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建
摘 要:武汉地处江汉平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故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商业大都会。武汉最早的商业场所曾在武昌的鲇鱼套一带,魏晋时期为南浦,其外通长江,内连汤逊湖、梁子湖诸湖,是过往船只的良好避风港。武汉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吸引着八方人士竞趋于此,促使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关键词:金融建筑;建筑设计;武汉市
古今中外,建筑与文化息息相关,二者的关系备受关注,并且值得讨论。建筑是城市的一幅肖像,一面镜子,它以一种凝固的美诠释着一座城市的文化。武汉拥有一批租借地的西方建筑和当时的金融大潮时代背景有着深深的联系,百年金融建筑无不携刻着历史的印记,记载着城市发展的脉络。
一、武汉百年金融建筑的发展现状
清中叶以后,武汉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商城。一些租借地的建筑,街面是店铺或钱庄,街后则是石库门住宅,形成一种杂糅形式。尤其是沿江大量欧式建筑的出现,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是沿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商贸发展,必然催生金融业兴盛,在历史上曾有20多家外国银行在汉设立分行,金融市场十分活跃。武汉逐渐成为华中地区的金融大都市,并成为全国四大金融城市之一。
上溯到汉口开埠,便有近代银行出现,清同治年间英国麦加利银行来汉租屋临时营业,1865年英国租借地内购地建址,正式开业。继之而来的有英国汇丰银行,俄国华俄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日本正金银行、住友银行,美国花旗银行、万国通商银行等。
外国银行建筑多以西洋古典风格为主,立面严谨对称,尺度雄伟,气派庄重,多采用高大的经典柱式形成柱廊,采用石材或者仿石材建造,常用多部级和三段式构图手法以体现银行特征。
二、改造金融建筑的研究意义
城市中每栋建筑都是历史的活化石,一座城市中人们对身边建筑的记忆缺乏识别性和认同感,从本质上讲意味着整个城市在历史层面上无家可归,我们要尊重和善待历史,要从建筑的历史性、岁月性、生态性等加以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英国当代哲学家曾经指出在历史学中,首先要认识历史的认知能力与性质,要看清历史的本质与规律,知道什么是历史建筑的真正价值,正同飞鸟要看清自己的影子。
三、地处汉口江滩一带的金融建筑设计
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位于英租界外滩,原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1921年拆除后重建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系由景明洋行韩明斯设计大楼,总面积为4969平方米。转角处设有主入口,由十五级踏步进入三层营业厅,大厅顶部采光井高至三层,厅内无立柱。临街立面均设有高大的古典愛奥尼式双排柱廊,厚重的麻石基墩,三段式构图完美,整栋大楼内外装修雅致,造型对称雄伟,颇有历史厚重感。
英国汇丰银行于同治七年开设汉口支行,原为两层砖木结构,1931年由英籍设计师派纳设计重建砖混结构,于1917年竣工,随后由上海公和洋行设计,在沿江大道兴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1920年建成汇丰银行总建筑面积10244平方米,室内为拼木地板,大理石墙面,花式马赛克地坪,木质墙裙,壁炉采暖,水电设施齐备,有欧式宫廷建筑之韵味,沿江立面古朴典雅。整栋建筑气质非凡,为当时武汉银行建筑之冠。
由英商通和有限公司设计的汉口大清银行(现中国银行)建立于1915年,今位于中山大道江汉路口,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系武汉最早采用此种结构的建筑。建筑正门由十级麻石步级直达二层营业大厅,正立面由四个西洋古典大拱券门形成门廊,外墙饰面麻石到顶,建筑自下而上由台座、楼身、檐部组成完美的三段式构图,临街立面,均衡对称,高大雄伟。
汉口商业银行大楼由上海建筑事陈念慈设计,于1933年在南京路胜利街转角处建成五层银行大楼(解放后改为图书馆)。大楼占地1083平方米,设十八级踏步直达二层营业厅,大厅中间采用井高三层,梯井内设有笼式电梯一部,大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杉木桩基,建筑临街立面由高大的爱奥尼柱式形成柱廊,入口古典雕花大拱券门,建筑外观严谨富于变化,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气氛。
1926年建成的盐业银行大楼,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座具有全视觉效果的近代金融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大楼的厚实墙体,仿陶立克柱式构成高大的柱廊,柱廊内设有大门,檐口雕花简洁大方,比例关系严谨,尺度完美,整体建筑于西洋古典风格中蕴含着现代气息。
在20世纪20年代,武汉的银行已经颇具规模,素有汉口华尔街之称,在汉口江汉路南段一带聚集着国内外银行金融机构20余家,虽逊于上海,但与天津、广州齐名。
四、武汉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造就了其商业繁荣与浮沉变幻
南来北往人流不息,这决定了武汉金融建筑蕴含着兼容并蓄、杂糅南北的商业气息。没有传统形式的比照,更能自由发挥,没有清规戒律,更能兼容并蓄,吸纳外来文化且与时俱进的杂糅风格。
(一)历史建筑的岁月价值,历史价值,纪念价值的研究
历史建筑所拥有的岁月价值,是指历史建筑自其产生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自然力和某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包括其结构、材料、形式、色彩、构筑工艺等在内的多方面形态特征,在逐渐由整体走向解体,由全新走向陈旧、衰退、离散的过程中,通过种种痕迹的积累使得建筑拥有某种价值。对于现代人而言,岁月的痕迹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因此,人们清晰地认识到,正是这种时间的流逝使得建筑拥有了岁月价值。
