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香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高,不仅得益于课内,更得益于课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观,要从“大语文”的视觉审视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驾驭语文教学,灵活调整语文教学内容,不断增强整合意识;要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渗透、链接、整合。
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整合策略一、同一作者作品的整合
现行教材中节选了许多同一作家的优秀作品,要想使学生比较系统的体味该作家的语言风格,积淀语感,陶冶情操,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对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形成全面的认识,就必须在教学时将该作家的表达方式类似的作品进行整合。下面,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为例谈谈同一作家作品的整合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适当为学生补充印发有关李清照生平资料,以此填补学生搜集资料的不足。然后紧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自读感悟、品读揣摩、诵读欣赏等学习方式,体会李清照早期愉快的生活情趣。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了解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又将本册《练习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巧妙整合,进行诵读与欣赏;同时,再为学生选取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醉花阴》《永遇乐》等其它代表作,并利用单元整合节省出来的课时,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诵读体验、赏析评鉴。可见这种整合不仅使学生亲近名师,走近经典,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阅读面,加深了学生对名家艺术风格及人格的把握。
二、选文与原著的整合
语文教材中也采编了许多名篇或名著的节选,但节选的内容大都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增补。为了使学生品读名著精要、诵读名著语言,传承古典文化,更好的领会编者的意图,将原著中能够与课内教材构成鲜明对比的内容实施整合,并将两者放在一起加以对比阅读。例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笔者就将《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内容进行整合,展开对比阅读。比如教学第一自然段,以往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的品读感悟。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虽然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理解,但是这种感知还是肤浅的,也难以在脑海中勾画出山高路险和荒无人烟的景象。如果此时再将原著中与之对应的环境描写部分加以整合,引入原文:“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引导学生对比品读,学生就会比较自然地在脑海中想象出,此处“虎狼成群奔跑”,“长蛇巨蟒兴风作浪”的险恶环境,并为下文妖魔的出现和展示孙悟空法力高超做好了铺垫。因此,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既感知原著语言的精彩,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此时,教师再把原著推荐给学生,他们就会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推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阅读。
三、主题相同作品的整合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基本是以主题为单元的。如“爱国爱民”“亲友情深”“自然风光”……这就为落实课程整合提供了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高效阅读策略,将单元内的学习资源加以整合,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进行自读自悟式阅读。同时,再适时整合课外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组织学生探究性阅读。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主题认识更加深入,还会增加语言和文化储备。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为“亲情依依”,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等三篇课文。通过本单元的精读感悟、品读揣摩,使学生体会到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的爱,母子之间充满诗意的爱,祖父对孙女慈善娇宠的爱。可见这些爱无疑不表达浓浓的亲情,为了升华单元主题,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再将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文章与课内阅读整合,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诵读品析。使学生在理解体验过程中懂得感恩,体会父母的艰辛,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四、同类题材作品的整合
相同题材的作品,在不同作家笔下也是各具千秋。即使同一作家描写同一事物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侧重点。如果能从题材角度整合同类题材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的写作目的确定描写对象,进行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例如,像以戰争为题材的课文《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等。教学时,教师应从精读与略读的角度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并在同步阅读教学中,再选择三篇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文章。如《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在片段分享时,说说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懂了什么?你最敬佩的人是谁?通过诵读感悟,精彩赏析,学生不但深刻体验到战争题材作品的读写技巧和语言表达风格,还感悟到人们为正义而奋斗的英雄气概,明白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进而丰富了文本教学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阅读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