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朱棣(又被称为永乐大帝)在1402年登基之后,开始扩展中国的影响力,派遣使者前往亚洲的各个地区乃至更遥远的国度。从1405年开始,他启动了七次兼具探险、外交和商贸使命的航海之旅,任命一位名叫郑和的官员负责指挥。这些航行抵达了南海与印度洋的每一个重要港口,还到访了印度尼西亚、锡兰、印度、阿拉伯半岛与东部非洲。尽管郑和并没有参与所有的行程,但他掌管全局,还经常将他的舰队拆分开来,派遣一部分船只前往不同的方向。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会面大都是和平的,但是在锡兰、索马里和阿拉伯地区也发生过武装冲突,舰队在今天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附近还曾多次遭受袭击。
?
前往非洲的使者
在他的第六次远航途中,郑和到访了东非,并且在明朝朝廷与马林迪、蒙巴萨、基卢瓦、桑给巴尔和达累斯萨拉姆等政治中心之间建立了官方的关系。
卑微的出身
郑和正在主持第一次远航的出发仪式,他出生于中国边陲云南省一个村落。尽管身份卑微,甚至还是一名太监,他却成为了一位外交家、朝廷官员和海军战略家。
尊重不同的信仰
远航队于1409年在锡兰树立起一座纪念碑,碑文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表达了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尊重。
神赐的礼物
在他的第四次航行途中,郑和获得了一只长颈鹿作为送给皇帝的礼物。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见过这种动物,它被当作能够带来好运的神兽“麒麟”献给了朱棣。
亲历之作
通事(翻译官)马欢参与了第四次、第六次和第七次的远航。他在舰队停靠的地方展开旅行,写下笔记,返回中国的时候,便将这些记录内容创作并编纂成书。在第七次航海的行程中,他还是从卡利卡特被派往麦加的七名中国使者之一。
占城的华人
郑和十分惊讶地发现了一个早已生活在占城的华人群体。当地的统治者欣然向明朝皇帝缴纳贡品。
海洋中的航道
中国的地图绘制者们制作了这些详尽的海图,以供郑和麾下的领航员们使用。领航员们则通过罗经方位与恒星高度的测量值来进行导航。
中国宝船
在1403~1407年,中国明朝皇帝朱棣下令修造或改造了1 600艘远洋船舶。其中有一批巨型的“宝船”,多艘被编入郑和的舰队之中。宝船较以往的船只更加巨大,迄今仍然算得上造船史上最大的木制帆船之一。宝船的风帆由红色丝绸制成,船身上雕绘着兽首与炯炯有神的龙眼,精心设置的奢华船饰足以令每一个见到它们的人感受到中华帝国的权威与力量。宝船的货仓之中储藏着大量用于贸易的丝绸和瓷器,返航中国的时候则运回大批贡品。我们有关这种船舶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考古发现的证据,例如1962年在南京明朝宝船厂遗址中发现的一根舵杆。
现代复制品
中国南京的造船工人在昔日宝船厂的原址上,重新制造了一艘60米长的宝船复制品,巨大得足以容纳400人。
宝船舰队
据信最大的宝船长约122米,最宽约51米。数千人随同郑和远航,其中包括驻外使节、部队官兵、秘书、笔译者与口译者、医官、在到访国家采集草药的药物学家、占星家与堪舆家、厨师以及在航海期间能够修理船舶的船工。
海上巨人
宝船令后来欧洲探险家使用的轻快帆船与大帆船黯然失色。哥伦布和达·伽马所有的船只加起来,仅用郑和远洋舰队中一艘船的一层甲板即可全部容纳。
中国的罗盘与海图
中国的航海者们使用由漂浮在水面上的磁针制成的水浮式指南针,以及提供罗经方位并指示地标的海图帮助航行。纬度则是通过运用一种简单的测量木板“牵星板”对北极星位于水平线上的高度进行测量来确定的。这一工具在宝船航海中第一次得以使用。
技术传承
平底帆船是一种大型、平稳的船舶,最早由中国人在11世纪制造出来。郑和的宝船正是基于传统的平底帆船设计与制造工艺。这些设计与工艺在当代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中依然被运用。
多变的观点与优先事宜
1424年,朱棣驾崩,他的儿子朱高炽登基称帝。他的第一项政令便是取消了宝船舰队的航海计划,命令水手与船工立即返回家乡。当他于1426年逝世之后,其子朱瞻基即位,撤销了先皇的决定,重新启动了航海行动。1431~1433年,郑和最后一次统帅舰队出海远航,整个舰队由300余艘船组成。此行之后,航海大业全面停止。
紫禁城
在宝船舰队航行海外期间,朱棣将中国的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他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这是一座集宫殿、花园、庙宇与庭院于一体的奢华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