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山东民歌孕育自源远流长的中国山东音乐文化,形成了丰富民歌种类,其中尤以沂蒙小调最为典型。而《沂蒙山小調》作为沂蒙小调经典作品,拥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演唱特点。本文即基于山东音乐文化与沂蒙小调研究,对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色与演唱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创作、演唱、宣传等方面探究了山东民歌传承创新问题。
【关键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艺术特色;演唱特点
作为山东人民集体智慧的文化产物,山东民歌以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特点在我国民族音乐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山东民歌不仅种类较多,而且分布范围较广,其中小调是最能将山东人民淳朴、豪爽性格反映出来的山东民歌。在山东小调诸多作品中,《沂蒙山小调》是流传最广且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整个山东民歌中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当前沂蒙民歌学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沂蒙山小调》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原型问题、各个版本实际演变问题以及沂蒙文化等方面,较少涉及山东音乐文化历史、《沂蒙山小调》艺术特色、演唱特点、传承创新等。而对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艺术特色与演唱特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层理解《沂蒙山小调》的传播现状及演变规律,而且能提炼出山东民歌艺术价值及演唱技巧,为传承和创新山东民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实现对山东民歌的弘扬,确保山东民歌持续传承与发展。
1 山东音乐文化与沂蒙小调
1.1 源远流长的山东音乐文化
山东民间音乐文化是随着人类历史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民歌就已经相继产生与丰富起来。《诗经》中的《齐风》、《曹风》等所记录的民歌即源自山东东北部及西南部一带,反映山东民歌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发展状况。汉代乐府中所收录的民间歌曲《梁甫吟》以及《相和歌》等,都是山东土风弦歌。进入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当时的山东民歌。步入近代,山东民间音乐也愈加发达,各类题材、形式、风格不同的山东民间歌曲在山东地区汇成了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建国后,山东民歌积极、健康的形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流传开来。
1.2 丰富的山东民歌艺术
山东民歌艺术在分布范围上较广,形成了多种类别的民歌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劳动号子、花鼓与秧歌以及大型民歌套曲、说唱性民歌和小调。
劳动号子产生于山东人民劳动过程,多为合唱、一领众和,声音高亢、激昂,内容丰富,根据地域与性质不同又被分为黄河船号及渔民号子等;花鼓调依托花鼓这一伴奏乐器,边唱边跳,内容以民间传说为主;秧歌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歌舞,起源于山东,现已成为我国民间最具代表性舞蹈之一,深受民间欢迎;大型民歌套曲是由若干民歌组合形成的民歌套取,不仅结构庞大而且内容完整,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说唱性民歌是具备说唱音乐某些特点的民歌;小调是山东民歌体系中在数量上最多,同时最具代表性民歌,曲调动听,结构方整,拥有真挚感情及浓郁的地方气息和鲜明民族特色。
1.3 沂蒙小调特征及相应文化特性
沂蒙小调遍布山东沂蒙各地,取材自沂蒙山区生活,形式多样;表现出鲜明的山东地方语言特色,善用衬词,具有独特语言魅力;在曲调上结合了外来小调与本地小调,内容丰富的同时,结构也较为规范,常用装饰音修饰曲调旋律;在人物刻画上栩栩如生,多性格豪爽、乐观,体现了山东人民典型性格特征。
沂蒙小调诞生于齐鲁大地,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强调音乐在人的素养、人格塑造及思想品德等培养方面积极作用,并强调音乐与政治和社会具有紧密联系。另外,在地理环境影响下,沂蒙小调拥有丰富的音乐交流条件,促使沂蒙小调在山东境内也表现出多样性一面,如鲁东区小调多表现出细腻、深情文化特性,鲁北区多表现出奔放、大气特性,鲁西南多表现出委婉、柔美特性。
