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凯 金娜
摘要:纵观灯具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其在不断地追求结构、功能的科学陛,造型、装饰的艺术性,以及使用环境的社会文化性,并最终达到和谐统一性。工业革命之后,各种设计思潮相互碰撞、融合,生产出了很多优秀的工业产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灯具设计成为典范之一。结合灯具发展史深入思考,可以看到其对设计发展的映照,吸取灯具发展过程中的精华,融入现代工业设计思想,对指导未来工业设计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灯具 工业设计 照明 和谐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2-0060-04
一、灯具发展史
灯具發展从火光源到电光源,经历了几千年(如图1-1)。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吸取自然野火的灵感,发明人工取火的方法;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相继出现,灯具逐渐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各种新材质灯具的出现不但帮助古代人民驱逐了黑暗,也为他们的生活燃起了希望之光;近代社会对电的利用,使得人类照明进入电光源时代,揭开了现代灯具历史崭新的一页。
(一)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性
1.火光源灯具
旧石器时代早期之前,原始先民只能依靠保存和传递野火来制造光明,到了中、晚期,发明了摩擦取火,原始人掌握了火以后,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灯具的发明创造制造了条件。战国的青铜簋形灯具有照明和盛食双重功能:作为盛食器皿时,就合上盖子,储存食物;当食物用尽,就可以揭开盖子作为灯具使用,在这里可以看到现代工业设计多功能设计思想的雏形。汉代较有创造性地出现了“釭灯”设计形式,从而解决了消烟除尘,环境污染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汉时的长信宫灯,其以生活实用性、结构科学性、造型美观性达到了汉代造灯艺术最高水平,更以其特有的科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等价值被世人所瞩目。
中国封建社会到唐代进入了发展鼎盛时期,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更胜以前。在灯具设计方面,不但大量制造以实用目的为主的灯具,同时大量使用在皇宫中具备照明和装饰双重功能的彩灯得到迅速发展,即人们所说的宫灯。唐代宫灯中的灯笼在设计时考虑到其功能,结构上在椭圆形灯罩的上下各留一个口,让空气能够对流,热空气不断从灯罩上口流出,新鲜冷空气不断从下方补充进来,可用于夜间行路照明。宋朝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市进步,这一时期流行的新品灯种是省油灯,也称夹瓷盏。兼具照明和欣赏艺术双重功能的宫庭照明灯具在明清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材质的灯具不仅更加实用,而且造型更加优美、装饰更加华丽。由于蜡烛工艺得到改进,烛台盛行,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金属灯具也很发达,有铜、银、锡等材料制成的,也有做成景泰蓝的;在玻璃灯的生产上也取得了新成就;明清的固定式和升降式木质烛台相当精致,与当时的建筑装饰风格融为一体。
18世纪初,西方首先对油灯的结构进行改革,瑞士人阿甘德改进了灯罩造型,并在火焰上面直接罩上灯罩,取消了原本放置于灯罩下面的支架,并把灯盏和灯油分隔开来。法国人列其耶想到用扁平灯芯取代原来的圆形灯芯,灯芯升降改由棘轮控制,这样更改之后,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灯油的能源消耗,更保证了灯油燃烧的充分性,而且灯光亮度也可随意调节和控制。19世纪后期,煤油灯传入中国,煤油灯有灯罩,通风、防风性能好,灯油充分燃烧,基本不冒烟,灯光又比较白亮,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2.电光源灯具
光源革命,源于19世纪电学的发展,1809年英国戴维制成了第一盏电弧灯。俄国人雅布洛奇科夫利用电流制成了“电烛”,从此,人类开始“沐浴”在电照明的光芒里。电烛光太亮,太费电,家居照明容易刺伤人眼,所以科学家继续探索,研究发明了白炽灯,但是白炽灯电能损耗特别大,光色偏黄,与日光大不相同,使人的眼睛容易疲倦。1938年出现了荧光灯,光色接近日光,省电,热耗很少,而且寿命较长,荧光灯灯管使用普通玻璃做成,在内壁涂一层荧光粉,接通电源以后,刺激汞蒸气发射紫外线,紫外线又激发荧光粉发光。金属卤化物灯具通过利用电极之间电流形成的电子束和气体分子碰撞摩擦,激发产生光线,绝大部分能量被转换成可见光,金属卤化物灯具有较高的功率亮度、出色的远程照射能力、良好的光线控制性、优越的灯具防护性等特点,但其结构要比钨丝灯与荧光灯复杂,成本较高。
1962年,GE公司的半导体实验室用GaAsP材料成功地发明了第一个适用于可见光的LED光源。二十一世纪,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支撑下的LED光源,已经成为全世界照明领域刮目相看的新型光源了。目前通常的LED光源发光效率为70—100 Im/w。随着LED光源在发光效率、光通量等指标和传统光源越来越接近,但是LED光源发光原理却很不同,特有的发光性能优势就越来越诱人。LED光源在低温、省电和长寿命等方面的优势更是传统光源灯具难以企及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LED照明相关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二)造型与装饰的艺术性
自然环境是最杰出巧手能将,天然雕刻的器物形态是各种设计造型的优秀原始参考,在人类设计史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原始初民的造物设计原则就把自然作为各种器物形态和造型的主要依据。作为实用型生活用品的灯具,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从灯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上可以看到人们造物取象的原则,把道法自然作为设计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古代人类设计的自然观。