正如汉口临江的百年金融建筑,这些建筑屹立百年,见证了武汉的近代金融史。经历风雨的外立面麻石,室内经典的装修风格等等,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些建筑在当代建筑群里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新的,正是这些痕迹让这些百年建筑看上去显得比周围新的建筑具有城市的重要性。
对产生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建筑所具有历史价值的认识和崇拜,总是与其它方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其一,历史建筑的初始状态得到如实的保持,历史价值也就越大;其二,历史建筑的初始状态,无疑是解读历史价值的重要依据。武汉百年金融建筑在初始状态下产生的状态,为我们日后解读近代武汉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信息,这就是历史价值的重要体现。endprint
纯粹的纪念价值,往往与历史性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武汉的百年金融建筑成立之初,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因此历史纪念价值也是建筑本身自然形成的。
建国之后的武汉金融事业长足发展,如今,位于汉口的建设大道,已成为武汉最具规模的金融一条街,沿建设大道至青年路到香港路,并向江大路与黄浦路延伸,十里长街,聚集了二百余家金融机构,包括汉口银行、长江证券、众合人寿、交银国际信托、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等;十四家中外资银行区域总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十九家证券公司区域总部,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十五家保险区域总部,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阳光保险等。还有很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此,充分显示了财富带来的金融集合效应,从空间形态来讲,这必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金融街景,行走在建设大道,你会领略到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金融建筑魅力。
武汉金融建筑的发展与时俱进,不同时代的金融建筑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若要追求武汉派的地域文化和特色,还需要大力提倡,是当代建筑师的职业追求与奋斗目标。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根据武汉发展的总体目标,随着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综合实验区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促进金融建筑的网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使得武汉逐步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文化教育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富足并具有武汉城市特色的现代化文明城市,武汉金融建筑将随着时代的步伐,续写新的灿烂篇章。
(二)续写武汉新篇章——武汉具有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及历史文化,山水及历史建筑特色景观审美结构研究
归纳总结武汉三镇对未来城市的特色保护提供参考标准,历史建筑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历史建筑景观。
武汉市是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武汉城市的主干道平行或垂直于长江、汉水,并与长江,汉水共同构成整个武汉市的城市认知结构。武汉处于山水环绕,大江大河交汇之处,河湖水系之发达在全国独一无二。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点城市总规划中,明确指出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仅武汉一个城市,形成两江四岸的特色景观。
泱泱大武汉,三镇鼎立,蕴含着盘龙文化,荆楚文化,黄鹤文化,东湖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优秀文化。武汉占尽九省通衢之便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
一个多世纪前,武汉身处内地的一个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开放性,现代性的大都会,完成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都市的转型,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非常重要的现代化大都市。武汉城市的近现代化转型在众多城市当中非常独特,其深层上是一次文化思想的转型。它促使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发生在武汉,提供了建设现代化大都会的样本,在城市建筑建设方面独树一幟。
不是所有的过去都值得怀旧,不是所有曾经的辉煌都会带来今日的风光。在武汉城市低矮的屋檐下和斑驳的梧桐影里穿行,感受码头文化带来的直率和坦荡。由长江上望武汉两岸,滔滔江水滚滚飞逝,南北两岸灯火璀璨,这里的文化有着如此的凝聚力。漫步于各租界的建筑群,潜移默化地将这一种历史融入自己。理解这座城市包容这座城市,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爱护它,没有白发的老者是可怕的,没有缺憾的城市是虚幻的,它弹痕犹在。无数的缺憾造就一个美丽。走远了会想念它,想念它的日日夜夜,春夏秋冬。走远了,会深深的眷恋。这座城市给了我坦率的个性,如血液一般成其命脉。武汉,流淌数千年,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家园。
作者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