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应用*

2017-10-31 05:32:03向士旭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
外语与翻译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译本孙子兵法汉英

向士旭 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

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应用*

向士旭 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

现阶段《孙子兵法》英译研究大都采用定性分析评价的研究方法,运用关联理论、批评理论、阐释学等翻译理论对其译者风格、翻译手段及策略技巧进行研究,评价译本质量优劣。鲜有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语言特点、翻译策略、译者风格等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自建《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为例,介绍其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分词、标注、对齐等,同时借助该平行语料库,初步定量分析两英译本的文本特征,为我国《孙子兵法》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孙子兵法》,平行语料库,创建,应用

1.引言

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三大著名兵书之一。《孙子兵法》在西方世界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其中英译版本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各语种的“《孙子兵法》版本已超过700种”(朱晓轩2016:169)。

本研究以《孙子兵法》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英译本为例,创建《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探索《孙子兵法》英译研究中的深度和广度问题,为国学翻译语料库的建立提供借鉴。同时,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初步定量分析中外两位译者的两个译本文本特征,旨在更客观地对中外译者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研究译本在目标语社会的接受程度和传播影响,为国学典籍译本在世界的传播提供支持。

2.译本概览及英译研究现状综述

英国皇家炮兵上尉E.F.Calthrop(卡尔斯罗普)1905年在东京出版的《孙子兵法》英译本被视为首次将《孙子兵法》传入英语世界。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先后出现了Giles(1910)、Sadler(1944)、郑麐(1945)、Griffith 1963)、唐子长(1969)、Clavell(1983)、袁士槟(1987)、Sawyer(1993)、罗志野(1996)、林戊荪(1999)、Min ford(2002)、Mair(2007)等中外译者的英译本。“据不完全统计,《孙子兵法》在一百一十年间,国内外出现英语全译本52种”(陈收凯2004:2)。

近年来,对《孙子兵法》不同英文版本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大都采用定性分析评价的研究方法,运用关联理论、批评理论、阐释学等翻译理论对其译者风格、翻译手段及策略技巧进行研究,评价译本质量优劣,主观性较强,研究方法单一,没有客观具体的数据。章国军(2013:8-10)曾总结了《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一是针对各种《孙子兵法》英译本的版本流传情况进行文献式搜集与整理。二是对各种《孙子兵法》英译本进行梳理,为撰写相关研究史做准备。三是基于文本对照和语言分析,对某些《孙子兵法》英译本进行评析。四是从不同的视角,对一些《孙子兵法》译本进行多维度的解读或阐发。”

笔者以“《孙子兵法》语料库”为主题或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截止时间为2017年3月16日),仅有3篇论文是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对其英译本进行实证研究,这从某一层面说明我国《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的现状。综观国内学者对《孙子兵法》的英译研究发现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描述及解释为主,研究视角也没有出现更多的创新点,目前也尚未见学者自建Griffith译本和林戊荪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进行中外译者的译本对比研究,而“翻译比较与评论只有建立在大量、具体的具比较性(即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本)的基础上(而非个别译者的个别译本或个别译品的部分章节、句段之上),才能取得客观、可供检测和横向推广的结论”(刘泽权2010:31)。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语言特点、翻译策略、译者风格等进行对比分析,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可以加快文化典籍英译本的整理和电子化进程,促进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弘扬。

3.《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

3.1 建设目的

基于语料库的《孙子兵法》英译研究寥寥无几,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研制和建立。黄立波(2013:104)认为“语料库研制通常都是针对一定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决定着语料库的性质、构成、规模和后续发展等。”建立《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语言特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异同、翻译策略、译者风格和叙事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

3.2 创建步骤

为便于研究,建立的《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可分可合,既可实现一中一英相对应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又可实现各译本的单语语料库,分别用于不同语种的对照研究。Sinclair(1991:13)认为:“任何语料库研究都是从建立语料库本身开始的。语料库要包括什么内容以及如何组织选取语料将影响以后的所有步骤”。蒋丽平(2013:89)指出“平行语料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电子文本形式存贮于计算机中的平行语料和管理检索这些语料的定位检索软件。”

《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语料加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3.2.1 中、英文版本选择

