萄适宜滴灌量筛选试验
伊犁垦区高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