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2017-10-28 17:58南琴
神州·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词句德育课文

南琴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径,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不能影响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关注文本教材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对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把握,找准德育切入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灵魂与思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学

在新形势背景下,德育教育呈现着新的要求与特点,教育对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开拓德育教育空间,创设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环境,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结构的构建淡化了各学科的界限,强化了课程内容的综合衔接,强调德育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适当纳入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分析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的主要部分就是爱国主义,这也是思想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初中语文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这一德育资源,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也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使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②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和汉语言文字的情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创造性,如汉字的字形会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善于发现汉字的美感,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对亲情的描述,如《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这些文章不仅有恰当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还有对父母的爱和感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感受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继而理解父母,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路径有许多:第一,利用关键词句进行渗透。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可以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句子或词语,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文章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以课文《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从“笑”字着手来鼓励学生进行分析,课文中多次出现“笑”,孔乙己总是在笑声中来、从笑声中走,但第二次时他是在笑声中用手“走”出来,文章用“笑”来衬托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深受封建制度的毒害,十分麻木。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中进行学习,能够明白孔乙己悲惨命运主要源于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进而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借助积累词句与感悟语言进行渗透。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按照“文道统一”的原则,有机统一德育教育与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选择恰当的角度引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与德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点拨推敲一些警策性的句子或揭示文章情感的重点词句[3]。如讲解《智取生辰纲》时,教师选择讨论、阅读、听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对课文词句进行反复斟酌,认识到杨志警惕、善疑、精明的性格特点,对杨志不善处理关系与不善带兵的弱点进行理解。在具体教学中可鼓励学生通过分角色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利用讨论和点拨的形式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写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刻认识和了解四大名著,激发学生热爱文化遗产的情怀。

第三,通过指导朗读进行渗透。古语云:三分诗、七分读。在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可适当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轻重缓急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品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学习课文《苏珊安东尼》时,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品读文章中最感人的段落,如有些学生选择“法庭斗争”辩护词的片段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鼓励其他学生注意其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情等,然后要求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说,德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就是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相互激发、同步运行,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作者同悲同喜,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受到思想教育。

第四,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渗透。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然后实施德育教育[4]。以《海燕》为例,讲述文中“烟”和“愁”的情感关系时,先让学生谈谈对“烟”与“愁”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其特点,与哪些东西类似,开拓学生的思路;然后提出相关问题:①作者如烟的思念是什么?②作者在海外愁的是什么?这时学生会感到豁然开朗,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请回与绵绵的思乡之情,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又如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中国在七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面貌?当时的中国人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然后导入该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了解到“中国的脊梁”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意义,掌握鲁迅杂文的讽刺手法与语言技巧的运用,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

结束语:

总之,德育教育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育人和教书属于统一的过程,德育教育与各学科教学之间处于相互渗透的状态。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渗透德育教育,如利用关键词句、借助积累词句与感悟语言、通过指导朗读、创设问题情境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凤群.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12:223.

[2]牛力.让德育之花绽放语文课堂——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5,25:131.

[3]刘毅.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75.

[4]梅舒琳.品语悟理 以情感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党史文苑,2012,06:78.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句德育课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