1963年,美国海军准将塞缪尔·格里菲斯(Samuel B.Griffith)出版的Sun Tzu:The Art of War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中国代表作丛书,是西方军界首推的军事型权威译本。英国知名军事理论家、战略家利德尔·哈特(B.H.Liddell Hart)为该书作序,盛赞译者是“深谙战争与中国文学与思想的学者”。“格里菲斯译本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译者通过有效的翻译策略,在译本中呈现给目的语读者丰富的语言、文化内容”(彭祺2016:141)。Griffith以孙星衍校刊的《孙子十家注》为参照底本,以军事学角度为切入点研究《孙子兵法》,对《孙子兵法》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影响力颇大。格氏译本由《前言》、《利德尔·哈特序》、《导论》、《〈孙子兵法〉十三篇英译文》、《附录》等组成,其中《导论》部分包含了孙武生平、《孙子》文本流传、战国时代背景介绍、孙武论战争、《孙子》与毛泽东等,《〈孙子兵法〉十三篇英译文》中多选择了附有战例分析的注疏家注释来论证、阐释孙子的军事思想,《附录》部分包含了《孙子》对日本军事思想的影响、《孙子》、西语多译本介绍和各注家简介,旨在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

曾任《中国翻译》主编的中国资深翻译家林戊荪先生创造性地将《孙子兵法》重译,由吴如篙等校释的译本Sun Zi:The Art of War;Sun Bin:The Art of War充分发挥了译者的母语优势和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及翻译技巧,吸收了外译本优势,进一步提升了英译本的整体翻译水平,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具对外传播影响力的英译本,被列入《大中华文库》。王宏印(2011:8)概括了林译本的三大特点:1)体例全面;2)兼顾了哲学层面和军事科学层面;3)行文风格果断、潇洒,符合兵法行文特点。李宁(2015:80)指出:“林译本是国人译作精品,承载了我们希望传播出去的中国文化。”因此,本研究选取母语为英语的译者Griffith和母语为汉语的译者林戊荪这两个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作为翻译研究的语料具备一定的典型性与严谨性。并且两个译本的时间跨度便于研究不同时期的语言特征对译文的影响,更加凸显不同的翻译策略、用语习惯和译者风格。

汉语文本语料采用的版本是孙星衍校刊的《孙子十家注》,是《孙子兵法》最重要的传世版本之一,是孙子研究的公认权威版本。格译本也是基于孙星衍校刊的《孙子十家注》翻译的,因而能够保证原文和译文更好的对应。

3.2.2 语料的预处理

本研究的原始语料均为纸质出版物,经过扫描、识别与人工校对后,形成txt格式的电子文件,统一使用UTF-8编码保存语料文本并分别存储在“SZBF_CH”和“SZBF_EN”两个文件夹里,其中SZBF_EN文件夹下又设SZBF_G和SZBF_Lin两个子文件夹,各章节文本分别以SZBF_G01、SZBF_G02、……SZBF_G13和SZBF_Lin01、SZBF_Lin02、……SZBF_Lin13文件名依序命名。随后的除噪、分词、标注、对齐各阶段语料也分别单独存储并建立语料的相应档案说明以利于语料的查找。整理除噪阶段主要针对生成文本中的多余空格、段落标记符及连字符、乱码、全角或半角标点符号等的错误使用对语料进行预处理。在文本“篇头”上注明文本中的非语言因素,利于查找语料方便研究使用。

3.2.3 语料的分词和标注

语料的标注主要指对语料的词性、词类进行划分标注,以方便进一步检索和研究,是建立语料库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无法简单地把现代汉语的资源运用于古汉语的研究和分析”(留金腾2013:8),因此建库时首先利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对去噪后的汉语语料进行自动分词处理完成词性标注,再辅以大量的人工校对分词,以提高中文语料的词性标注准确率。对于英文语料,先用CLAWS标注系统进行机器自动词性标注,再进行人工修正。

同时,采用TEI(文本编码计划)模式进行篇头信息标注和篇体信息标注。篇头信息标注内容主要包括了篇名、作者名、译者名、年代、出版信息等,以备从译者角度解释研究结果。篇体信息标注包括段落标注、语句标注、部分词性和语法标注等。本语料库还对语料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进行了标注。

