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娟
摘 要: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结合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内涵,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度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以往的基础研究认为,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要素。基于此,提出基于“技能培训+基础教育+素质培养+实践演练”的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实践活动、学习评价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促进高校英语专业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维度;内涵;培养模式;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162-02
一、复合型人才的定义
目前,针对复合型人才的界定在学术界方面还显得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对于复合型人才,张冲教授则从符合材料的角度,认为主要包括基材英语和作为增强材料的其他专业经过复合而形成。其中,英语专业是以日常的英语知识作为基础材料,同时以包括语言运用、语言沟通等作为增强材料。而从专业融合的角度来讲,邓颖玲则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从“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国际法律”“英语+外交”等融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而总结上述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张冲教授将复合型人才归纳为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角度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培养。
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根据张冲教师对复合型人才的归纳,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不能脱离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并且这三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此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基础教育,这是英语复合人才培养的基石;二是以素质教育,这是复合人才培养的核心;三是技能培训教育,这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四是实践演练,这是培养成果的最终检验手段。
1.素质教育是核心。英语专业人才首先应具备专业素质,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的语言实践训练,从而不断获取、积累、内化和产出英语知识,以此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结构,促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提高自身对英语信息的应用和表述的能力。而除上述的专业素质培养以外,还要注重对英语专业人才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2.基础教育是基石。基础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一方面,通过专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进行基本沟通的能力。如通过对基础英语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量,掌握英语语法等。除基础的英语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英语人才在英语方面的知识面,即在传统英语教育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从而使得英语人才更好地具备宽口径,以适应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需要。
3.技能培养是关键。通过对复合型英语人才在技能方面的培养,其目的是通过实际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应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并考量学生在逻辑思维、思辨能力、讨论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而对于技能培养方面,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对英语专业人才在职业发展方面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培养;二是实操能力,即英语专业人才专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
4.实践演练是检验方式。针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果,通过实践演练的方式是检验培养成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演练中,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并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而了解社会对英语专业实际的需求,并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岗位中,解决实际的需求。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针对上述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内涵,笔者认为,要加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紧紧围绕目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出发,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维度,并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技能培养和实践演练等方向和层次逐步推进。
1.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根据上述的不同层次需求,笔者认为,在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进行不同的定位,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见下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针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培养目标方面采用逐层深入的方式,从而全面提升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而不同的高校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上述的层次进行选择。
2.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其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实现目标的成败。而根据复合型人才要求,将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三个部分。其中,必修课程中分为专业必修、公共两个部分,公共必修包括计算机、思想道德、体育以及军事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主要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并为未来的专业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专业必修中包括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等课程,同时该课程的培养将决定英语专业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比较突出专业学科,并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专业选修包括中西方文化比较、西方文明史、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并主要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公共选修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体等不同课程,具有典型的通识性和广博性的特点;而实践环节部分主要包括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部分,主要培养专业人才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通过上述的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从而构成有机整体,实现多维人才的培养。
3.实践环节设置。实践部分作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实践形势和内容对学生适应企业未来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未来的就业做充分准备。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可充分借助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栏目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丰富英语专业人才的课余生活,并在实践中充分认识自我,并促进个性化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到相关的外贸企业、翻译机构等参与实践,从而将英语专业人才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中解决问题,最终将知识内化成为能力,将个人的素质转化为水平,以此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4.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作为引导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促进作用。而对于以往的评价来讲,主要是以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地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和引导,使得追求英语成绩成为主要方向。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英语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包括社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全新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才可全面和客观地反映问题。同时,为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方式,并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英语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入手,查看是否达到教学大纲需求;二是查看学生在英语专业知识方面是否宽泛;三是评价学生在逻辑思维判断方面是否有提升;四是看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并考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各种英语比赛;五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特别是在复合型专业知识方面与社会实践表现方面等。由此,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而通过评价,也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从而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更好地改进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四、结语
总之,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紧紧围绕复合型人才内容、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角度出发,对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等进行设计,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维度的英语复合型素质人才,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苏雷.新时期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嬗变——复合型转向多元人才培养模式[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4):91-95.
[2] 司顯柱,陈娟.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念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38-42.
[3] 肖友群,曾小荣,肖岚.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外国语文,2015,(5):138-142.
[4] 李淑梅,丁玲玲.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五维互动”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4):89-91.
[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