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莹
好来宝是蒙古民族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千百年来在草原、农村广泛流传。好来宝多是即兴创作,唱词近于民歌,都是押头韵,但尾韵却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那就是最具典型的一词重叠。这种同一词语的反复出现,多是名词性的醒目标题,如英雄的名字、特定的地点等。
好来宝的风格轻松幽默,节奏明快,奇巧变幻,饶有趣味。语言形象生动,韵律也比较自由。它既有别于一般的歌谣,又不同于严格、凝练、含蓄的诗歌,多以四胡伴奏演唱,是辩材与诗韵的结合,富于知识性、娱乐性。说起来滔滔不绝,唱起来你来我往,往往和音乐相互交融。根据不同的唱词可配以相应的曲调,有的轻松舒缓,如泉水叮咚;有的迅急猛烈,似紧锣密鼓。民间艺人游走四方,凡到一处坐定,总要先演唱一段好来宝助兴,然后开始长篇的说书、讲义。在喜庆的节日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上,带有竞赛性的好来宝对唱,很能吸引观众,渲染出热烈、红火的气氛。
大致说来,好来宝可分为三种形式:首先是叙事性的单口好来宝(即“扎达盖”或“当海”好来寶)。主要由一人单独演唱,针对某人某事,或祝赞或讽喻,其中无论是渲染烘托,还是夸张想象,刻画得都很细腻生动。如赞美骏马时,说它“从前面一瞅,就像一个沙丘;从后面一望,就像一堵城墙;从旁边一看,犹如一座高山;从上往下俯瞰,恰似耸立的山崖”,给人留下深刻、鲜活的印象。
其次是问答式的对口好来宝(即“毕图”或谜语式好来宝)。往往是双人演唱,一问一答,主要是为了比智慧、炼口才。问答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几乎无所不包。如在史诗《格斯尔传》的好来宝中,就是针对英雄格斯尔射箭的山口在哪里、剑劈的山头在何方等进行问答。讲述汉民族古典小说知识的好来宝数量也很多,如有关《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故事等。这样往复答辩,展开竞赛,往往要持续到深夜才尽兴而散。
另有一类论战式好来宝(即“岱日拉查”)。双方展开智慧及口才的论战,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直到一方理屈词穷,哑口无言,才算罢休。近代鄂尔多斯诗人贺什格巴图的《双马行》就是一篇典型的论战式好来宝,通过并辔而行的甲、乙二人的问答,展开辩论。
好来宝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如今,它不仅仍在为草原牧人带来温馨和喜悦,也走入了都市文化娱乐圈中。它的形式也在为适应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而趋于多样化,在原来的单人、双人对口演唱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几种集体表演的多人好来宝。曲调也日趋丰富,由单歌式演变为复调式,乐器则从单一的四胡扩大成综合性的乐队。好来宝这种古老的民族传统文艺形式,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责任编辑:张 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