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词的“画意”

2017-10-30 09:04宋丹丹张克锋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画意阑干图画

宋丹丹 张克锋

摘 要:词中有画是朱淑真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她善于抓住人物、景物的典型特征,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幅形象生动、形神兼备的画面。这些画面有动有静,有的热闹明快,有的孤寂萧瑟,风格截然不同。用写意笔法,画意与情意融合,也是朱淑真词的一个特点。

关键词:朱淑真 词 画意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居士,善绘画,晓音律,工诗词,才貌出众。她生于仕宦之家,夫妻感情失合,抑郁早逝。她的作品“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据《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二》载,朱淑真有词集一卷,但没有完整流传下来。“后乃得此一卷,为洪武间抄本,乃与《漱玉词》并刊。然其词止二十七阙,则亦必非原本矣。”①此二十七阙本便即今所见《断肠词》的最早刻本,但却不是朱淑真词集原本。之后由张璋、黄畲校注的《朱淑真集》,共收录朱淑真词三十三首。而邓红梅《女性词史》记:“张嶂、黄畲据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录于《朱淑真集》中,共二十八首,其中有五首明显属于误收,另还有三首存疑词,可以确定的朱淑真词作共二十首。”②朱淑真留存下来的词虽然很少,但也是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朱淑真词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词中有画意。她的词写景、写人简洁生动、形神兼备,如一幅幅图画,有静有动,有热闹,有孤寂,情蕴其中,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朱淑真词中有很多描写闺阁女子日常行为活动的画面。如《清平乐·夏日游湖》:“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这几句词描绘了两幅人物图,一幅是女子倚怀图,描绘了一憨羞娇美的女子红晕在颊,轻轻倚靠在爱人的怀里,幸福喜悦之情溢于图外。这虽然不是淑女作为,但率性天真,纯情浪漫,足以动人。另一幅是懒傍妆台图,描写女子与心上人分别之后归来,无精打采、慵懒地斜靠在梳妆台上,看着镜中的自己发呆。两幅图画,将一位少女娇羞的神态、大胆的举止、浪漫的情怀以及失落的心情展现得栩栩如生。《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是一幅典型的女子春愁图。女子午睡醒来,慵懒惺忪,莺啼声声,顿生愁绪,因自问莺儿是在“绿杨影里”“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这三个短句,像三个蒙太奇镜头,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暮春图,而女子的悠悠春愁,便淡淡地浸润在这迷人的图画中了。作为女性词人,朱淑真善于写女子的妆容。如《生查子·年年玉镜台》:“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可谓“女子倦妆图”。一个“困”字,就将一位闺中女子慵懒、倦怠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忆秦娥·正月初六夜月》:“凤鞋儿小,翠眉儿蹙。”写一女子纤纤细足,凤纹秀鞋,柳叶弯眉,似笑还颦,生动传神。

朱淑真是写景高手,词中景语皆为优美的图画。如“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春日、绿柳、花徑,构成一幅风和日暖、花香怡人的春光图。一个“弄”字,一个“流”字,将景物写活了。“花香”虽不可视,但有了“花径”,读者便可从中嗅出来。《忆秦娥·正月初六夜月》:“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是一幅“新月图”。如“钩”,是新月之形,是“弯弯曲”的具体化,如“寒玉”,是新月的颜色、质感,是望月者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虽是图画,亦是心境。写柳,有“楼外垂杨千万缕”(《蝶恋花·送春》)之句;写桃,有“春巷夭桃吐绛英”(《浣溪沙·清明》);写燕,则曰“风和烟暖燕巢成”。此类描写,完全用画家取景、构图之法:有特写镜头,主体突出,旁有衬景,同时用绘画之法:有烘托,有渲染。每一句都可作为一幅风景画、花鸟画欣赏。

朱淑真词中人与景结合的画面更多。人在景中,以景衬人,画面更有意味。《蝶恋花·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是一幅黄昏春雨图。春天,一个让人易于感伤的美好季节;黄昏,一个让人最难消遣的时刻;又值潇潇细雨。此时此景,如画之衬景,已渲染烘托出一个寂寥的氛围,而画面的主体则是把酒送春的女子。送春而春不语,只有黄昏细雨潇潇而下。读者不难理解图画中浓浓的愁绪,此即诗意。《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这也是将人与景相结合的典型画面,可谓之“春日倚栏图”。一女子独倚栏杆,观蜂蝶争艳,想到的却是东风过后繁华飘零的情景。这里描绘的实际上是两幅图画,一幅是实的,即女子栏杆观蜂蝶图,另一幅则是虚的,是女子想象出的、存于她脑海里的桃花春水图。两幅图情景完全不同,寓意各异,但由女子的心理将它们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相映成趣。《生查子·寒食不多时》:“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愁病之人、卷帘、梨花,简单的意象构成一幅寂寞凄凉的图景,令人动容。

