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迎来了比较复杂的就业形势,795万毕业生创历史新高。
本次智联招聘问卷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全国201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最终收回有效样本93420份。本次调研的对象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
就业形势依然较严峻
从整体上看,2017届大学生对我国就业形势的感知呈不乐观态度。40.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同比去年上升了4.3%。4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难度,但还可以接受。认为就业形势难度一般或没有难度的,仅有10.2%。近年来,虽然我国就业环境呈现整体谨慎乐观的形势,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岗匹配错位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加之2017年我國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95万人的历史新高,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个人成长首次超越待遇,
成为理想工作的最重要标准
当被问及“什么是理想工作”时,有55.9%毕业生选择了“不断学习新东西、获得成长”,居于首位。其次是“待遇好”和“行业/公司发展有潜力”,比例分别为52.2%和34.9%,这是历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以来,自我成长首次超过对待遇的关注,成为大学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在“新雇主经济”时代下,新生代员工眼里的好雇主不再简单等同于高收入好福利,谁能引领人才们内心的价值取向和诉求,谁才是众望所归的好雇主。此外,分别有25.2%和22.8%的应届毕业生关注企业氛围和工作是否符合个人兴趣。
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继续保持较强的吸引力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仍然是今年应届毕业生选择的主要就业地。签约在一线城市的比例最高,为33.5%,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为33.1%,而二线城市签约比例仅为19.0%,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签约比例为14.4%。
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城市展现出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包容、接纳的一面,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从数据看,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希望到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同时愿意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也达到21.3%。
但是,对比期望就业城市及实际签约城市的数据来看,虽然新一线城市就业期望最高,但是考虑到实际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一线城市仍然是大多数毕业生的最终选择。
互联网行业受欢迎,
传统优势金融业开始降温
从数据来看,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仍然是应届毕业生期望签约与实际签约领域的双料冠军。较去年不同的是,2017年期望进入IT/通信/电子/互联网领域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同比上升,但是实际签约比例却同比下降。受到国内创业热潮及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被互联网行业吸引,但是受限于企业发展和实际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多的毕业生如愿以偿。
而金融行业较去年相比,无论是期望还是实际签约比例都有了小幅的下滑,另一个变化比较明显的领域是政府/非营利机构,期望签约的比例大幅下降,而实际签约比例也仍然维持在低位。
整体来看,2017年毕业生就业意向呈现上升趋势,“深造”热情回落,另外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慢就业”。同时不论是期望月薪,还是实际签约月薪,均呈现了下降的态势。面对2017年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就业环境,更多大学生也表现出了对就业的担忧。应届毕业生们应该更清晰的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合理利用招聘网站和校园招聘会,主动出击精准投递简历,适当减低求职期望值和观望心态,尽早签约合适的工作岗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