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教学研究

2017-10-31 11:28雷华军潘萍符于江邢益良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翻转课堂高职院校

雷华军 潘萍 符于江 邢益良

摘要:翻转课堂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了翻转课堂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具体的课题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翻转课堂;計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研究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与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本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能,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周期短,软件不断升级,计算机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满足就业市场的要求。

2传统教学存在问题

在我院,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职一年二期学生。在上课安排上,该课程一周安排4课时,两节理论,两节实践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时分配不合理、以讲授为主、教学效果不佳

两节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两节实践课安排在实训室,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后练,老师先在多媒体教室对知识点进行讲授,然后下次上课在实训室布置实训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由于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只有两节课,而且实训前老师布置任务,重要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占有一些时间,所以基础差的、接受能力慢、做得慢的学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样课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上机操作为辅,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适用、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

(2)学生差异大、主动学习能力差

传统教学知识点的传授,使学生学习感到枯燥、兴趣不强,学生上课容易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理解能力也不同,这样如果采用统一的知识点传授,很难让每个学生完全理解讲授的知识点。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就业联系起来,是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的汉译,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学时序的翻转,它以学生为主导,不再依赖于老师对知识点的讲授,课前,学生在家利用多媒体、视频、微课等进行翻转式的课前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进行答疑、讨论交流,掌握知识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设计者、学习帮助者和学习伙伴。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丰富教师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4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消化知识点,这比较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而目前我院实践课程安排较少,通过“翻转”可以改变讲授和实践的课时分配,扩充实践学习时间,丰富教师个性化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网络视频、慕课等网络课程相继出现,更多、更新颖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模式一定还会出现,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可以利用课前、课后通过互联网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堂中的设计和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下面以课题“硬件的组装”为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5.1课前阶段

5.1.1教师活动

(1)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课题是硬件的组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硬件设备的装与拆,特别是CPU、内存、硬盘等重要部件的安装,只有所以硬件部件正确安装好计算机才能正常启动运行。本课题实践性很强,在课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确定好目标、重点、难点,以便学生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

(2)学生分组、布置实验任务

该课程授课的班级为五年制高职一年二期学生,班级人数有40人,根据学生基础、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平时表现等情况,采取均衡分配原则,基础好、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搭配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可以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4人,每组制定一名组长,通过这种方式,共同学习,以好带差,相互协助,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翻转课堂”的核心是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问题导向法来制订学习计划,这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需要制定好学生学习、实验的任务,通过具体实验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动手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制作、发布教学资源

教师要根据课程、课题特点进行备课,书写教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制作PPT课件、Flash动画或者录制微课视频。制作的教学资源应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内容要新颖突出。

教师应提前4-5天把准备好的教学资料和课前学习任务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通知学生在线学习或者下载学习。

(4)在线辅导、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制定课题辅导计划

教师应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要求学生随时发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心得和好的建议。教师应及时收集这些反馈意见,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并对学生课前学生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学生难掌握的内容、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比较薄弱的知识点,课题的重点、难点需制订统一讲授的计划,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

5.1.2学生活动

(1)自主学习教学资料

学生按照老师发布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学习计划,在线或下载老师发布的教学资料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有疑问的知识点应及时将问题发布到网络,等待老师解答,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小组之间讨论,提高学生间的协助能力。

(2)学生自主测试并提交反馈意见

自主测试是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点是否掌握的重要手段,在测试中,学生应写好学习总结,内容包括,自己有疑问、难理解的知识点,学习中的困惑,以及对本课题的理解和体会等,并及时发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2课堂阶段

(1)学生按照实验任务分组进行操作

教師应对学生课前阶段学习的问题反馈汇总,在线没有及时解答的问题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进行重点讲解。然后按照分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容易出错、难操作的步骤。学生之间要协同操作,鼓励基础差的同学多操作。

(2)教师答疑指导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应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师应及时对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把课堂讲解穿插于学生提问与实验测试中。教师应注意每个组的实验情况,及时收集学生操作遇到的问题,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完成任务后,师生进行交流

课堂交流讨论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师生通过课堂交流加深对教学目标、知识点的理解,加强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课堂交流可以是小组内部交流,可以是班上学生一起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心得,还可以是教师对个别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交流,不同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可以利用交流时间个别辅导,使学生能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4)任务展示,教师评价

教师组织各小组轮流展示交流自己小组的作业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作品进行评价,实验任务是否完成,肯定其成绩,指出缺点,给出学生建议,今后努力的方向。

5.3课后阶段

(1)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学生应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描述,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个人收获和体会等。

(2)教师总结

教师需根据课堂活动效果,学生遇到问题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并对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优化。

(3)探索新知与延伸学习

课后延伸学习在“翻转课堂”模式中非常重要,在该阶段学生需要课后自学延伸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并把知识结合渗透到其他相关的学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应为学生延伸学习提供条件,同时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识。

6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院对2015级软件技术专业五年制一年级两个班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施翻转课堂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翻转课堂高职院校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