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朋友问小编,为什么经典文章读了不少,但写起作文来还是感觉吃力呢?比如写景状物的作文,怎样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既形象又生动呢?听说濮家小学的读写课堂上来了两位作文魔法师,他们将向小朋友们传授写景状物的神奇秘诀,到底是什么秘诀呢?别急,小编专门采访了两位老师,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学科带头人,江干区名师,江干区精锐教师,浙江省普通话测试员。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浙江省教师基本功大赛及省市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获得者。从教二十余年,坚持走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致力于语文“留白”课堂、儿童阅读及写作等领域的研究。
中学高级教师,荣获“温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教改之星”“江干区优秀班主任”等殊荣。在杭州市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执教省、市、区级观摩课、研讨课四十余节,撰写的课题与论文都曾获得省级和市级一等奖。努力追求“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
小编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很多小朋友都有一个问题,读了那么多的名家名篇,轮到自己下笔就开始犯难了,这可怎么办呢?
鲍老师
严格来说,未必书读得越多,文章就一定写得越好,要想使习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需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心领悟、举一反三。
李老师
没错,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通常有详有略,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同样应该有详有略,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精读经典段落,深入探究,然后反复地练习模仿。这样的精读与仿写相结合,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
鲍老师一篇写景佳作,就是作者要把眼里的自然美景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但是仅仅写看到的景物往往不足以达到这个目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写景状物的秘诀,那就是“联想”。简单来说,就是先描写看到的景物,再展开联想,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更生动,更具体,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小编鲍老师的写景秘诀是联想,李老师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李老师我的秘诀概括来说也是联想,但联想的角度和鲍老师有所不同。鲍老师的联想是从物到物,能够使景物的形象更具体更生动,我的联想则是从物到情,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景物当中,赋予景物独特的神韵。
小编这么说,只要掌握了两位老师的写景秘诀,小朋友笔下的景物就可以“形神兼备”了呢!
小编原来要提高习作水平,不仅要多读,还要精读。那么从读到写,有什么秘诀可以让小朋友更快掌握写作的要领呢?以写景作文为例,是不是把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写下来就行了?
④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⑤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接下来,鲍老师和李老师将分别以两篇写景文章的经典段落为例,亲身教学,教小朋友们从精读到仿写,一步一步习得写景状物的联想秘诀。
第一堂课:从“看”到“想”,深化形象
授课老师:鲍老师
授课班级: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万家校区四年(2)班
课文选段:濮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五花山》
《五花山》节选
薛卫民/文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__________;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_________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_________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_________ 。只有松柏不怕秋霜,_________ 。
鲍老师上面一段文字是课文《五花山》最精彩的段落,但是我故意把每个分句后半部分的内容藏起来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前半句,想想下面的句子分别放在哪一处最合适,然后把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将段落补充完整。(答案见下页页脚)
①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②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鲍老师让我们一起对照表格来看看其中都运用了哪些联想吧!
鲍老师看了这组由形到神的延伸,大家有什么体会呢?
学生1一段用了排比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些分句的前半部分都是写人的眼睛能看到的颜色,后半部分写人脑海中联想到的画面。
学生2本来我对这些颜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比喻,感觉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
鲍老师同学们的发现很了不起,作者不仅写出自己看到的,还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了自己联想到的美好画面,同时用排比句式将这些精彩的语句连接了起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学 生这样写能让描写的景物更加具体,感觉整个画面一下子生动起来,显得活灵活现,一点也不枯燥。
鲍老师
没错!作者把看到的五花山和想象中五花山的形象结合起来,五花山就不再是一座静止不动的山,而是活灵活现的,感觉像是亲眼见到一样,山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变化的、梦幻的、令人神往的,很有生命力的样子……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写了一篇关于山的写景作文,把自己写的山和《五花山》里的这段文字对比一下,你觉得自己的文章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
上页答案:②①④③⑤
学 生我把我所看到的山的整体样貌写出来了,但是没有加入联想,感觉平淡乏味,不生动,应该再写上自己联想到的事物。
鲍老师同学们特别会反思。如果只写看到的,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无味;如果只写想到的,文章又像是童话,显得虚幻、不真实;把看到的景物和想象的画面结合起来写,文章才会既真实又生动。因此,在写景的时候加入联想,是这段文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先写看到的,根据看到的展开合理的联想,会让文章更有神采,更加生动。
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对比自己的写景作文,抓住你最想写的某个景物的特点,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在第一篇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更加出色!
