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碧荣
摘要:现代社会新媒体不断涌现和应用,传统媒体正面临激烈的竞争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记者必须加快角色转型,培养敏锐的洞察能力,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熟练掌握新媒体操作技巧,如此才能推动和促进新闻媒体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做好新时期记者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记者;角色转变
时代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我国职业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记者是群众的眼睛和耳朵,记者这个职业之所以存在,是人们需要正义理念的传播,需要信息的传递。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职业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与转变,希望能够对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型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新闻媒体方面来说,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对推动新闻媒体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加快,而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促使人们要第一时间掌握所需信息,新闻媒体相比新媒体而言时效性不足。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获取渠道多样,新闻媒体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就无法吸引受众关注,也就无法持续发展。为推动新闻媒体发展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加快角色转型。其次从新闻记者方面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记者若想生存发展,也要求必须加快角色转型,才能保持媒体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过去的新闻记者大都由台里指派任务,携带专业设备进行采访工作,采访存在被动习惯,其不利于记者第一时间掌握新闻动态以及深入跟踪报道。新媒体环境下,要求新闻记者必须积极主动进行采访,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提升工作效率,才能满足新时期新闻记者职业的发展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1、新闻事实的求证者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闻记者的第一要务就是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新闻素材经过新闻记者的采集和编辑,才能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传递给公众。而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技术、移动终端以及自媒体的出现,最先获取新闻信息的并非专业的职业记者,而是普通民众。因此,新闻记者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进行信息采集,而是对人民大众传播的浩瀚如海的信息进行甄别和求证,通过对众多的信息求证以及凌乱的信息整理,让新闻事件客观、全面地展现给公众。例如,2016年5月,一条消息在朋友圈疯传,消息全文为“请大家在本月15日~25日期间,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如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消息最后的落款显示,发布单位为吉林省农业局。这条消息迅速在朋友圈发酵,引起了市民的恐慌。随后,记者拨通州农委电话,核实相关情况,工作人员答复,并没有收到此类通知。而且,州农委的上级单位为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没与吉林省农业局联系过,不知道存在此单位。记者又拨通了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相关处室的电话,工作人员答复,该单位从没发出此类消息,并且不存在吉林省农业局这个单位。此外,虽然农药治白蛾是农业部门的工作,但当时正值春耕季节,大田农作物尚未长出,根本不是农药治白蛾的季节。在得到确切的消息后,权威媒体立即刊发了辟谣消息,及时消除了负面影响。网络信息真实性受到挑战,不仅记者要提高警惕,网络平台也应有所作为。例如,新浪微博就开辟了虚假消息辟谣官方账号——“微博辟谣”,接受微博用户举报不实信息,进行辟谣澄清,目前已拥有百多万粉丝。
2、公共利益的捍卫者,做有情感的新闻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刻板化、脸谱化、程式化的报道方式已无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而新闻记者也有原来的单纯的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向公共利益的捍卫者的角色转变。新闻记者要尊重公众的主体性新闻地位,建立公平和相互尊重的新闻媒体环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新闻信息服务,在多元化的信息传播中做好公共利益的捍卫者。。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取得数据等新闻“硬核”十分容易,但新闻还应该有温度,体现对人的关怀。尤其是在人物报道中,人情、人性与心理的展现才能让新闻有温度,新闻稿件从字里行间传递出情感,让新闻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2015年6月9日凌晨,河北沧州肃宁县发生特大枪击案,造成群众2死3伤,公安干警2人牺牲、2人受伤。在当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称公安干警“死亡”(而不是“牺牲”),引起了部分网民的反感。最为不满的是新浪认证为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民警的@沈阳网警小胖。他10日晚间发微博称,请原谅我的矫情:央视《新闻1+1》播出结束了,面对牺牲的民警,白岩松用了两个词:“死亡”“离世”,而没有用“牺牲”;但面对杀死4人、杀伤5人的犯罪嫌疑人,白岩松说“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他没有用“犯罪嫌疑人”,而用“五十多岁的老汉”。从新闻客观性上来说,白岩松此举并无不妥,“死亡”“离世”“五十多岁的老汉”等都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词。但在这样一个事件中,正是这样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才引起了网民的反感与抗议。
3、遵守职业道德,展现职业的记者本色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人文主义理念盛行,使得新闻实践中记者的角色冲突和道德师范问题逐渐增加。例如一些职业记者所拍摄到的山体崩塌中人被砸到等场面,这个新闻目的在于传播山体崩塌这个场面和新闻事实,但是很多人开始对职业记者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你没有去救人?”人们开始对职业记者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结合时代背景对职业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进行思考和转变十分必要。新媒体环境下,职业记者需要在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養的基础上,展现职业记者的本色,在新闻传播中要注重记者的职业伦理,对于一些问题强调“观察”而不是做“新闻看客”。
只有正视新闻记者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新闻记者进行角色转变的措施,实现新闻记者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转变,才能促进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贞姬.全媒体时代广播记者的新定位[J].科技传播,2015(11).
[2]王珏.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3]任玉峰.全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新定位[J].新闻传播,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