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谊
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学科,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初期,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感到英语学习比较新鲜,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高。但是,在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们对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在英语学生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进入初中之后,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在英语学习上学生们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要新课改实施之后,要积极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笔者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对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自己探究以及和同行的相互交流之下,对新课改形成了认识,并且用新课改指导课堂教学,积极把新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升学的压力之下,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通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进行英语知識的教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虽然教师讲得面面俱到,但是却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沉闷,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展开,一切教师说了算,学生对教师完全服从,在教师威严之下,学生们不敢对教师提出任何质疑,机械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新课改下进行英语教学,教师一定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课堂是师生以及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只有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才能够增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喜欢英语知识的探究,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采用问题情境教学,引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思考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己进行知识的讲授,很少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教师已经把教学知识完全说出,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记忆,必然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善于运用问题情境组织课堂教学工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教学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英语问题时,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多个层次的教学问题。只有做到教学问题的层次性,并且在问题的提出时按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进行问题的提出,才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得之后,他们会更有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动力,从而在英语知识的探究之路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采用生活化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灵活使用,让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其英语的作用,为我们的交流做好保证。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了误区,把提高英语成绩以升入好的学校作为英语学习的目的,从而使得英语学习脱离了实际生活。
正因为英语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英语教学之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找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点,把知识的教学自然的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英语,体会英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对《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购物的经历营造超市购物的场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相关的物品或者模型带入课堂,对教室进行布置,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际的交流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更快地掌握教学内容。
再如,在学习《Where is the post office?》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画面,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对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形成直观上的认识,从而在进行对话中思维更加清晰。
在新课改下进行英语教学工作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要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引领之下,最好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每一名英语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革,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推动素质教育进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