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益阳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初探

2017-10-31 09:39彭云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互联网+

彭云

摘要:文化产业,对地域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为地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更需要积极探索,通过平台、技术、模式等创新促进文化、科技的有效融合,让文化产业在科技的助力下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跨界整合;集群发展

一、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是指以生产、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其本身的可以是创造、传承、发展并与销售相结合,进行资源转化。国家对其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是一种可再生的产业资源,也是一种绿色产业。是我国“十三”五国家着力打造的重点支柱性产业,是经济的新增长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体现愈加明显。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重视,文化产业模式创新升级已成为业界十分热门的话题。

科技的发展进步,带来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革新。文化产业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上下游衔接逐渐成为产业共识,高精尖技术及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主导。这一产业链的上游,是文化内容、文化传承,下游是消费类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市场推广。

二、益阳市文化产业链典型案例

益阳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洞庭湖南岸的湖南省的地级市,居于雪峰山的东端及其余脉带,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其有着一系列优秀的区域特色文化,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选择如下两个典型案例。

1.益阳竹文化

本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宜人,土质肥沃,竹类资源丰富,有竹林百万亩,并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楠竹之乡”。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有着先天的条件。益阳竹文化自古以来追求的就是高雅情趣。益阳人喜竹、赏竹、观竹、听竹、吟竹、颂竹、食竹、用竹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竹文化与当地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成为一种崇尚坚忍不拔、劲节虚心的文化精神追求。本地的竹雕、竹编、竹郁、竹装修等竹衍生产品享誉海内外。

益阳市委、市政府重视、保护和發展竹文化。并曾以第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定》。《决定》第一条就是“大力提高竹资源在森林资源中的比重”。《决定》作出后,安化, 桃江, 赫山, 资阳四个县、区相继恢复和成立楠竹生产指挥部, 在资水流域广袤的山丘岗地上开始了新植楠竹的“马拉松越野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保持,为开展竹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良的条件。通过对竹文化的弘扬,以竹为媒介广泛的对外交流,曾先后多次举办过国际竹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益阳桃花江的竹海风景区便是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名胜,也成为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近年来,当地旅游产业的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先后新上马百竹园、秀峰湖公园、桃花江竹海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开辟了农家乐、渔家乐等一批庄园休闲旅游项目, 建成了竹文化博物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各级政府也先后成功举办过一系列的与竹文化相关的,主题旅游活动和宣传促销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此同时竹文化的衍生高附加值产品,如竹席、竹垫、竹地板、竹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都成为了部分乡镇支柱性特色产业。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网络技术、营销手段对竹文化进行的深层次的开发,使这一文化逐渐发展为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实现了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和谐共赢,从而也实现了益阳竹文化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发展。

2.益阳花鼓文化

益阳花鼓文化,俗称益路花鼓,是形成于本土的花鼓文化。这一路花鼓,历史悠久,地域影响广大。益阳也被称为“花鼓戏窝子”。花鼓戏成为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益阳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和发展益阳花鼓文化,连续推出了“花鼓大戏台,一年三百场”演艺惠民活动,覆盖广泛,涉及全市的社区和乡镇,参与人数众多,受惠群众超百万人次。并以花鼓演艺为龙头,接连举办了湖南花鼓文化节、纪念抗战胜利等众多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独具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

拓宽思路,所以改革大潮,根据改革要求及市场需要将益阳市花鼓戏剧院和益阳大剧院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及创新,湖南花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我说出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市场化道路。2016年,该公司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打跨界融合这一手牌,敢为行业先锋。率先在益阳大剧院的硬件支撑下,将“花鼓戏”“小郁茶艺”“安化黑茶”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文化合成一体,迸发出新鲜的生命活力。益阳大剧院将内部的小剧场改造成以本地小郁竹艺为装饰的“花鼓风大舞台”,在花鼓演出时,场内的座位会提供浓香黑茶,让前来赏戏的观众沉浸在古朴高雅的环境中赏竹艺、听花鼓、品黑茶。在推介本地传统非遗文化品牌的同时,也激发了受众的消费热情。

利用“互联网+”手段,通过建立了“中国花鼓网”及“湖南花鼓微信平台”,从线上PC端及移动终端联通,向受众及时推送“花鼓”动态信息。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展示、营销手段。为让益阳花鼓文化的品牌效应得以彰显。积极挖掘现代元素,扩宽思路将传统花鼓从剧本内容、表现形式、舞台效果等方面进行现代化革新了探索,构建了“传统花鼓戏曲、现代花鼓歌舞、流行花鼓音乐”的全新作品链条。以现代声光电舞台技术的巧妙结合吸引更加广泛的受众共同欣赏和传播花鼓文化,如跨界融合舞台剧《花鼓春秋》,公演期间场场满座,光门票收入达600万元。集文化旅旅为一体的地域民俗情景歌舞《那山那水那美人》在展现花鼓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让巧妙地将本地域的风土人情展现与观众面前,推介地域旅游,广受观众欢迎。传世数百年的益阳花鼓文化曾一度面临观众稀少、演艺传承后继无人的窘境。通过运用文化产业链支撑、“互联网+”手段,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让更多人能进剧院欣赏花鼓文化,传承传统艺术。形成具有益阳文化特色的系列文化产品及品牌,并把这些花鼓文化产品与益阳地方其它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衍生和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相关文化产品。在把花鼓文化打造成益阳市的城市文化名片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链。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对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文化产业革新与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产业演化的周期。因此,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技术、模式和平台,产业文化产业链条模式进行创新升级。利用多种有效资源,进行跨界整合,形成并驾齐驱的集群式发展。延伸文化产业上下游。通过个性定制的形式,使得本地文化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并且促进本地域经济的持续增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互联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