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荔
茶事
清晨起来,洗漱完毕,第一件事是用青花白瓷杯泡几片绿茶,看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开来,水汽氤氲,散着特有的清香。喝一口,神清气爽,先让心情绽放,这一天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雨绵绵,大可不必在意。
老舍曾说,烟酒虽好,却是男性的——粗莽、热烈、可也有火气,未若茶之温柔、雅洁、轻轻的刺激、淡淡的相依,茶是女性的。
《菜根譚》中说得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让壶里一直不干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也不一定非得名贵的好酒,只要让酒樽中常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个意趣。“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弹一张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技艺精良的乐工,只求自适,心里高兴就行了。
一日,我正被生活中的琐事缠绕着,烦心着,朋友邀我去品茶。
迎面看到茶社墙上几个字“缘,自茶香”。“缘”字多么美妙,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共鸣,一种相通,一种默契。
一位漂亮的茶艺师,很青春,为我们泡茶,她说大厅内正进行茶艺表演,有兴致可以去看看。耐不住新奇,同时想感受一下茶艺文化,便驱步前往。古筝《渔舟唱晚》低低回放,茶艺师微笑里有一种禅境,静静展示茶具,浇烫茶壶,只见她玉指轻拈,动作轻柔,行云流水般,泡制出一杯杯香茗。茶叶三起三落间,沉入杯底,未饮,清香飘入肺腑,不知不觉间沉醉了。
一杯清水在手,再落入几片茶叶,茶香袅袅散逸,似宋词,暗香浮动,温婉清爽,缓缓释放出女人的曼妙高贵,茶香让女人更有味道。茶艺,用平凡的话说来,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喜欢那盖碗,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听朋友谈过采茶的经历,清明前采茶,只摘枝头三张嫩芽,半山茶园采下来,采不足一斤茶,这是极品。谷雨后采茶,便采枝上全部的新叶了,同一株茶树上的茶叶也就这样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这都还是头茶。二茶在夏天采。
茶,是最朴素、淡泊之物。饮茶,只需一间陈设简单、干净、空旷的小屋即可,看着茶叶在沸水中的起起伏伏,想像着采茶姑娘头戴斗笠,唱着山歌,在满是露水的清晨劳作。茶中偏爱绿茶,绿茶绿茶,一池碧波,缕缕清香;爱上了绿茶,不只是它鲜活的颜色,绿茶之妙,妙在清淡,幽香渺渺,略带青涩,犹如闺中待嫁女儿,清秀靓丽,羞涩可人。
《红楼梦》中妙玉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的高论。这里的“杯”应为“泡”。林语堂老先生有饮茶“三泡”: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这里似乎少了一种韵致。而董桥先生在《我们吃下午茶去》一文中,将明代许次纾的“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巡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重新演绎为: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荫矣!
人生如梦,恍如一盏茶的工夫。都说茶如人生,想想却是很贴切,人生如茶,从鲜活的茶叶,到岁月的风干,又到沸水的冲腾,最后慢慢地沉淀,就像人生,个中的滋味需要慢慢去品味……
茶以清为精神。多少文人墨客以此明志人生,吟诗弄来,文清细腻,传后人与佳作。有诗为凭:“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历代文人雅士,品茶之时,并非粗糙不知味,大都追求一种心境特殊的升华。有诗云:“高灯喜雨坐僧楼,共话茶杯意更幽。”茶,作为心神一缕馨香,与琴、棋、僧、鹤、酒、竹、石,不失才子佳人所偏爱。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关于茶,《诗经》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谷风》又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苏东坡《次韵曹辅寄试焙新芽》中则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都说女人如花,苏东坡偏说佳人如茶。
“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喝茶时,一个人可以静观光阴一寸寸移动,放下一切,进入茶的状态,犹如清风明月入怀。人们常说:“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的一生宛若一片茶叶,溶入滚滚红尘,然后慢慢沉淀下来,心境淡泊。那时,谁家的红炉正旺,谁家的新茗正香,那时一切的一切,与我而言,都已是一杯隔夜的冷茶罢了。