1.灯具造型的艺术特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编著者田自秉先生认为,器物造型的起源之一就是模仿其他物象的模拟成型。模拟成型可分为模拟植物造型、动物造型、人物造型和器物造型等。学者王强在《流光溢彩——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中把灯具形态按照取象标准进行分类,将灯具分为豆形灯具、器皿形灯具、动物形灯具、人物形灯具、多枝形灯具和其他类型灯具等6类吲(如图2-1)。endprint
豆形灯具其造型主要由灯盘、灯柄、灯座三部分构成,灯盘中间一般有一枚凸起的尖锥状支钉,主要用来插灯具的灯芯。豆形灯具早期造型非常简洁,主要是以实用为主;汉代豆形灯具的灯柱主要使用仿生形态装饰,借此追求精神寄托,但大体上没有脱离豆形灯具主体特征;魏晋时期燃油技术水平大大提高,部分豆形灯具的灯座演化成为盘形,提升了灯具使用的安全性;隋唐时期的豆形灯具造型改变较以往很大,灯盏沿高于盘沿,灯柄装饰有多圈弦纹或者莲瓣花纹,灯柱带承盘的形式相对以前增多了;宋元豆形灯继承了隋唐时期的主要变革,造型基本多为敞口、宽折沿、深腹、圈足、短柄,并且以瓷质为主;明清豆形灯具受烛台造型影响很大,很多带有曲柄把手。
唐代中晚期器皿形灯具真正流行起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而坐,从而使得那些相对较低矮的盏形、碗形灯具变得较为方便使用。器皿形灯具灯盘直径较小,其中有以日用器皿碗、盏为造型的碗盏形灯;有可以用手提、在行走中照明的行灯,其形体较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有取自饮酒器皿,呈椭圆形,两侧各附一半耳形端手的耳杯形灯,该种灯具有可开启灯盖,用剩的灯油可以流回灯盒内,节约燃油,大多有精美装饰,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
古人在审美上多有趋吉避凶的观念,因此设计题材上多选择愉快、喜庆、吉祥的事物形态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借用动物造型是古代灯具较常见的设计方法,在动物形灯具中,被取象的动物都具有一定的吉祥寓意,比如龙、大象、羊、鱼、雁等。灯具多取象于动物的整体形态或局部形态,有时候也取象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物,并将其巧妙地结合起来。
人物形灯具在古代灯具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造型均作人物持灯状,有站、跪、坐、卧、骑等各种姿势,根据人的姿势设计出的灯具,既具有人物处于该情境下的意境,又和灯具的功能、造型结合起来,可谓是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相得益彰。
多枝形灯具也称植物形灯,多枝形灯的造型类似树干上有规律排列的枝条,枝头托灯盏,下有稳重的灯座。多枝形灯是一种全新的古代灯具形制,从多枝灯的形制来推断,其产生是受到树枝性状的启发,属于观象制器的一个具体实例。
灯具造型千变万化,单依靠上述五类是难以全面反映灯具造型全貌的,因此将不能归纳到上述五类的灯具称为其他类型灯具,该类灯具数量有限,但形态特别、个性强,可以准确反映其时代的社会制度、文化风俗和技术发展水平。
2.灯具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灯具的装饰纹样十分重视实用功能和审美艺术的高度融合,达到了装饰效果与器物造型的统一。分析古代各时期灯具装饰纹样不难发现,灯具各组成部分装饰纹样和灯具形态非常协调,—方面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另—方面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意识、社会风俗和精神面貌,灯具的制作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科技生产水平。
几何形纹样就是“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纹样作装饰的纹样”(如图2-2)。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几何纹样,主要来源于人们对于天象的观察,有些也由动、植物简化或抽象化得来,有潜在的符号性特征。早期灯具单独出现几何纹的居多,如秦汉魏晋时期,宋元明清后,几何纹样常出现在灯具的灯柄,灯盘或灯座边缘,既可以作为灯具的点缀,又可以与其他不同的纹样进行组合,从而丰富了纹样的运用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尝试摆脱天或神的精神束缚,追求自我,把自然作为欣赏对象,花、草题材的装饰纹样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用品点缀上,以满足生活需要。灯具上使用的植物形装饰纹样多取自自然界中具有特殊寓意的花、草,比如:梅花、宝相花、卷草等(如图2-3)。通过对花草形态关键特征的抽取,和灯具的造型、制作工艺、材质结合起来,产生出了很多精美的灯具产品。
动物形装饰纹样出现于生产力低下的人类社会早期,当时人们出于对动物强大力量的崇拜,很多动物在不同程度上被人们赋予活动、神秘和力量的含义,有神化色彩(如图2-4)。动物纹饰灯具造型非常独特,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具体形态被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灯具装饰中,作为灯具造型部分装饰,有的具备实用功能,灯具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存,点燃时,灯具动物形态在火光照耀下栩栩如生;二是灯具表面雕刻各种动物纹样,既使灯具表面装饰具有审美艺术性,又以此显示神仙神秘力量。
3.使用环境的社会文化性
造物既是人類的生产活动,又是一种精神活动,灯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物品,因为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有所不同,构成其主要设计因素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而才能够形成中国古代灯具多元化的风格。古代灯具不仅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为目的而存在,也蕴含着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充分展现了人类高超的创造力。因此可以说灯具设计是一个广泛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社会风俗习惯和大众审美艺术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