2 《沂蒙山小调》艺术特色
2.1 《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
《沂蒙山小调》源于临沂音乐文化,受临沂地理条件与方言特色影响,是一首带来显著山歌风格小调,于1940年创作自临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当时的《沂蒙山小调》主要被用在宣传抗日和鼓舞抗日士气,建国后被几经加工、润色,仅保留原作前两段歌词,在第三四段歌词中结合当时环境加入沂蒙山丰收景象及歌颂共产党内容,并由此成熟定型。《沂蒙山小调》在山东民歌中,为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风格上清丽、淳,优美抒情,兼具浓郁乡土味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沂蒙山小调》艺术特色
词曲结合特征,为《沂蒙山小调》典型特色之一。《沂蒙山小调》是鲁南民歌,将粗犷强悍与优美婉约有机融于一体,结构精致、规整。从歌词来看,其歌曲用词简单,多为七字句,对文学中叙事、比兴手法广泛应用;从曲调来看,其曲子在旋律上优美流畅,音程跨度不大,曲调平稳但演唱起来气息绵长;同时对花鼓调拖腔及衬腔加以借用,增加了歌曲韵味与地方特色。歌词如诗,勾勒了沂蒙山区美丽风光与建设家园美好愿望,加之流畅抒情的曲调,提升整首歌美感,营造了一种世外桃源般意境。
《沂蒙山小调》另一艺术特色,主要体现于其曲式结构特征。在曲式结构上,《沂蒙山小调》旋律十分严谨,表现出鲜明逻辑与方整性。整首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各句由三个小节组成,节奏性无差异,但在每个乐句尾部对一个下行拖腔加以设计,结束音为2、1、6、5,目的在于促进歌曲演唱性与抒情效果提升,同时在四个乐句中发挥了“起承转合”作用。在结束音排列顺序上,其同时表现出民歌整合性特色,尤其第二句结束音具有明显向下进行动力,强化了下一句强烈程度。从《沂蒙山小调》总体结构看,具有突出短小、工整性,旋律中山歌特色增加了其整体艺术特色。
2.3 《沂蒙山小调》曲调渊源与歌曲变体
国内对于《沂蒙山小调》曲调渊源研究较多,争议也较大。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发现,“同宗民歌”是一种较新且更具科学性论点。《沂蒙山小调》与东北、北京及河北和山东民歌均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其音调的具体来源,当前还难以确定源头,因此将该类民间歌曲均归入同宗民歌范畴,共同生成于一首母体民歌曲调原型,后经歌曲变体,逐渐形成自身风格,但本质上仍有许多相似之处。endprint
《沂蒙山小调》创作于抗战时期,其雏形为《反黄沙会》,20世纪50年代末才被最终定稿。当时的《沂蒙山小调》依然对《反黄沙会》四四拍记谱加以采用,只是对歌词加以大面积修改。文革后,山东省文艺工作者对《沂蒙山小调》进行改换,在其基础上创作《毛主席领导的好》,歌词中添加较多军民生活场景内容。改革开放后,《沂蒙山小调》重回人们视野,其中以彭丽媛所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尤为经典。进入21世纪,许多新兴歌手如阿宝、黄韵玲等对《沂蒙山小调》进行改编、翻唱,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沂蒙山小调》除常规传唱外,还被应用于电影《南征北战》、《平鹰坟》、《沂蒙六姐妹》等中,同时被应用于《蒙山沂水》歌舞剧等中。
3 《沂蒙山小调》演唱特点
对于歌唱艺术来说,声音、情感、吐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一首作品演唱风格的重要元素。《沂蒙山小调》的演唱特点,也鲜明地表现在“声、情、字”三方面。
3.1 《沂蒙山小调》“声”的特点
山东民歌在演唱过程中,声音多要求宏亮、宽厚,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音质音色、音域、音量、持久力以及用声技巧进行训练,突出演唱声音灵活、流动感。作为一首优美抒情性质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声音甜美清脆,低音、中音与高音流畅统一。为将声音传远,《沂蒙山小调》中有个长腔,演唱前一句尾音为后一句始音,在这种“鱼咬尾”创作方式下,《沂蒙山小调》旋律有了更多活动可能,花腔处理效果清脆、轻巧,“哎”、“啊”等字均从较低因快速上滑至较高音进行运腔,完美地将真假腔结合起来,由此实现对情感表现的需求。
3.2 《沂蒙山小调》“情”的特点
山东民歌中对“情”的运用,主要分为直接型与委婉型两种,由山东人性格与歌曲题材内容所决定。直接用情型主要见于劳动号子与说唱性民歌以及秧歌花鼓等民歌中,委婉型则多见于大型民歌套取及民间小调等。《沂蒙山小调》为小调中代表,也是委婉用情型典型。《沂蒙山小调》在曲调上优美、抒情,音调丰富且演唱朗朗上口,整首歌曲为三拍子,是一种含变宫的六声徽调式民歌,在节拍数上基本一致,旋律流畅自然,装饰音用得婉转轻巧,增强了《沂蒙山小调》歌唱性和抒情性。其所描绘的沂蒙山风光与特色,通过质朴、细腻的饱满感情歌唱出来,营造出浓厚乡土气息,抒发了沂蒙山区人们对家乡热爱与赞美之情。虽然整首歌曲给人质朴、憨实之感,却不缺委婉、细腻之情,这也是《沂蒙山小调》感情表达突出特点。
