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迟丹
摘要:依托长吉图开发政策,以朝鲜族民居形式的开发利用为着眼点,研究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双赢的方法和措施,是新经济形式下、城镇发展形式下和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朝鲜族民居 建筑形式 人文景观
引言
在越来越强调民族文化意识觉醒的时代背景下,突然发现许久被外来文化麻痹的我们,在观念上、习惯上,还有生活环境居然都被各种“仿货”包围着。这并不是我们骨髓中深藏的底蕴,而是为了迎合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牺牲。我们住在西欧式的建筑中,采用简欧的风格布置家居,在幼儿还在哇哇学语时被同时灌输几种外来语言……也许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迷茫了。但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已然在民族文化的强大中再—次被激发。这时候人们发现学得像不如发挥自我所长,我们之所以能够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那是因为民族特性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我们的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着,别的国家和民族欣赏我们的,也正是那些经历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特征。聪明的中国人发现,再—次正視自身优势,以民族文化为根据才是竞争的前提条件。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提倡民族文化振兴的各种举措多管齐下,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政策背景
就以吉林地区为例,依托长吉图开发政策,以珲春为开放窗口,延龙图为开放前沿,以长春、吉林为主要依托的对外开放先行区。以这一地域面积为范围,它的文化特色在排除掉伪满时期日本所遗留的伪政府建筑群以外,朝鲜族和满族文化便是这一带地区的特色文化。而个性鲜明的朝鲜族文化在这长白山脚下,正以它特有的风情和姿态延续着。早在十七世纪清初期,朝鲜人民开垦荒地定居在吉林地区,虽与汉族大范围交融,但他们依旧很好地保留了民族的自身特色。这一优势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而吉林地区与朝鲜一衣带水的关系,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文化交融的可行性和纯粹性。长白地区的朝鲜族自治区并不偏远,交通便利,与其紧邻的朝鲜国的文化风俗的影响又使得朝鲜族人民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它既不摒弃传承,又不拒绝发展,地域和文化的优势在朝鲜族人民的坚守中得以发扬光大。
一、建筑特点及文化背景
由于我国古代文明对朝鲜的影响,使得他们采取和沿用的建筑保持了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就以屋顶来说,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以庑殿式居多,只不过是少了正脊上的鸱吻和戗脊上的神兽而已。这种仿古式的建筑在汉族聚居地区早已无踪可寻,但朝鲜族人民却很好地延承了下来,并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居住环境作了相应的调整,才得以使我们还有机会领略前唐时期人们盘膝而坐的生活方式。
从建筑形式来看,朝鲜民居虽保持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模式,但他们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墙黑顶为主,砖木结构构架。整个建筑无厢房,为独栋单体房。房前设有偏廊,可供乘凉、休息和放置杂物用,进屋前亦会把鞋靴脱在廊上,赤脚进屋,形式与日本民居有相近之处。最有特点的要数朝鲜民居的门、窗格式。多数民居无窗,门的格栅是成落地式,既为门,又为窗,亦或是窗也做成落地格式,必要时可当门用。而居室内的各空间也用拉门相隔,前后拉门相通,出入方便。但对不明就里的人来说,就容易有些迷惑了。不过这种充分利用空间的形式,不能不说是一种既巧妙又合理的方式,在保证空间私密性的同时,又能灵活地间隔和利用居室内的区域。
内居室的地面是大面积的火炕。白天作起居用,夜间作卧室。室内外均席地而坐,完全是活脱脱前唐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亲近、和睦,非常符合独栋建筑队功能空间的满足。而大面积的火炕对于东北的寒冷天气来说,更是一种极为经济的御寒、抗寒方式,与汉族的土炕有异曲同工之妙。
朝鲜族民居绝大多数没有院落和围墙,毗邻而居,更显亲和感。若是有墙,也是低矮造型,从外可以看到院内的日常起居,只作区域界定,并无隔阂之感,更不起防盗作用,可见朝鲜民族民风淳朴,文化和人际关系不知不觉早已融合和体现在了建筑风格制式上了。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有:木材、石材、泥土和高丽纸。在朝鲜族传统民居中,木材装饰性最为明显的,是木楞子房。从屋顶的装饰到房屋外墙的装饰,可谓木墙、木顶、木瓦片。石材和泥土在朝鲜族民居中使用极具符号性,朝鲜族民居的座院墙、台阶和室内的温突等都是用石材来砌制的,尤其是在温突结构上,它是朝鲜族民居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结构之一,它主要是使用石材和黄土铺成,起到了良好的保温和牢固性能。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产于朝鲜,质地坚韧,光洁,韧如皮革,仅吸收水分不吸收墨。因其分解漂白为彻底,因此纸的颜色略泛红黄色,且有较粗糙的纹理痕迹,被广泛应用于朝鲜民居建筑门窗和温突的表面,也就是说高丽纸在建筑门窗上代替现在的玻璃,既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又起到装饰性作用。
三、建筑适用性在城镇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利用
随着我国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昔日零星分布的村舍已被林立的高楼所替代。但由于观念、资金、意识、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群起的建筑只具备基本的起居功能,而无保留乡村民居的形式感,趋于千篇一律的复制、翻盖的循环中,此村与彼村,此地与彼地,物产、文化、人文、风情特点全无,人们正在慢慢抹掉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地域区别和自身特色。失掉自我并无助于融合的趋势,特别是在国家大力主张发展地方经济的前提下。如何既能寻求发展新出路,又能维系人文风情文化的传承,这是摆在人们面前一个现实的问题。这是一个发展与保留的权衡,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在无端消耗土地的同时也抛弃了地域文化。
就比如吉林地区的特色文化发展,依托朝鲜族文化的渊远历史以及建筑特色,完全可以将朝鲜族民居的保留和传承作为试点开发。基于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虽好,但不能全盘端来,不择要领地复制利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研究文化传统随世变迁的可调整性。