3.2.4 语料的平行对齐

“双语语料的平行对齐是指某一语言的文本单位与另一语言的文本单位形成翻译关系或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篇章、段落、语句和词汇等四个层面”(胡开宝2012:383)。进行段落对齐的前提是要将原始语料先进行段落标注,段落标注使用EmEditor软件中的“查找/替换”功能完成。为了保证对齐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句子对齐前必须明确句子的界定原则。结合本语料库自身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本研究将句号、问号、感叹号、句末的省略号以及后接直接引语的冒号或逗号作为划定汉英文本最小标注单位的依据,并以此对汉英文本进行了断句处理以实现汉英句级对齐。在前后添加界定标记以方便检索。

鉴于《孙子兵法》使用古汉语及译者的个人因素,理解时存在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等情况,有些译文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文段落的自然顺序来翻译,因此本研究以中文原文的段落的划分为基准,采取适当调整译文以适应原文的总体对齐原则,来实现英译本与中文源本的句级对齐处理。由于古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特殊情况采用“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来处理。先用ParaConc软件的对齐功能实现以句为单位的粗略对齐,然后再辅以大量人工校对来实现中国古典文学文本与其译文自动对齐,以方便用concordancer检索。“进行必要的人工干预对语料进行标注和对齐,是目前解决典籍汉英语料库建立问题的最合理、高效的途径”(刘泽权2008:329)。语料对齐后,将文本转换成XML格式,将汉英文本分别保存,方便检索和传播。

《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比较复杂,建设过程主要包括了语料的选择和预处理、语料的标注和分词处理以及英汉语料的句级对齐,但它必将推动《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同类语料库的建设积累经验,也能为其它典籍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4.《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应用

目前针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基于人工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而建成后的《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可以开展语言特点、有关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异同、翻译策略和译者风格等的对比分析研究。本文对建成的《孙子兵法》平行语料库进行了基本的统计描述,包括对类符与形符统计、词频排列、词长、词汇密度等参数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并开展英汉文本之间一对一的平行检索。

4.1 类符、形符及其比率

类符(type)指文本中一共出现的不同词形的次数,形符(token)指文本中出现的所有词的总次数。“类符形符比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本作者使用的词汇量大小和遣词的变化性。比率越高,作者用词的变化性越大”(胡开宝等2008:73)。反之,译者词汇使用的丰富程度越低,词汇多样性越小。

表1 两个译本的类符、形符及其比值

从表1可以看出,林译本的类符与形符比高于格译本的比率,说明林译本用词的变化多样性高于格译本,使用的不同词汇更多,阅读难度也更大一些。格译本的类符、形符数量较原文增加了四倍多,说明格译本使用更多解释性的话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加背景信息以及增强译本的可读性和逻辑性,这与翻译文本的“显化”假设相一致。译文比原文更冗长,两译本都呈现出显化特征,格译本显化特征更为明显。去掉格译本中大量的夹注和脚注后统计显示,格译本正文的类符与形符比(21.06%)高于林译本的比率,这说明格译本正文用词的变化多样性高于林译本,阅读难度也将会更大一些。就这两种数据统计方式生成的结果而言,似乎略有冲突,但这也恰好可以说明借助于格译本正文中独有的大量夹注和脚注(格译本共引用各家注解209条,林译本全篇翻译只有9个文内注和4个脚注)等深度翻译策略,能大大降低译文读者的阅读难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和源语文化。

4.2 高频词汇分析

对高频词的检索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译本的主题内容信息。运用AntConc软件按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出了两个语料库的前五个高频词,均为the,and,to,of,is(见表2)。BNC(英国国家语料库)列举出的15000高频词中,前五个词分别为the,of,and,to,a,可见两个译本在前五个高频词的使用和选择方面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相当,呈现出共性。

表2 两个译本中的高频词汇列表

冯庆华(2008:25)曾指出,诸如“the”,“of”的词频可以反映出词组和句子结构的复杂性,若译本中“the”,“of”的词频较高,则说明该译本的语体偏正式。统计显示,林译本中“the”和“of”的词频比例(9.01%)略高于格译本(8.97%),说明林译本的语体偏正式,再加之格译本中含有大量的文内夹注、脚注等,这也印证前文发现的格译本更为简单易懂。

继续统计词表中实词的词频高低排列顺序可以看出两个词表中所显示的高频实词占60%都相同,只是顺序略有不同,如enemy、troops、army、attack、battle和war等词在两个文本中都呈高频使用状态(见表3),这表明两个译本作者对原文的理解很相似,都传达出原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思想。