(1)行为方式
中华民族的“坐”史,经过了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程,随着坐姿方式的变化,家具设计由低矮向高型转化,人眼距离地面的高度也在不断变化,考虑到灯光对人眼视线的影响,灯具高度也不断由高型灯向低矮型灯具造型转变,灯具外形看起来也变得更加灵巧,装饰部位也不断调整。古代灯具设计的这种自然变化,源于中国传统设计以提升人的价值,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主旨的一种设计观念。
(2)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历朝历代都把元宵节张灯结彩作为一大盛事。元宵节赏灯的风俗习惯始于汉朝,到隋唐时期发展为灯市,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可以达到数十里。汉代灯会时间仅限于元宵节一夜,到唐玄宗时代达到三夜,明朝灯会时间从正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七。至唐朝,灯会中可以看到杂耍技艺,宋代有猜灯谜,明朝时期新增了戏曲表演。灯市中的彩灯,种类繁多,目不暇接。元宵节把节日习俗文化和彩灯艺术融合起来,展现了彩灯独特文化蕴意。endprint
(3)社会习俗
古代社会,灯具在婚嫁物品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在民间,每个出嫁的新娘家里都要给新娘一份陪嫁,这份嫁妆中必须有一盏长明灯,该灯一定要在洞房花烛夜点燃,据说,这期间“长明灯”若不熄灭,新婚夫妇便可白头偕老。在宫廷婚礼中,灯具更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其形制、材料还是装饰均十分精致。
古人认为人的灵魂是真实的,人死后去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仍需使用生活用品,其中必然包括灯具,随葬物品成为生者和死者精神联系,后来,丧葬用品的数量成了死前财富地位的象征。考古发现,在已出土的墓葬挖掘中几乎都发现有灯具,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进入未来世界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灯具设计受佛教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灯体装饰艺术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莲花纹。莲花纹样在南北朝时期成为佛教主要装饰纹样,因为传说释迦牟尼佛祖生于七宝七茎莲花之上,故而莲花被称为“佛门圣花”。灯具是佛教中的一个文化符号,在佛教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佛教中,灯为佛教的6种供品之一,代表了光明和智慧,意即提醒世人要追求智慧。
二、灯具发展对工业设计的映照
(一)灯具发展史的和谐统一性
纵观灯具的发展演变过程,其在技术发展、造物理念、装饰手法、社会文化性上都不是单一方向发展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造型发展空间、更丰富的装饰手法,为古代“造物取象”的设计理念提供了坚实基础,成熟的制造技术使得人物形灯具和动物形灯具功能合理,栩栩如生,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的出现,使得青瓷烛台十分流行;造型和装饰需求反过来又刺激了技术的创新,汉代消除烟尘、调风挡光造物需求的产生为灯具增加了排烟管道结构,为灯具的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古代帝王制社会下,皇宫里使用的物品往往是整个社会中最先进的,其装饰也是极尽奢华,明清时代壮观的元宵节灯会需要工匠长时间准备,而且每年还要想出很多新奇的注意,增加灯会的特色;社会文化对器具的设计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灯具设计都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为目的而存在的,它包含着人类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长明灯”的吉祥寓意、“佛灯”的光明与智慧象征等都可见灯具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性。总之,中国古代灯具可能在某一时期此消彼长单方面发展,但是,从灯具的整个发展史来看,其还是从整体上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的(如图2-1)。
(二)工业设计发展新思考
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迅速发展,在各种设计思潮的碰撞、融合中,生产出了很多优秀的工业产品,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灯具,其发展也可谓是日新月异,结合灯具发展史深入思考,可以看到灯具发展史对其的映照。
1.技术科学性
材料是工业产品的重要载体之一,LED灯具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材料的使用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各种新型复合材料、超导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被运用到灯具设计中。新材料与LED相关技术结合,使得智能LED灯具的发展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特性,会营造不同的效果,比如,镜面和雾面肌理的不锈钢材料,不仅非常具有时尚感,而且其对周围环境的反射,让用户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自然感。
先进的制造工艺是生产出流光溢彩LED灯具的重要保障,钢材表面的喷漆、烤漆、电镀、抛光、压花等处理工艺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灯光艺术效果;布的刺绣、扎染、蜡染、印花、编织等处理工艺往往给人一种自然温暖之感;皮革表面的彩绘、印刷、编织也非常具有艺术特点。正是各种材质的不同工艺处理,使得灯具市场不断地带给用户愉悦体验。