(一)关于朝鲜族民居的形式保留
朝鲜族民居的特点就在于屋檐和墙体的形式和颜色,这种形制使它有别于中国汉族的古代建筑。因为中国古建筑比较讲究檐下空间的层次感和色彩感,多用雕梁画柱作以装饰。而朝鲜族建筑的黑瓦白墙使人们产生一种感官的清雅,因此单只借助飞檐和黑白的建筑特色便可抓住朝鲜族建筑的特点。就此思路,在需要以朝族风情为主要文化特色的区域建设中可以采用这种形制。由于朝族建筑本身构造并不复杂,因此在应用上可以顾及经济方面的考虑而作为群居建筑选择。
在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园更加适用朝鲜族民居的建筑形式。首先,它要求具备明显的建筑风格,这一点朝鲜民居就非常符合,人们单从外观上就可以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特点,与现代建筑的隔阂性是相异的,这种方便沟通、分割空间及特征元素的保留均使朝鲜民居在形式感上占有明显优势。其次,它要求能够满足合理的空间利用,而朝族民居的室内隔断可以经济、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形式上基本不用做调整,为了既保留室内分隔特点,又能较好地保证使用功能,在窗与门的处理上可以考虑尺寸的比例。在保證提高采光条件的基础上,避免对不熟悉朝族民居特点的人产生方向性或功能性的混乱。再次,宽敞的公共空间是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席地促膝而坐,在形式上大大增强了^与^的情感互动,也从另—方面体现了汉族文化在朝鲜族日常生活中的保留,不可谓是—种全新的体验。
(二)关于朝鲜族民居形式的调整
既然是传统,自有不适宜现代生活的因素在里面。而我们所要考究的就是如何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能满足经济发展和提高居住舒适度。
第一点,就是建筑材料的使用。由于朝鲜族地域的经济发展问题,砖瓦结构的民居并不是其主要建筑材料。但如果作为一种特色建筑需要保留工艺的前提,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外墙材质和屋瓦的工艺制作,需要根据材质要求在生产环节做些相应调整,要避免材料与形式不搭配而导致偏离我们保持民族特色建筑的初衷。特别是传统建筑对外墙和檐下结构的特殊要求,如果用简易材质,例如水泥等只做外造型粗略模仿,势必影响整体建筑效果,在对传统工艺和造型的继承上大打折扣。因此,本着作古仿古,精品再现的目的,在造型和材质上要保证完整和近似性。
第二点,就是内部形式的功能性调整。因为以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优化和坚持民族建筑风格多是用于商业开发。这样,原本以居家生活为重心的民居室内格局和布置在功能上势必会有不相宜的地方。比如,入室便席地而坐的火炕,原本的用途为白天为公共活动区,晚上为休息区域。但此时,作为向公众开放的活动空间就不得不重新考虑卫生、安全等相关问题。在此情况下,朝鲜族民居不设偏房的特点在功能区域划分上略显不足。因此可考虑扩大建筑面积,在较大的空间内合理重新规划功能区,以便符合现代生活的日常需要。还有就是火炕的功能性保留问题。就现今的实际情况,需酌情考虑引火的不便以及环保的要求。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是否能够以其他供热材料在不更改外观的前提下,保持其抗寒的功能。这也是古建筑得以完善和保留以及推广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考虑保留朝鲜族民居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简单的形式复制上,而是应该全方位考量它的可行性,不作盲目投资。
四、朝鲜民居形式在地区经济建设开发的可行性
(一)政府政策的支持为朝鲜民居开发提供坚实的土壤
国家、吉林省的相关政策,如《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十二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汪清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其中,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汪清县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计划,“满天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而满天星国家深林公园规划中民俗村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因此,政府政策指引和资金投入为项目的提出及实现提供方向的指引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对延边地区朝鲜族特色民居的保护及开发工作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重振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保护地域文化的倡导下,催发对朝鲜民居进行保留及开发进程
吉林省延边地区是朝鲜族少数民族聚集的主要区域,也是吉林省民族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延边地区朝鲜族民居建筑和居住文化是与生活环境、日常劳作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民族。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种特有的地域建筑文化几近没落,如何在延边州十三五规划的大浪潮中,重振延边地区朝鲜族民居建筑文化,创建宜居特色乡镇,就成了当前急需要得到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命题。
(三)长吉图经济开发要求朝鲜族民居再开发,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复苏及发展
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的势头下,可以利用特色建筑文化打造朝鲜族民俗风情品牌景点,吸引国内及中朝俄边境游客,从而拉动当地旅游业经济,实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东北开放振兴的窗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态口岸城市。加快延边地区朝鲜族民居建筑带来的一系列产业化进程及经济链的发展。
结语
朝鲜族的人文风情是闪耀在吉林地区的一颗明珠,人们有深入了解的愿望。而建筑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特别是朝族民居形式古朴,经济实惠,便于开发利用,工程的可操控性较高。而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建筑形式又会给来客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商业竞争中也必然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无论从家庭旅馆式的小处着眼,还是从民族风情文化的大处着手,朝鲜族民居的形式在地区经济建设中均有价值可以体现。而我们要从初期的粗放型地方旅游经济中找到转型的出路,从人文景观入手也是一条捷径。因为,特色才是发展的立足之本,发掘和利用是我们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所应有秉持的态度。如果能够做到发展经济和发扬文化双赢,朝鲜族民居形式的保留和推广才可以体现出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