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农林和
螃蟹趣话
文/农林和
古人有诗云:“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明代的一位钦州知州林希元在他的《秋日遗兴》一诗中,则以“滴酒香时螃蟹鲜”的诗句来描绘食蟹之乐。
螃蟹,其胸部和背面盖以坚硬的甲壳,头部有附肢五对。犹如利箭,既可取食、步行,又能与敌人和同类搏斗,故有“身穿铁甲衣,十指如箭支”的绰号;它一旦离开了水,呼出的空气连同鳃腔里的水份一起喷吐出来,形成了许多泡沫,将其煮熟打开胸部,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膏脂,凝成桔红色,晶莹透彻,犹如名贵的琥珀,故人们说它:“胸中藏琥珀,口吐夜明珠。”
螃蟹在地上不能向前走和后退,只能“横行”。正所谓“眼前道路无经纬”。因此常被人们借作“横行霸道,作威作福”的象征。它性格好斗,和同类极不友好,互相残杀,往往打得腿断腿折,但失去“手足”者,却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头被砍断还能再长出来的那样,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长出新的手脚来。螃蟹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的一对“棒棒”眼构造奇特,可以随意转动,既能突出来“眼观六路”,又能遇到危险时回缩到眼窝里。有时遭受不幸,一只眼睛被弄坏了,还可以很快又长出一只新的来,确是奇妙之极。
螃蟹的生活习性也很特别。它在淡水里生长,繁殖时要到很远的海洋去。每年秋、冬之际,它们成群结队在浅海中“旅行结婚”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故有“秋风响,蟹脚痒”之说。
螃蟹,与鲍鱼、海参媲美,享有“水产三珍”之誉。由于其具有“满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之美,难怪历代文人雅士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或吟之以诗,或绘之以画,或著之以文。唐代皮日休的“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将螃蟹之形态勾勒得惟妙惟肖。李白的“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人持螯举觞之情形跃然纸上。宋代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瘾,留下了以诗换蟹的佳话:“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指尖蟹,“团”指团蟹)。南宋陆游的“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则将蟹之美味与食蟹的乐趣刻划得入木三分。清代曹雪芹的“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的诗句,将蟹肉嫩、脂香、味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他在《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内咏蟹和食蟹的场景、更是栩栩如生。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科学证明,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游离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将其宰杀后,配以姜、葱和食醋等佐料,可蒸、焗、炒、炸,做出多种鲜嫩、香脆、清爽可口的菜肴。“清蒸瓤羔蟹”就是华南菜中的“十大海鲜”之一。它是一味最令人流涎的蟹菜,素有海鲜之鲜的美誉。
“清蒸瓤羔蟹”是广西钦州市之名肴。该市依傍钦州湾,这里是北部湾的内湾浅海,又是内河钦江和茅岭江的出口,海水温和,浮游生物多,十分适宜海蟹生长。这种海蟹,背面甲壳多呈青绿色,所以人们称之“青蟹”。明代嘉靖年间的《钦州县志》记述:这里的螃蟹“四时皆有,食之香腴,与他处异”。钦州螃蟹,个大、体肥、肉鲜,其蛋白质的含量可与鸡肉瘦猪肉媲美,而胆固醇却比鸡蛋低,故名列蟹类前茅。“三月螃蟹当只鸡,十月螃蟹火烧坡”。每年的春、秋,是吃蟹的最佳时节。这时候的螃蟹,公者更肥,母者发育成熟,卵巢红色的脂羔蟹,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海鲜。“清蒸瓤羔蟹”就是选用这种螃蟹做成的,该肴保持全蟹原状,形象逼真,色、香、味、型俱全,蟹肉嫩滑。甘香爽口,鲜甜清雅。
螃蟹不仅可以制作美味佳肴,飨人们之口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蟹肉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散血、滋阴;壳咸凉,有清热解毒、破瘀消积、止痛之功。现代医学发现螃蟹有降血压、消水肿和催奶等功能。患接触性皮炎、漆过敏:用海蟹煎汤,洗患处,或捣烂涂患处;产后血闭:蟹壳研末,冲酒服;无名肿毒:蟹壳5克,穿山甲10克,皂角刺7枚,焙干研末,黄酒(糯米酒)冲服;跌打损伤:蟹壳1个,黄瓜子10克,研粉,黄酒冲服;腰扭伤:蟹壳烘焦,研末,每次25克,日服2次;冻疮:蟹壳适量,煅成灰,麻油调匀外敷;解热除烦、治热疾:螃蟹1只,同生地或冬瓜适量,煮汤食用;治乳腺炎:蟹壳焙焦研末,黄酒冲服,每次5克,每日3次,连续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