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_余淼 供图_马云公益基金会
特别报道 SPECIAL ATTENTION
乡村校长就是当地的教育部长!
——马云公益基金会首届新乡村校长论坛
特约记者_余淼 供图_马云公益基金会
“耕读传家”“晴耕雨读”曾经是中国乡村最美好的画面。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曾经过度的“撤点并校”,乡村教育在很多相对落后地区遭到了致命打击。乡村大地的沉寂,不仅仅是工业文明所带来传统农业文明的沉寂。乡村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野的牌匾、宗庙、石碑上刻有圣人的教诲、先贤的事迹;在乡村有坚守的老师和校长,承载着这一方土地礼仪、教养和文化的润养。乡村校长正如记者于7月份前往杭州参加马云公益基金举办的首届新校长论坛上马云所说:乡村校长就是当地的教育部长!
“中国有二十多万名乡村校长,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感谢你们,因为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坚持,让农村的孩子才会不一样,中国的教育会不一样,社会就会不一样”,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马云在典礼上的发言如是说,“我们没有资格为乡村校长颁奖,我认为今天是一个感恩仪式,对守住最贫困、最艰难地区的乡村教师和校长表达一点点我们的感恩之心。”
7月12日上午,由马云公益基金会主办的2017年新乡村校长论坛于杭州揭幕,首批入选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校长名单同时揭晓,20位入选校长每人将获得50万元发展基金,同时,马云基金会还将为他们组织国际游学、校长课堂,以及帮他们结成“乡村教育家”社区,共同探讨乡村教育发展模式等,供他们开拓教育模式,使乡村学校更具活力。
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重点关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领域。目前推进中的公益项目主要有“马云乡村教师计划”“马云乡村校长计划”,以及全新打造的“教育公益平台”。马云乡村教师奖每年出1000万元资助100名优秀乡村教师,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则投入2亿元表彰潜在的乡村教育家。马云认为,中国9000多万名孩子在乡村,如果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城里的教育再好,社会也很难进步。“帮助农村全面脱贫,我认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是必经之路,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更大的机会,迎接未来的挑战,必须从教育入手。”
在此次当选的校长中,他们各自的故事也感动和激励着每一位扎根基础教育的校长与老师们。
四川省喜德县李子乡爱心小学的罗承业此次当选校长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他已有近20年的校长生涯。年少时双亲过世,靠哥哥变卖家中所有财产才完成自己的学业。自小的经历让他明白大凉山彝族孩子求学的艰辛与重要性。回到家乡,最初在彝族小学代课的他每个月仅仅只有90元补助,在生活困顿与孩子和家长的挽留中,他选择了后者。借用村民的房子,贷款买地皮重新装修学校,校址从山上搬到山下,校舍从土房变成砖房,如今的李子乡爱心小学,学生人数已经由最初的73名发展到888名,专职教师24名。且成绩在全县民办小学中居于前列。
赵银凤,一个嫁到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大森店村的媳妇,一个只有12个学生的教学点负责人,在学校面临撤校的时候保留住希望的种子,而且将其发展为143个学生的绿色校园,同时把整个村庄的828个村民也纳入基础教育的对象。她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信念,她办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而是整个乡村教育。
马云说,“中国有9000多万乡村儿童,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并不在他们的身边,决定这9000万孩子未来的是370多万乡村教师,而对于乡村教师来讲,校长好不好非常重要,决定370多万乡村教师成长、发展和命运的是中国20多万乡村校长。在中国的发达城市,一个校长可能就是校长,但是在偏远的农村,一个校长就是一个地方的教育部的部长。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偏远山村的教育,乡村校长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7月13日的新乡村校长领导力课堂上,马云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如此关注乡村校长的原因。他表示,自己一直关注中国的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如果一直得不到长足进步,未来的中国不管多强,城市发展多好,但最终决定国家先进程度的是最薄弱的地方。面对农村9000多万学生,不可能实现一对一帮教,但决定9000多万学子命运的是370多万乡村教师,而决定370多万乡村教师去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乡村的校长。
获奖校长一同合影
在前几年进行的调查中,乡村教师还有410多万,但仅仅几年时间就流失了近40万人,只剩370多万名。马云表示这些离开的老师有60%是因为校长。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途,校长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老师找到希望和前途,老师有了希望和前途,学生才会感受到希望、梦想和意义。
