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中交往意愿的研究

2017-10-28 06:10张丽娟刘文仙刘小溶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新疆大学生

张丽娟 刘文仙 刘小溶

摘 要: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区域,只有各民族平等、友好、相互尊重地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工作才有实效。文章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对大学生如何看待民族团结交往及其交往动机、交往对象、交往环境、交往内容、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其民汉关系整体上是良好的,大学生在民族团结中也有交往的意愿,但是这种交往交流主要以学习和学业为主,高校应该创造更多跨族际的生活接触,让学生的交往深层次化,实现彼此交融。

关键词: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交往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1-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09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区域,民族团结关系着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高校承担着为新疆的社会建设输送高级人才的重要责任,大学生的民族交往意愿直接影响他们在校园和步入社会后,对待不同民族人民群众的态度,关系到新疆的民族团结、社会和经济发展,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

文章以塔里木大学为例,采用匿名问卷方式主要对大学生如何看待民族团结交往即不同民族跨族际的交往及其交往动机、交往对象、交往环境、交往内容、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13份,有效问卷498份,有效率97.08%,调研对象中汉族学生占48.31%,维吾尔族28.22%,回族12.5%,哈萨克族8.4%,蒙古族0.85%,柯尔克孜族1.61%。

一、大学生对民族团结交往的看法及动机分析

调研学生中51.69%的人认为所在高校的民汉关系很好,48.31%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民汉关系比较好,但还应该加强深层次友好团结。在让学生选择聚居地时,汉族学生中52.6%的学生选择汉族聚居地,14.4%选择民汉杂居的地域,33%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好,无所谓”,民族学生中只有9.8%的学生选择汉族聚居地,27.87%选择本民族聚居地,29.51%选择民汉杂居地,31.14%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好,无所谓”。这说明高校的民族关系整体上态势良好,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将来就业和定居方面还是以本民族和地区的条件为主要依据。

在“是否愿意和其他民族的同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沟通、交流交往”这一问题上,调查对象全部给予肯定回答,说明大学生整体上对待民族交往问题是正向的,积极的,但我们发现问及“如果您愿意和他们交往,你会主动去和其他民族交往么”,25%的学生(8%为少数民族,17%为汉族)表示自己不会,而是等对方来找自己,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愿意和其他民族主动交往的因素中“有利于自己学习其他民族语言”占第一位,“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工作内容”排第二,“其他民族很友善”和“对他们的文化传统习俗感兴趣”紧随其后,同时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的族际交往动机因素又有所差异,汉族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工作内容”为动力愿意和其他少数民族同学交流交往,比例高达66.67%;而民族学生主要以“有利于自己学习语言”为动力,比例高达78.69%,这说明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跨民族交往需求是不同的。

二、大学生民族团结交往的对象及环境

在交往对象和环境上,不论哪个民族,诚实可靠(81.35%)、有共同的兴趣爱好(50%)都是大学生们选择朋友的必备条件,而考虑同一个民族、同样的宗教信仰和相同的风俗习惯因素的人群只有3-5%。87.28%的学生认为本民族的同学比其他民族更好相处,在平时交往接触最多的其他民族排序中,我们发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跨族際接触最多的是汉族(42.62%),其次是哈萨克族(18.36%)和柯尔克孜族(16.63%),而汉族学生接触最多的少数民族依次是维吾尔族47.36%,回族31.57%,哈萨克族14.04%,这可能和上述三个少数民族在新疆的基数本身就比较大有关。对这些跨族际交往的学生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这种交往行为的平台多数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创造的(50%),学校组织进行的占到30.51%,而对方主动找自己的则为10.17%。

三、大学生民族团结交往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在交往内容上我们发现大学生跨族际交往接触中主要以学业为主(44.07%),兴趣爱好和工作次之(28.81%、26.27%),娱乐和语言文化排在最后(各21.19%);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在跨族际交往的谈话聊天内容中,以学习(79.66%)、工作(12.37%)为多,而未来(3.6%)、个人情感(2.6%)和家庭(1.77%)内容较少。

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之间交往可能会相互影响,并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68.64%的学生认为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24.57%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同时在被调研的大学生中有80.51%的学生有其他民族的朋友,其中三个以上朋友的占到39.83%,而有不同民族知心朋友的大学生仅占调研人数的39%,说明大学生的跨族际交往还仅停留在浅层次,这与问卷调查“如果你心情不好,想找个人聊天,同时有两个好朋友和你关系一样好,一个是本民族的,另一个是其他民族的,你会找谁”的结果相似,52.54%的学生选择本民族朋友,这也与跨族际交流谈话的内容调研结果相符。

调查还显示,不愿主动和其他民族交往交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语言沟通障碍(41.68%),缺少沟通和交往的机会与平台(28.67%),认为他们不友善(14.4%),其他(15.25%)。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影响民汉和谐交往的最大障碍是语言(37.29%),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分别是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价值观、地域、教育水平,而职业和经济水平被学生们认为不会影响族际交往。

综上可见,新疆高校的民汉关系整体上是良好的,大学生在民族团结中也有交往交流的意愿,但是这种交往交流主要以学习和学业为主,高校应该在学生学习互助交往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去边远落后民族地区的就业引导,让他们在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经济社会的大潮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此外,高校还应该创造更多跨族际的生活接触,让学生的交往深层次化,实现彼此交融。只有让学生彼此加深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友好团结,让各民族大学生彼此成为学习上的好帮手,生活上的知心人,促进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颉欢.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1.

[2] 李斌.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3(3):69-75.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新疆大学生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