2.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传统灯具的造型特征反映了古代人们造物取象、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联想到现代设计理念,不难发现,现代与古代设计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是高度统一的。最典型的就是仿生设计,现代设计师根据动植物形态设计的灯具不仅造型简洁,而且灵动可爱。(如图2-5)PH灯具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审美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通过光源表面层层叠叠的灯罩使得所有光线需经过反射后才能到达周围环境工作表面以获得柔和光照效果,并且巧妙地隐藏了光源,避免用户眼睛因受到光源直射而产生眩晕感。在情感化、个性化、无障碍、趣味、绿色等设计理念的驱动下,结合现代家居风格,LED灯具造型在整体上呈现出简洁时尚之感。LED元件体积可以做得很小,所以LED灯具造型有很大的可塑空间,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不同需求。
3.文化的传承
文化发展已是当前国家发展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文化产品多种多样,灯具作为深入人心的日常产品,对中国文化有很好的传承作用。当下快节奏的浮躁都市生活环境,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单调、乏味,以自然舒适的材质、具有文化象征等元素为载体的中式灯具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通过柔和的灯光,打造一个温馨宜人的环境,让用户在工作之余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现代社会中式灯具不是对传统中式风格的扬弃,更不是对纯粹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结合,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备现代设计感,以现代人的生活实用需求和审美艺术来打造新的家居装饰风格。中式灯具设计上强调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渊源、精致典雅的产品品质和对自然、舒适生活的追求,兼具艺术品位和人文底蕴。
三、照明统一新典范
(一)LED催生的照明技术智能性
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气控制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照明离大众越来越近,能源危机的出现,“绿色照明”理念深入人心,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智能LED照明已经成为目前灯具市场的潮流(如图3-1)。
飞利浦hue是一套智能照明系统,主要由LED智能灯泡、桥接器、hue客户端APP组成:LED智能灯泡使用的是金属复合材料,相比普通灯泡,其造型更加简洁流畅美观,接头属于标准件,直接拧入现存灯筒就可以使用;白色的桥接器连接家中的路由器,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下载hue客户端到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上,和家中的智能灯泡配对就可以随心设置喜欢的照明环境,灯泡颜色、亮度可以随意改变,最多支持多达50个hue灯泡,通过无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完全控制,并且对室内照明实现各种设定与互动,加入IFTTT支持,与云端结合,hue还可以充当高效的提醒工具。Hue结合LED灯泡的特性,运用先进的智能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打造个性化照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更帮助用户提升了生活品味,让用户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二)生存适居性引领的照明环境宜人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地对照明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生存适居性,情景照明理念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商场已不再是一个纯粹买东西的场所,运用灯光塑造出来的灵动且富有丰富情感的空间,给用户带来了色彩丰富动感的视觉大餐,优雅高端的“品牌感”;灯光在家居装修中是最富感染力的华彩乐章,巧妙的灯光搭配和情景组合营造多变的生活氛围,让家成为最温暖的港湾;舞台照明用光照色彩及其多样性显示特定环境、营造氛围、突出舞台中心人物,根据剧情需要创造舞台空间感和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形象,并提供舞台灯光效果等,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舞台人物以及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地把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如图3-2)。
结論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光明的追求史,因此,灯具的发展映证了人类的设计史。通过对灯具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科学性、艺术性、社会文化性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在其发展过程,社会行为方式、节日、习俗等环境因素和结构、材料、工艺等技术因素,以及造型装饰等艺术因素在总体上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性映照到现代工业设计中,体现为设计的技术科学化、人性化和文化传承的统一。随着LED等新技术的出现,灯具设计的这种环境、技术、艺术统一性呈现为智能化生存适居性照明环境发展趋势。当代工业设计师应该吸取传统的精华,紧扣技术和时代脉搏,发挥设计统一性,结合现代人的需求,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更加舒适、方便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加愉悦的生活体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