3.3 《沂蒙山小调》“字”的特点
受地区差异与水土不同影响,山东各地语言结构差异较大。与普通话相比,山东话较“侉”,带有浓烈“地瓜味”;加之山东人性格豪爽,其语言也较“硬”、较“冲”,这种方言结构特点,也决定了山东民歌演唱中用“字”特点。从《沂蒙山小调》语言特点来说,其歌词中对一音对一字写法加以应用,在“人人那个都说哎”中的“说”字上,对花鼓调中拖腔与衬腔唱法进行采用,“那个”中“那”则唱作“ne”,为语气助词,构成了《沂蒙山小调》演唱语言特色特点之一。《沂蒙山小调》中每一句演唱均有个衬词,如歌词“哎”及“那个”等,衬词的应用将小调特征鲜明体现出来,也使歌曲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得以突出,同时加强了歌曲语气,有利于歌者情绪活跃。
4 山东民歌传承创新思考
山东民歌源远流长,在一代代流传中已经形成了鲜明艺术特色与演唱特点。但进入新世纪后,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我国音乐发展也步入多元化,山东民歌等民族音乐影响力日渐式微,现代山东民歌传承与创新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传统山东民歌在形式、歌词、基调方面均已经与现代受众需求渐行渐远,对山东民歌进行改编创作是促使其在新时期重放异彩重要途径。在山东民歌二度创作中,可对其曲调适当改动,如加入装饰音,对重复段落开头节奏与速度进行变化,使歌曲尾部翻高八度等,保留山东民歌原有风格同时增加歌曲新鲜感;在山东民歌填词方面,也可根据现代生活重新创作,改编为“xx新唱”,使其贴近现代人生活;在山东民歌基调上,可保留原歌部分基调基础上,创作一首曲调拥有丰富变化、内容不同的新编歌曲,这种方式当前在音乐界十分流行,也使更多优秀传统音乐得以保存与传唱。
其次,过去对山东民歌进行演唱时,受歌手生理因素与方法因素影响,在歌曲定调上均相对较低,而现代音乐则追求高定调,山东民歌传统演唱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音乐现代化演唱技巧追求。为改变这一现状,山东民歌在演唱过程中,应加强对歌者训练,注重对歌者音色调整,相应提高山东民歌定调,并注重音色明亮、明朗化,提高山东民歌现代感,使其更易被当前受众接受和传唱。
再次,在全球化时代环境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山东民歌要想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应加大对山东民歌宣传,使其在世界民族音乐中占据一席之地。山东民歌是古老历史文明所酿造的音乐艺术宝库,是现代音乐取之不及的源泉,在包装过程中,应着重山东民歌新个性、注重山东民歌声音、伴奏与音响,使其与国际接轨;在歌手形象设计上,应与时俱进,自然清新,突出歌手性格。在宣传过程中,应突破对音乐本身宣传范围,对歌手與歌曲同步推广,可通过MTV形式对山东民歌进行宣传,只要做好包装与宣传工作,必然会开拓现代山东民歌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于海营.浅析山东民歌的形成及风格[J].音乐大观,2014(10):188.
[2]赵瑾.山东民歌所蕴含的正义意识和民族精神[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237-238.
[3]白云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艺术浅析[J].品牌,2014(12):106.
[4]张星.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点[J].通俗歌曲,2016(02):16-17.
[5]于冬玲.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句式结构分析[J].北方音乐,2014(05):8.
[6]赵法玲.如何演绎《沂蒙山小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166.
[7]王小岩,苗颀.感悟山东民歌的淳朴、清新——记歌唱教学《沂蒙山小调》[J].大众文艺,2011(02):259.
[8]杨瑞.浅谈山东民歌中的方言及演唱风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150-151.
[9]宋春燕.对山东民歌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齐鲁艺苑,2011(01):8-11.
[10]齐津锋.山东民歌在山东地区传承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4(08):34.
作者简介
陈鹏(1974-), 女,硕士研究生学历。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作者单位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13
2.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