生生不息的山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万家校区四年(2)班 程泽杉/文
选段一
秋天,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一片片叶子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为大地铺上了彩色的地毯。树上的果子都熟透了,橙色的橘子、红澄澄的苹果、火红火红的柿子点缀着枝头,让大山满是丰收的喜悦与生气。
金黄的小扇子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成了金黄色的地毯。
好似泼洒了彩色颜料,染红了大片山岚,红色的落叶又给大地铺上了红地毯。
犹如一盏盏色彩不一的小灯笼,仿佛正等着我们伸手把它们请走呢!
选段二
冬天的山,也有特别的味道。下雪啦,当你向上远眺,山顶一片雪白,是那么神秘又纯洁。在腊梅开花的时候,一朵一朵的小花绽放在枝头,是那么美丽,偶尔还有香味远远地飘过来,令人回味,让人雀跃。
仿佛在仙境中,一位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为我们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犹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仙女。
腊梅仙子正围在它身旁,几朵成丛,亲密地聊着天,笑说着,暗香浮动,蕴藏生机。
绝美的黄山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万家校区四年(2)班 钱伊蕾/文
选段一
登上白鹅岭,咦,那是些什么?原来那是在“仙山”边漂泊的云,层层叠叠,飘来飘去。转过身来,一块仙桃般的山石在云中若隐若现,这就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石头,亦称“飞来石”,看着亦真亦幻,美得引人遐想。
远看,亦真亦幻;近观,它的顶尖泛着红光,就如熟透的仙桃。我想,它一定就是从王母娘娘的寿宴中飞落到此,让我们共同分享它的甜蜜的。
选段二
到达光明顶,眼前顿时一片明艳,云雾飘荡着,似乎把整座山都包围了。但风把云海都吹散了,消失了。这时,对面出现了一座绝美的山峰,它就是莲花峰。作为黄山第一高峰,它峻峭高耸,小峰簇拥,让其他山峰黯然失色,有一种令人惊艳的美。
如同梦境的云雾。
宛若新莲初绽,欣然开放,气质高贵地亭亭玉立于群山之中。
第二堂课:融入情感,形神兼备
授课老师:李老师
授课班级: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万家校区四年(2)班
课文选段: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的野》节选
曹敬庄/文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战。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李老师同学们跟随鲍老师学习了《五花山》一文,知道了写景文章的秘诀,就是把看到的、想到的景色写下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索溪峪的野》的精彩选段,一起来探索作者曹敬庄是怎么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景色写下来的。读文章的标题,很显然,作者是围绕一个“野”字来描写索溪峪的。选段主要描写了索溪峪的山之“野”,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野”字来形容索溪峪呢?
李老师“野”字妙在何处?濮家小学的同学们有独到见解。
学生1“野”字本来带有贬义,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很野蛮,就是指责他不讲道理。但在这里“野”却是褒义词,是天然、美好的意思。“野”字相比于其他描写景物的形容词,更特别,更有个性,就像形容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一座山具有了灵性。
李老师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拟人、比喻的表达手法,写出了山的“野”表现在“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山的野?作者通过联想融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让我们来看看“山的野”能拓展到哪些方面吧!
