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曾睿
重庆自贸试验区开局良好前8月落户项目451个涉及金额2240亿
□ 文/本刊记者 曾睿
9月24日,在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二届年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市自贸办主任熊雪对外宣布,今年前8月,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新增企业8608户,落户项目451个,涉及金额2240亿元。在9月14日,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市自贸办曾召开新闻通气会,将重庆自贸试验区自今年4月1日挂牌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外界进行了集中介绍。顺应国家和重庆改革发展的时代潮流,重庆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迅猛的发展势头愈发清晰地呈现出来。
今年1—8月,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新增企业8608户,占全市比重10.2%;落户项目451个,涉及金额2240亿元。重庆自贸试验区在项目落地与对外招商方面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迅猛势头。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廖红军在9月14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良好基础条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市、区两级自贸办强化招商属性,以开放思维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联合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协同招商等方式,积极跟进飞机融资租赁、航空钛合金高温合金、运输航空动力系统、进出口药品器械保税交易等重大项目。“希望在项目落地方面取得更大的实效”。
据了解,重庆自贸试验区在重庆有条件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前两批51项改革试点经验中,已落实了49项,“企业设立单一窗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建设事宜正加紧推进,确保今年年内上线实施。重庆自贸试验区目前已推出141条创新举措,并向国务院联系会议办公室报送了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价值的8个典型案例,涉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实施“四自一简”(即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高效便捷监管新模式、对多次进出境研发用产品申请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免办)、试点建设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性建设中欧(重庆)班列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创新中欧(重庆)班列铁路运输贸易结算方式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在自贸区内探索实施大宗进口食品“空检通放”监管模式、创新实施税政服务十项提速举措、建设区域识别系统打造宽松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
记者注意到,国内率先启动对多次进出境研发用产品申请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免办)的监管模式,积极推动行邮班列与跨境电商联动,推动铁路联运贸易信用证结算等创新举措都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与行业领先性,也得到所涉及企业的积极欢迎。最有可能作为来自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同时具有多个内陆开放平台是重庆自贸试验区的一个鲜明特点,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这一特点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出台了《全市开放平台协同发展方案》,整合两江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等14个开放平台资源,推进协同发展,实现政策叠加效应;出台了《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一体化推进工作方案》,促进政策共用、举措共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重庆还按照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要求建设发展重庆自贸试验区,以香港自由港为参照,利用内地与香港CEPA机制特别是《CEPA服务贸易协议》,全面加强渝港两地在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在第20届“渝洽会”期间,举办了以对标香港自由港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同时,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前两批自贸试验区及四川、湖北等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保持了密切的交流。
香港贸易发展局驻重庆代表处代表周宏认为,与内部开放平台的深入协同,同时加强与香港等地的沟通联系,将使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能够更好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促进重庆自贸试验区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廖红军亦认为,“强化开放平台协同与对外交流协作是重庆自贸试验区实现开局良好的重要保证”。
另据了解,重庆自贸试验区自今年4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以来,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出台了《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运行机制规定》《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督促检查工作制度》《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总结评估推广工作制度》《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综合评估办法》等11项工作制度,确保全市自贸试验区工作和市自贸办自身正常运转。在不断推出创新措施,完善政策配套的同时,还全面推行“两张清单”工作方法:一张是“政策清单”,对总体方案提出的改革试点任务,细化为具体政策措施。另一张为“项目清单”,对所有政策和制度创新,列出对应的事项和项目。“两张清单”相互匹配,按月更新,确保各项工作全面高效推进。
(图片由西部物流园提供)
交通物流优势是重庆自贸试验区实现良好开局的重要保证,图为繁忙的中欧班列(重庆)起始站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