朱淑真词中的人,有时是藏在景物后面的,似绘画中的“留白”,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得画面更加空灵,于无形处皆成妙境。《念奴娇·鹅毛细翦》:“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玉作楼台,铅天地,不见遥岑碧。”描绘的是一幅铅云沉沉、鹅毛漫天的大雪图,画面中不见任何人影,但实际上,此图景正是词人眼前之景,她在观看,在感叹。“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鹊桥仙·七夕》)彩云变幻,西风微凉,微雨迷蒙,这般空灵美妙的景象,正是词人注视之景象。词人就站在景中,感受这惬意的时光,心中暗含着一份期盼。

综上,朱淑真词善于写人、写景、写景中之人,善于抓住人物、景物的典型特征,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形象生动、形神兼备的画面。

朱淑真词所绘画面,有的热闹明快,有的孤寂萧瑟,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带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情感色彩。朱淑真早期是个天真烂漫、怀春惜春的女子,其词所写场面多轻快明朗;后期对世事失望,情多感伤,相应地,词中画面多萧瑟凄美、清冷寥落。《忆秦蛾·正月初六夜月》是朱词中少有的热闹欢快场面:“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女子盛装打扮,头插闹蛾,发嵌雪柳,火树竞光,烛龙驰舞,一幅繁忙热闹的图景,让人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新年气象。“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念奴娇·鹅毛细翦》)描绘了一幅少女雪中嬉戏的画,无忧无愁、活泼可爱的气氛跃然纸上。

朱淑真喜梅,常借梅喻己,抒身世之悲,故其咏梅词多描绘清寒萧疏之画面。《菩萨蛮·咏梅》开篇描绘一幅色彩暗淡的“云溪图”:“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一个女子倚立风中,若有所思,眉头微蹙,头顶乌云覆盖,脚下溪水纵流,画中若隐若现,一阵轻寒如幽影般穿过空中,令人寒意顿生,浸入心骨。接着写:“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溪流、月光与梅花,构成一幅空灵而又孤寂的画面,令人神往。“雪压庭春,香浮花月”(《月华清·梨花》)吟咏梨花,意境同样是清寒萧疏的。

朱淑真词中既有静的画面,又有动的画面。《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好似一幅现代剪影画,一连五个动态描写,行、坐、唱、酬、卧,又各冠之以“独”字,将一个可怜人儿坐立不安、卧倒于床榻的行为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中从“风日迟迟”到“云锁朱楼”,从眼前之景到往日之思,从感觉到嗅觉再到听觉,画面不断变幻,层次感很强。“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菩萨蛮·咏梅》)、“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菩萨蛮·秋》)、“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深院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浣溪沙·春夜》)等描绘的都是静态画面,寂寞、静穆、凄清而又美好。

朱淑真词描绘人物、场景,皆用写意笔法。不对人物服饰、外貌、姿态等作细致刻画,不对场景构成、物件、风格等作详细描绘,而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人、景的神,委婉地表现其韵。如《清平乐·夏日游湖》:“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只是描绘两人携手的动作,并衬以“藕花”“湖上路”“黄梅细雨”,一切柔情蜜意尽在不言中。《卜算子·咏梅》:“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没有细致的竹林雨后静谧的场景刻画,只描绘“浅水疏影”,清奇、空灵的景色韵味便使读者心领神会。这些都是典型的写意笔法。

诗文以情动人。朱淑真词有画意,更有情意。画意与情意的融合,是她的词的一个特点,也是其动人之处。朱淑真词所绘人物、景物,均蕴含着她独特的情感体验。朱淑真对于季节变化很是敏感,感叹时光飞逝、惜春怀春之情是她作品常表现的主题之一。如“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謁金门·春半》),前一句绘图画,后一句写心理,无限春愁从“阑干闲倚遍”中泄漏无疑。世人皆赞易安善写孤寂悲愁,然朱淑真“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减字木兰花》)写愁苦同样感人至深,而其所绘画面之晦暗、人物神情之惨淡,也让人有触目惊心之感。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③可见,艺术与情感密不可分,有纯粹感情者方为上品。词和画分别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都是宣泄或寄寓人们情感的载体,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通的。朱淑真词作中,生动的人物、景物,典型的静景、动景,热闹、孤寂的不同画面风格,独特的写意手法贯之特殊的、人化的深层审美情感,使得她的词作着笔成画,蕴含着无限画意。

{1} 纪昀、路锡熊、孙士毅:《钦定四库全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810页。

{2} 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8-129页。

{3}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作 者:宋丹丹,集美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张克锋,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画意阑干图画
刘少民
秋意
中秋
清平乐·阿美歌舞
思远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心灵独白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