表3 两个译本中前10个实词高频词对比

两个译本基于同一个原文,但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外译者在翻译选词上有自己的偏好,这可以看成是译者自身翻译风格的体现,如在翻译“将领”这一词汇时,格译本选用general,而林译本选用commander一词。general指的是上将,强调了战争中最高指挥官的地位和作用,而commander作为指挥官是泛指,并不强调是否是战争中的最高将领一职。

4.3 词长分析

两个译本中3个字母的单词所占比例最大,占22%左右,其次是2个字母单词(均占20%左右)和4个字母单词(均占15%左右)。林译本中1-4字母小词占译文单词总数的59.32%,低于格译本中1-4字母小词占译文单词总数的60.11%。王家义(2011:130)指出“5字母词以上(含5个字母)的词属于难度较大的词。”从词长统计看,格、林二人在平均词长上很相似,但林译本中5-10字母词占译文单词总数的37.93%,高于格译本中5-10字母词占译文单词总数的35.98%,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林译本更倾向于使用长词,用词难度大于格译本,译文复杂程度也较高,这再次验证林译本的译文阅读难度也更大一些。

表4 两个译本中的各词长数量及百分比

4.4 词汇密度

词汇密度指实词在语料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体现译者风格的重要标记。词汇密度越大说明文本实词使用数量越多,文本信息承载量越大,传递给读者的信息量就越大。

表5 两个译本的词汇密度

由表5可知,两译本作为翻译文本的语言特征都较为明显,林译本的词汇密度稍稍大于格译本,说明林译本实词使用量略大,译文难度更大,这无疑印证了前文类形符比所得出的林译本承载的信息量更大这一结论,也与两译本的词长比例大小是相吻合的。格译本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深度翻译策略及大量功能词,从而降低阅读难度。林译本总词数比格译本少15000多个,但实词的数量却只是少6000个左右,这说明林戊荪在翻译中尽量少增加功能词,力图保持原文的语言结构和特色。

5.结语

本文基于自建的《孙子兵法》汉英平行语料库对两个英译本的文本特征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运用语料库对译本的表层结构和译者风格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客观可信的研究结果,使得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两位译者为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的效果,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有效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Griffith,S.B.1963.Sun Tzu The Art of W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

Sinclair J.1991.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3.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著,陈收凯编译,2004,《最伟大的三大智慧奇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冯庆华,2008,《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红楼梦〉霍克斯与闵福德译本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胡开宝、朱一凡,2008,基于语料库的莎剧《哈姆雷特》汉译文本中显化现象及其动因研究[J],《外语研究》(2):72-80。

胡开宝、毛鹏飞,2012,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4):380-395。

黄立波,2013,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研制与应用[J],《外语教学》(6):104-109。

蒋丽平,2013,IT文本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8):88-93。

李宁,2015,《大中华文库》国人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以《孙子兵法》为例[J],《上海翻译》(2):77-82。

林戊荪译,2016,《孙子兵法·孙膑兵法》[M]。北京:外文出版社。

留金腾、宋彦、夏飞,2013,上古汉语分词及词性标注语料库的构建——以《淮南子》为范例[J],《中文信息学报》(6):6-15。

刘泽权、田璐、刘超朋,2008,《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的创建[J],《当代语言学》(4):329-339。

刘泽权,2010,《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彭祺等,2016,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与文化传递——以格里菲斯《孙子兵法·计篇》英译本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1):141-142。

王宏印,2011,译品双璧,译事典范——林戊荪先生典籍英译探究侧记[J],《中国翻译》(6):7-11。

王家义,2011,译文分析的语料库途径[J],《外语学刊》(1):128-131。

章国军,2013,误读理论视角下的《孙子兵法》复译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朱晓轩,2016,《孙子兵法》华人英译描述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3):168-172。

H059

A

2095-9648(2017)03-0031-06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5-ZJ-043。

(向士旭: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

2017-04-07

邮寄地址:401331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南二路151号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译本孙子兵法汉英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38
《孙子兵法》组歌
黄河之声(2021年11期)2021-09-18 03:08:24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外语学刊(2011年4期)2011-01-22 05:34:26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军事历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