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2017-10-28 19:40马世民
神州·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师生创设教材

马世民

摘要:创设有效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深入钻研、精心设计、努力探索。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灵活设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积极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做到学以致用,就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使学生身心愉悦并且为之入迷。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下面我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创设

1.灵活多样地使用教材

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迫使他们这样做。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应做教材的主人,做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也就是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它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另外,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只有教师发挥教育智慧,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教材,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深入浅出地、积极主动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建立。

2.联系实际生活是创设情境的基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结构,我呈现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生互动是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关键

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互动的价值,开展好师生互动,真正使互动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动学习中,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在互动学习中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教师在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要時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促进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是帮助者,时而是激励者。

4.提出的问题要适时适度

有智慧的教师总是在最该提问的时候提问,能准确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所谓提问的最佳时机,就是指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发之时,教师课堂提问必须捕捉最佳时机,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彰显教师的提问智慧,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在学生疑难处设问,学生有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另一种是学生自觉无疑而实则未知之处。对学生自觉无疑而实则未知之处,教师就要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所谓问题适度指包括问题的开放度要适度、难易要适宜、题量要适量。“度”的把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深度,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问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提问的“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否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但是开放度太大,问题不着边际,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浪费大量有效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玄奥,则学生无从动脑”。难易适度指的是问题的难度要适宜,难度既不能过大,让学生无从着手,又不能过小,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失去探究的价值。难度的大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取决于学生探究能力的高低。当学生探究问题有困难时,老师可给予引导。具体策略是一提供学习背景,给予学习方法与策略上的指导,也可以采用分层探究的方法,将大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降低探究的难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麻辣师生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