学生2索溪峪的山处处透着惊险。“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感觉像要掉下来一样,令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百丈峡”,听到这些名字,就让人感觉恐惧、颤栗。
学生3索溪峪的山很多,有一种磅礴的美。它“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看起来十分壮观。“十里画廊”“西海峰林”这些名字,听起来很有气势,“令人浩气长舒”。
学生4索溪峪的山还有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野性美。有的直插云天,有的横拦绿水,有的旁逸斜出。或直或横或斜,想怎样就怎样,很任性。
李老师作者不仅描写出索溪峪的山的千姿百态,还运用联想,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这是因为当作者置身索溪峪时,他内心向往自由、向往生机勃勃的生活的欲望被点燃了,所以在他眼中山充满了“野”,这是典型的借物抒怀、借景抒情。这样写的好处是将作者的情感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于一体,赋予景物独特的个性和神韵,让文章更有深度,形神兼备。
李老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哪些地方?你能否用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字描述你所熟悉的风景呢?连一连,看看下列的景点有什么特点。
李老师答案就在接下来的作文仿写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将独特的感受融入自然风景中的吧。
西湖的“静”
周赋知/文
在湖面上游戏的鸭子是静的。它们一会儿说悄悄话,一会儿美美地洗个澡,可欢快了。它们迅速地游着,翅膀还时不时地拍打水面,水面荡起涟漪,可还是静的。有时候,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还会排成一队,不停地绕圆圈,这样一轮“明月”就出现了,可西子湖还是静的。还有的时候,它们一下子分散开来,随心所欲地玩耍,有的躺在水面上,有的将头钻进水里,还有的在翻跟头,但湖还是静的。
点评
本段从鸭子入手,看似是在写会发出声响的事物,实则是将西湖的“静”进一步地突显了出来,以动写静,别出心裁。把鸭子的各种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这种“动”与西湖的“静”形成反比。同时,在每句话的末尾都点上一句“湖还是静的”,形成一种委婉、巧妙的转折。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是静的,只有自己的心波在荡漾,何止一个“美”字了得。
乌镇的“慢”
梅皓哲/文
风吹过小河,河上的小船里,船夫慢慢划桨,河水缓缓流淌,小河宛如一位少女,小步翩翩而来。蜿蜒曲折处,两条河缓缓相交,仿佛少女遇到一位慢慢踏步走来的俊郎,于是与他踱步慢慢前行。一阵风吹过,小河漾起波纹,河边杨柳也轻轻摇摆。小鱼嘴向河面一张,水面就起了一圈圈涟漪,如同莲花层层开放。乌镇的水,就是那样轻柔,那样舒缓地流淌……
点评
作者围绕乌镇“慢”的特点,从舒缓的河水、温柔的风着手,通过仔细的观察与细腻的描写,将所见、所感到的乌镇之慢娓娓道来。结构清晰,时时点题,对每一处景皆有自己的所思、所悟。语言优美,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传神地表达出了乌镇的“慢”,让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悠然、闲适之感。可见小作者已将自己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到了文字当中,实属佳作。
内蒙古的“粗”
谢哲昊/文
风景是“粗”的。你看,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那么的粗犷,那么的壮观,仿佛这苍穹之下,只剩下了这片草原,这片绿色;植物是“粗”的:它们有的一簇接一簇,镶嵌在绿地毯上,有的星罗棋布,散落在草原上;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狂野地奔驰着,宛如一股股黑色的旋风;原本可爱、乖巧的羊儿,现在也变“粗”了,正发疯似的吃着青草,一群群就像白云从天而降,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远处的河流“粗野”地咆哮着,就像一条巨龙。
点评
小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内蒙古独有的神韵 “粗”。文章开篇阐明自己对“粗”的理解是无限的宽广和无限的辽阔,一步步深入表达自己对“粗”的理解,然后从风景的“粗”来具体描写。以“粗”贯穿整段,语言简洁,一气呵成,一股内蒙古草原之风扑面而来。
三亚的热
裘子轩/文
沙滩上是热闹的,上面人山人海,有来玩水的,有来做生意的,还有来保护游客安全的……因此,沙滩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时不时加入商家叫卖时的吆喝声。一进到沙滩上,真是热闹非凡,感觉好像进了狂欢节的现场,混杂着各种声音。
那里的人也很热情。只要我们一路过饭店门口,里面的人马上出来问要不要吃饭,还告诉我们这里可以优惠。不光是这些,我们中有一人走散了,他回来说:“多亏了当地人,先把手机借我,看我没打通,不但安慰我,还送我回来。”我们听完以后,也是很感动。
点评
三亚给人最初的印象就是阳光、沙滩、高温。小作者以“热”概括表达自己对三亚的印象,实在巧妙。整段结构清晰,层层推进,对“热”的理解也是步步深入。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浓浓的三亚“热”。在这样的环境中,最终作者自己也不禁受到感染。文章不仅描写了三亚的风景,更是把自己情感融入其中,可谓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