之前“大跃进”式的“撤点并校”,导致乡村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为艰难。每一名乡村校长事情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小地处海拔4800多米、野狼出没的荒野上。很多学生家离学校来回就是整整一天的行程。这里学生们读书意愿不强,路途上的安全,让校长嘎松扎西费心费神。但他用十几年的坚守,殚精竭虑为几百名牧区儿童打造了一个让他们放学“舍不得回家”的学校。留住学生才能留住牧区未来的希望。
一个校长,如果做好,二十年时间,至少会影响两百名老师。每一名老师在教学生涯至少可以影响两百名学生,如此反复,整个乡村教育体系就会好起来。
记者在此次论坛就校长成长机制的问题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教授。他回答:对于校长方面的培养,台湾在这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的学校规定,首先要有五年以上的任教经历,然后在两个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经验,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就可以上报备案,出现空缺时,然后再竞争上岗。这就是一个明确的制度保证。所以他特别希望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校长培养制度和标准上面做一些有价值的探索。
在新乡村校长领导力课堂上,马云谈到了这个问题:“中国没有一个学校是专门培养校长的,或者说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没有校长培训班。我同阿根廷教育部部长也交流过这个问题。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当校长一些基本应该具备的领导力、管理能力做出相应的指标来就好了。我们很多校长财务没学过,HR人事管理也没学过……他们都是从普通老师开始干起,很多年以后,上级领导觉得这个人还会讲两句话,口才也不错,又能响应政府的号召,那就当校长吧。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应该如何当好一名校长。”
所以此次马云公益基金会是在做一种尝试。从源头出发,去探索如何培养一名好的校长,找出中国乡村校长的培训体系、领导力培训体系,从而形成一种可以移植的模式与方法。
马云表示,现在公益基金会已经在调研一些模式的可行性。中国有很多刚退休的优秀校长,身体健康,充满干劲。他希望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在寒暑假的时候,对乡村校长进行全方面的脱岗培训。同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马云说,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哪里的模式和经验更适合国情。但应该先行动起来,首先将第一批获奖的校长送出去,不行动停留在纸面上永远干不好一件事。
这次入选校长还将参加“国际游学”,赴世界知名学府就管理方式、办学理念、教育模式进行深造和研讨,在文化融合中开拓视野,提升理念。基金会希望校长们通过国际游学,将国外教育中让孩子从应试知识以外学到的“为人道理”、从音乐美术这些“副课”上学到的“创造力”,带到中国的乡村去。
马云说,教和育是两码事。乡村教育可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最佳地点,最薄弱的地方越容易突破。城市的应试教育实行多年,虽然很多学校讨厌,但巨大的惯性使得根本停不下来。乡村的教育资源在应试方面没法跟城市比。但在育人方面是可以多下功夫的,育是一种文化的润养。培养孩子们会玩、能玩、爱玩,让孩子们保留创造性,这对未来很重要。
未来已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已开始全面渗透我们的生活。很多旧的职业会消失,但同时也会诞生很多新的职业。机器可以像人一样学习,但人不能像机器一样去思考,人是有价值观、信仰和情感的。
如果教育一直把学生按照机器的思路进行培养,那么如很多科技大咖所说未来60%的人没有工作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你能干的机器干得比你好,而且还没有薪水。教育绝对不是比谁知识学得快,而是比如何把知识消化、转变成自己的力量和创造性。
马云表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智商、情商和最容易被忽略的爱商。在智商方面,现在绝大多数的人是差不多的。但情商是靠玩出来的,是吵架吵出来的。没情商的人,知识学了很多,不会跟人家聊天交流,不会交朋友,不会找人帮忙,不会去帮别人忙,有什么用!而爱商是对文化、对天下、对大众的思考,多陪父母,多参与公益活动,多做有益于社会的点滴小事。这样的孩子才会有担当精神,敢于正视过去,敢于面对今天,更敢于想象未来。
现场手记
此次前来杭州,感受到了马云公益基金会对乡村基层教育者崇高的敬意,有一个细节尤其深刻。在7月13日的新乡村领导力课堂上,先由两位优秀的校长在讲坛上进行经验分享。我习惯性地去寻找马云的身影,找了半天才发现马云坐在第一排的最角落,手里拿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正在认真地记录着什么。作为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和最富有的人物之一,马云让我看到了一种对知识、对教育的尊重和谦逊。
未来在飞速发展,但最根本还是人的进步,知识无止境,但向学之心需常有。“天地君亲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尊师重道的国家,对老师尊重、对教育尊重、对知识尊重,是我们民族绵延至今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应该去找回的遗失。
现场一位教育专家说,目前国内的教育公益大多还处于1.0版本,希望看到2.0版本的教育公益。从向教育捐钱转向更专业的捐助。把捐资金和捐优质的课程同实施课程的教师培训相结合,点燃教育者的教育梦想,转变教育者的理念和方法。马云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对记者说,马云公益基金会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