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茜
【摘要】英语精读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按照课程目标要求,精读的教学内容应涵盖语言基础训练和课文赏析两个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忽略了后者。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精读课中课文赏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英语精读 课文赏析 重要性
一、前言
英语精读课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为高年级的课程打下基础;通过文章讲解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就课程设置而言,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英语精读课是大一、大二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部分系甚至开设到大三年级),周课时为6小节,是所有课程中课时数最多的。综上,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从课程设置来看,英语精读课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二、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精读課虽得到了师生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方面,不少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的输出为主的教学,通常分“三步走”。第一步,文章背景介绍;第二步,课文分析,重点在于对重点词汇,语法的分析;第三步,课后练习评阅与讲解,本部分的重点仍然在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的讲解。学生方面,由于教师进行的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对老师的依赖使学生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思辨能力,甚至是学习能力。另外,学生普遍反映精读课无聊,只有词汇和语法,甚至是变相的语法课。不难发现,这种现状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偏重词汇和语法造成的。前文提到,精读课内容主要分为语言基础训练和文章讲解分析,分别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听、说、读、写、译)和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基础欠佳,课时不够,应试备考等原因,不少老师在教学生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更有甚者直接抹去了课文赏析的部分。扩充词汇和夯实语法固然有其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课文赏析亦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三、课文赏析的重要性
课文赏析是指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写作技巧,修辞手法,文章结构以及文章内涵进行的赏析。课文赏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文赏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一点在对修辞手法方面的鉴赏方面尤为突出。例如,Lions and Tigers and Bears这篇文章中引用了诗人Ogden Nash的一首诗。如果只是将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的话,那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能只会提一下“you should happen to ...”这个表示“可能性很小”的语法现象。但是,除了语法,这首诗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更值得我们赏析和学习。短短六行,就使用到押韵(rhyme)、拟人(personification)、比喻(metaphor)、夸张(hyperbole)等修辞手法。笔者发现,学生在接受教师指导,对文章进行赏析后,鉴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实现了从“知其美,不知其所以美”到“知其美,亦知其所以美”的提升;
其次,课文赏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相较于理科生,文科生整体上逻辑较弱,然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文的人而言同样重要。比如在面向英语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口译课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该门课程的重点,而在精读课上对课文的赏析就有助于该能力的培养,其中属对文章结构的赏析效果最为明显。笔者曾对两个班做过对比,笔者在A班做课文讲解时,反复强调文章的结构,而在B班仅是随口一提并无强调,其他的讲解两个班基本保持一样。完成整篇课文的学习后,笔者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原语复述。A班同学的复述中,对first, second, last, because, however, therefore等词使用得当,明显结构更清晰,逻辑性更强,而B班语言能力相同的同学的复述,虽能保持内容的完整度,但在条理性方面的表现欠佳。另外,经过长时期对课文结构的重视和分析,学生不仅在对所给文章进行复述方面条理清楚,同时口头和书面表达亦更加有逻辑。
再次,文章赏析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这一概念范畴较广,而在精读课上学生思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质疑思辨。质疑思辨,顾名思义,即对显而易见正确的,权威的观点进行质疑。在对Groundless Beliefs一课的赏析中,学生了解到,很多时候,人们持有某种观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是正确的,而是私心(self-interest)才接受的。之后,学生对诸如“人是高等动物”,“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看似显而易见正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在这一环节积极发言,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此后的学习中更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文章赏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是大多数学生对于精读课的印象,这主要是由于大多精读课都是以老师的输出为主导。然而,在重视文章赏析的精读课上,对学生的参与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赏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同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探讨。笔者发现,在文章赏析环节,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开放式的,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各抒己见,又集思广益。在此环节中,学生积极思考,合理质疑,提出观点,并得到尊重,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精读课也改观不少。
参考文献:
[1]H.Siegel.Educating Reason:Rationality,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M].New York:Routledge,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