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英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建立和推广,我国制造业产品市场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进步和发展,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和管理措施,运用作业成本法优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文章结合某制造企业的案例,对作业成本法的内涵和优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制造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和优化措施,旨在为制造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造业;重要性;优化路径
一、案例分析
KW服装制造企业,融合了生产、加工以及销售项目,企业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职工200人的大规模制造企业,和当地各大电商网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近几年由于经济低迷以及用工成本升高,服装行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要求,KW服装制造企业利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深度核算,制定更加准确的市场发展决策,从而进一步满足市场体系的竞争要求,在优化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全面优化。
具体的企业组织架构包括:董事长层、总经理层、经理层(设计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营销经理、后勤经理)、员工层(设计人员、出纳、会计、车间负责人、营销人员、后勤人员)以及4个车间。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内涵
作业成本法也被称为ABC法,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发生的作业产生的制造费用进行合理化配置和处理,有效地将产品消耗的资源借助作业成本法展开综合性划分。并且,借助作业成本法能对资源动因以及作业动因进行分配和管理。为了有效计算不同产品作业消耗的资源,应用作业成本法能满足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出的作业主要涉及单产性作业、批量性作业、产品性作业等,能有效管理耗费成本以及维持机器运作的电力成本结构等,实现管理效果的全面优化。另外,在作业成本法中,作业链条和价值链条也十分关键,前者是现代企业在发展中承载客户以及服务需求的载体,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而后者是实现企业预定目标以及系列化关联作业组合的平台,也指导着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优势
在制造业常规化管理机制建立后,应用作业成本法能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作业成本法能使得成本计算结构更加清晰有效,数据能更完整合理。由于作业成本会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剖析,因此,就能有效划分不同的作业成本库,针对不同环节和作业要求展开成本动因分析,不仅要对财务因素给予高度重视,也要对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展开分析,使得企业成本核算更加准确。二是作业成本法能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这种方法能对每个作业增值性过程给予评价,从而判定产品的实际价值,并且优化生产过程,优化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三是作业成本法也能进一步明晰作业成本库的实际责任,升级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将作业成本库和分配标准结合在一起,明确应用空间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中。四是作业成本法能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较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能更加系统化的衡量和核算产品的真实成本,在明确成本责任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水平,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制造业中的必要性
一是应用作业成本法能满足客观发展环境。能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的生产水平,顺应市场体系的完善要求,降低资源的消耗程度,进一步落实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双向优化。二是应用作业成本法能顺应企业发展意愿,能在优化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获取最优化利益,核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辅助企业开展更加多元化的经验管理。三是应用作业成本法能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借助作业成本法主要是解决成本核算不准确以及管理结构不规范的问题,对现实成本和未来成本进行统筹整合,优化计算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实际成本和精确成本的完整性升级。四是应用作业成本法能融合企业管理责任,将责任中心和作业成本核算效果结合在一起,优化监督要求的同时,为核算管理系统的综合性升级提升管理水平。
四、作业成本法应用在制造业中的路径
(一)改进生产方式
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只有保证生产流程的明确性和完整性,才能有效且准确的分配制造费用,摒弃传统劳动密集型以及原料密集型的生产机构,向技术密集型生产转型,需要企业借助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展开综合性分析。企业要对机械化投入给予高度重视,升级机械化水平和计算机自动化水平,从而调整更加有效的成本管理标准,借助生产方式改进的措施为企业生产体系升级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在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框架体系,满足后续工作全面开展的具体要求。
(二)確定作业发因
在企业常规化经营结构中,要想利用作业成本法作为管理基础模式,就要转移企业的关注重点,从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关注结构转变为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关注结构,从生产源头出发,积极践行更加先进且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实现成本流程的标准化运行,也为管理方法和生产系统的综合性优化提供保障。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部门要践行及时性的生产体系。无论材料的采购还是生产组织,就要依从客户的需求,优化成本管理和费用管理效果。在“客户—材料—生产—销售”环节中,要积极践行全程控制体系,保证划分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也要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制约作业成本法运行的障碍,为规范化升级相关项目提供路径,也使得作业划分更加准确且完整。
(三)强化员工培训
人员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践行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制造企业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人员培训工作,落实更好地技术管理框架,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培训工作中,要想提高员工工作流程的完整性,就要从自身职责出发,提升其对作业成本法的认知程度,优化升级作业成本法的管控效果和整体水平,保证企业能树立更加有效的作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endprint
(四)升级信息技术
在制造企业的常态化管理中,要积极践行信息控制技术,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为作业成本法的合理化管控提供便利。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也要对成本核算机制展开深度整合,汇总计算对象和管理程序。也就是说,生产技术智能化管理和产品类型多样化管理都要依托信息技术,保证作业成本法能发挥其实际价值。无论是单项作业还是批量产品消耗,都需要结合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提升成本核算的整体效果,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也能在管理信息优化的基础上落实问题的动态化解决对策,能将企业从繁杂的数据信息流中解脱出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应用计算机技术优化作业成本法能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保障,并且实现价值和优势的整合目标,确保作业成本法能更好地得以践行,促进制造业的综合性升级,落实生产效果的系统化整合。
(五)落实标准化作业
要想真正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价值,就要践行标准化工作规范和管理机制,对作业成本法的过程和操作结构进行整合,确保执行效果和数据分析体系的完整性。在作业成本法中,要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差异原因的基础上,也能对不良问题进行改善和整合,確保标准成本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完整落实。另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要顺从资源管理要求,优化成本控制结构的完整程度,也为优化效果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分配方式的整合以及处理。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制造企业常规化管理机制中,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升级管理结构的稳定性,应用作业成本法能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实现管理效果的全面优化,为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其玟,荣玮.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5(02).
[2]任宇航,夏恩君,王建军,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武器装备制造费用计算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z1).
[3]石艳.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4]延兵.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D].燕山大学,2015.
[5]吴晖梅.作业成本法在钢结构加工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23).
[6]于海.试论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管理观察,2015(03).
[7]阎铭,占永红.作业成本法在现代船舶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作者单位: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