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之美 触痛我心
——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观后感

2017-11-01 16:46
支部建设 2017年30期
关键词:陶然亭化蝶观后感

■ 蒋 殊

化蝶之美 触痛我心
——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观后感

■ 蒋 殊

很早些年的时候,去过北京陶然亭。或许因为年少,忽略了许多东西。其中便有高君宇与石评梅。

那晚的舞台上,他们最先在陶然亭露面。一个用一片枫叶寄出“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一个却回应“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一片红叶开幕,一片红叶贯穿始终,夺目,刺眼;再加上书中的红叶,手中的红叶,空中的红叶,落地的红叶,心中的红叶……一片一片,扎在台上人心中,痛在台下人心里。

他与她的红叶,那一片,终究还是散落在风里,飘忽着,远去。

高君宇的一生是短暂的,却轰轰烈烈。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时光,一边是火花与宝剑般的激情昂扬,北大-长辛店-晋阳-广州,拖着病体一路散播着革命的火光;一边是情深义长,坚守着付诸一片红叶上的炽热心房。正如他所说,一个世界是石评梅的,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一个世界却是历史使命的走卒。两个世界,不同的爱,倾尽一腔热血与激情,最终却没能敌过病魔的侵袭。最终,这个26岁就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的英才的生命永远静止在了29岁的刻度上。

他不知道,那正是石评梅心里的坚冰缓缓消融之时。

他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

石评梅只能痛心追问:“我不解你那时柔情似水,为什么不能温暖我心如铁?”更从此另辟了一个天地,“充满了极美丽,极悲凉,极幽静,及哀惋的空虚。”

29岁,于今天的人而言还是一个孩子。

红叶还在,主人却走了;两个象牙戒指,也分飞在不同的世界。23岁的石评梅一夜间成熟,更深地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她在墓碑前长久深切的悔与恨,责与痛,戳疼了所有人的心。

那一刻,我发信给好友:戏开始触痛我心。

墓碑,酒,遗恨的女人。也是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酒的滋味。懂了离人泪,离人恨,离人殇。回味剧中一个场景,石评梅坐在温暖的灯下。那一刻无比希望,国家安稳,社会安宁,她的身边,是高君宇。她写诗,他吟诵;她缝补,他读书;他们共饮,他们生儿育女。

可惜,他们生错了时代,最终带着满腔怨恨,带着满身才情,带着未竟的愿,未了的情,凄然离世。而那样的年代,又幸亏有他们。是无数的他们,不忘初心,播下星星之火,最终照亮了坎坷前行路。

动荡而短暂的青春,便是他们仅有的诗与远方。

“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三年之后,悲痛欲绝的石评梅因病以26岁的生命谢世。“长久醉卧君身边。”如她所愿,实现了“生前未能相依共生,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生前愿望,死后实现。化蝶之美,人生之痛。好剧,大痛。剧痛。

现代剧,新编,版块,结构,表演,舞美都可圈可点,尤其是见缝插针融入的现代舞蹈元素,好看又有喜感,在整体悲怆的戏中圈出一丝欢乐,在观众长久悲凉的心里洒下一星暖光。一阵短暂而含泪的笑声,丰富了舞台,灵动了剧场。

缓冲之魅。

戏结束了。谢幕开始。发自内心的掌声表明了观众对戏的认可,对演员的认可,对主创人员的认可,更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情烟花般绝唱的慨叹。

起身,离场。心里却默默放不下一个人。

十年时间,于一个人而言有多漫长?尤其,于一个古代女子。高君宇被包办婚姻中的妻子,那个从头至尾不曾露面、深深藏在时光深处的女子。她是谁?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高君宇与石评梅之时,所有的眼泪都洒向那段旷世绝恋之际,她是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时候怎样的方式离世?

无人关心。

从20岁到30岁,尽管男人在远方,尽管面貌早已模糊,她依然是有丈夫的女子。十年之后,一封别人捎回的信,对她是解脱,还是瞬间把她推向生命的终点?同样生而为人,身为女子,她或许因为遵从了三从四德,便活该在孤独中耗尽青春?

石评梅叹没有早遇到高君宇。而她,是不是悔恨为何偏偏遇上高君宇?

谁对了,谁错了?一生当中,谁遇到谁,才是真正的幸事?

是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她是谁。我也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再去北京时,必定去一趟陶然亭,在那块刻有“春风青冢”的墓碑旁布一片红叶,洒一杯酒。

却,不会忘记一个人。

(责编:于晋芳)

猜你喜欢
陶然亭化蝶观后感
天宫课堂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蝶语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月夜情思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陶然亭的童年回忆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去菜市口
蝴蝶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