周作人先生写过一篇《喝茶》的散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喝茶时心思才能宁静。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有一盏茶,可以解渴,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咖啡之事
和咖啡相处的时光,因为爱上寂寞。
下了班,天色还早,在咖啡店临窗的位置安静地坐着,看行人来去匆匆麻木的表情。一片树叶在枝干间磕碰几下,最后飘飘悠悠地落在地面上,玻璃窗外的一切,像设置了静音的画面。
喜欢咖啡店里的那种氛围,安静、温馨,音乐低低如水在身边环绕着,你可以默默注视着窗外的风景,也可以低头阅读自己手中的书,这时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
生活被咖啡隔着,听不到车鸣,听不到人声嘈杂,只听到咖啡融化的声音、夕阳坠落的声音,我看不到时间,却能听到时间在缓慢移动。细细端详着一杯咖啡,它有着浓烈的香味,有着绸缎般的质感,有着魅惑的眼神。北回归线阳光的饱满、夏威夷海洋的呼吸,都一并在我的鼻翼间上跳跃,在我的味蕾上缠绵,千回百转。endprint
一直觉得咖啡带着洋味,“咖啡”这两个字,跨越千山万水才来到中国。曾在电影里,见过外国女郎喝咖啡,咖啡馆、欧式灯、轻音乐、白瓷杯、黑咖啡。女郎穿着奢华的晚礼服,披着波浪般的卷发,加一块冰糖,然后小勺一下一下地搅动着,那姿态,优雅得像油画里的女子。那咖啡的香气在丝丝缕缕袅娜着、舞蹈着,隔着屏幕,让人仿佛都能闻到它饱满而闪光的香味。尽管那时,我并不知咖啡的真正味道,但那味道一直在我心里飘着。
第一次喝咖啡,是男朋友请我,我也学起电影里那女郎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郑重其事地,像举行某种仪式,轻轻入口,才知又苦又涩,并不是想像中的那香浓的味道。犹如渴慕已久的东西,并不是自己想像中的样子。
男朋友笑着对我说:你喝咖啡的样子,像是喝中药。
再次喝咖啡时,咖啡的格局就都出来了,它的质感开始在舌尖上绽放。苦中藏甜,甜中含苦,苦与甜的完美组合,在咖啡里发挥到极致。喜欢咖啡,喜欢它的香氣和味道,热水冲泡,轻轻搅动,浑厚的色泽,扑面来的香气。喝咖啡,需要一种心情。
每当我走过大大小小的咖啡屋,透过迷人的灯光,总能看到一对对热恋的男女在低头窃窃私语,虽然我听不到他们的情话,但从表情和动作可以感觉出恋人间的甜蜜。咖啡只有在热腾腾的时候喝才最是香甜,相爱的人,只有在双方都付出的情况下才最有意义,一方默默地付出,对方越是期望你付出得更多更深,这是不值得的,因为,爱是双向的,如果是单方的话在一起会很累,最终一般以分手收场。
咖啡不像酒那样让人上瘾,可它竟也会让人迷恋。当你心中有自己的故事,有说不出的苦痛时,一个人坐在咖啡店里,对着褐色的液体,细品带苦味的咖啡,这些年的隐忍,这些年无法修补的风霜,都溶化在这杯苦涩的咖啡里。
咖啡没有茶的滋润,也没有茶的清香、清冽和甘醇,咖啡,一种浓缩了神秘的精华,一种执著的沉寂。手捧一杯咖啡,感受它浓浓的暖意,沉甸甸的深情,滴滴的香醇,意犹未尽,所有的烦恼疲惫,都在这宁静的关怀中,渐渐释怀,渐渐风轻云淡。
喜欢咖啡的名人不少,巴尔扎克是一个视咖啡如命的人,他那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他通常在晚上6点睡觉,睡到深夜12点,然后起床,一连写作12个小时,在写作过程中,一直不停地喝咖啡,他说:“一旦咖啡进入肠胃,全身就开始沸腾起来,思维就摆好阵势,仿佛一支伟大军队的连队,在战场上开始投入了战斗。”
拿破仑,一生也酷爱喝咖啡,他形容喝咖啡的感受是,“适当数量的浓咖啡会使我兴奋,同时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
伏尔泰的医生曾劝他戒咖啡,因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发作得很慢”。伏尔泰笑说:“对啊,所以我喝了70年,还没毒死。”
画家杜尚在25岁时画了《下楼梯的裸女》,这张画使杜尚一举成名,并为杜尚赢得数不清的绘画订单。可是,杜尚对这些订单说:“不,谢谢!我更喜欢咖啡。”订单会压得人很累的,他索性选择去喝咖啡。
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的底楼,曾是一家咖啡馆,那里也是张爱玲写作的地方。如今咖啡店仍在,装修也有着老上海的味道。读张爱玲的文章,那细腻的笔调,唯美的句子,缓缓流淌,是那种朦朦胧胧的旧上海的小资,像一杯咖啡蔓延开来,充满整个心扉。张爱玲是更专注于写作的作家,更希望通过出书赚钱,来满足自己有情调有品位的生活。
人可以老去,而情调会一直茂盛着、葱郁着。茶是妻子,是波澜不惊的长久陪伴;酒是情人,是恹恹欲睡中的偶尔点缀;咖啡是恋人,是一见钟情的彼此倾心。
喜欢咖啡在沸水里翻滚旋转着,这多像我们的人生,我们追求着、拼搏着,难道不是为整个过程中那辉煌的一瞬吗。喜欢咖啡那种先苦后甜的味道,这又像我们探索着,有时道路平坦,有时又布满荆棘,如果我们没有坚韧的意志,怎么会有苦尽甘来的幸福呢。
张爱玲曾说:“非榨干了所有的思绪才心甘情愿,累了,倦了,拆一包咖啡,倒一杯开水。”生命,其实就是一个快乐与痛苦参半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缮与调整。当你感到疲惫、劳累和无奈的时候,就停下来慢慢品一杯咖啡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