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柠柠
15岁的我,像一只困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正是晚饭时间,同学们踩着铃声冲向食堂,打饭、打水回宿舍。学校三面环山,山上是学农基地。上中学后的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不定期地在山上劳动,播种和收获黄豆、花生、油菜。但是这个学期,我不用再去劳动,因为上初三了。
“初三”和“毕业班”,是两个令人紧张的词。
我烦躁不安,因为我向班主任请假回家,却被拒绝了。
至今还记得当时老师的样子,他板着脸对我说:“认真读书,没事不要随便请假,才星期三!”
处在执拗而任性的年纪的我,是不会理解老师的苦心的。看着老师走向食堂的背影,我几乎绝望了。班主任年纪不大,非常敬业。他的宿舍与教室只有一墙之隔,要从他的眼皮子底下“逃跑”是不可能的。
我想回家,想吃母亲做的热饭热菜,想在自家的热被窝里好好睡一觉。我们班的教室在二楼西头的最后一间,学校依山而建,从教学楼一楼去食堂,要走十几级台阶。食堂前面有一个花坛,花坛紧挨着教学楼,比二楼的教室只矮一点点。我曾见过几个调皮的男生懒得走楼梯,趁老师不注意,直接从教室走廊上往下跳到花坛里,再去食堂,可以跑到最前面,不用排队。
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和勇气,头也不回,冲出教室,学着那些调皮男生的样子,站在走廊的水泥栏杆上,朝着花坛跳下去——现在想想,那一跳真是太大胆了,稍有不慎,跳偏了或者落地不稳,就会滚落在水泥台阶上,不摔死也会摔伤,说不定还会落下终身残疾。
我很幸运,栽在花坛里,打了一个滚,把一丛菊花砸得东倒西歪。我得意地爬起来,朝站在走廊上的同学们笑笑。一个要好的同学把书包扔给我。
到家时,我早已饥肠辘辘。母亲炒了一碗米饭,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她坐在我面前,摸摸我的额头,柔声问我哪里不舒服。我说:“没哪里不舒服啊。”
母亲的脸色变得有点难看,不停地数落我,内容无非就是要我认真学习。我埋头吃饭,没有理会,这样的话我几乎能背出来,末尾总是那一句:“你不想和我一样在农村种田吃苦,就好好读书!”
门外传来父亲的声音,母亲拿起手电筒,迎了出去。
父亲看到我的第一句就是:“向老师请假了没有?”
我答不上来。
“啪!”我的脸上重重地挨了一巴掌。
记忆中,父亲性子温和,比母亲有耐心,很少打我们。打了我一巴掌后,他似乎还不解恨,抓起门后的扫帚朝我扑过来。父亲一边打,一边骂我不争气,小小年纪就学会逃学,长大了肯定是个没用的人。
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不争气的泪水奔涌而出。我流泪,不是因为被打后的痛,而是父亲骂我的话。逃学,在我看来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绝的事。而我,一直以来学习优秀,在学校经常被老师夸奖、被同学羡慕。这一次,仅仅因为回家,我就成了一个逃学的坏孩子,一个不能被原諒的坏孩子。
我伤心至极。
“这个家容不下我了。”15岁的我背起书包,摇摇晃晃地走出家门。
月亮真好,又圆又大,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安安静静地镶嵌在夜空中。四周静极了,偶尔有几声虫鸣,犹如优美的小夜曲。
恍惚间,我听见有人呼唤我的名字,越来越近。那是父亲和大表哥的声音。看看四周,我这才发现,我正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我不想被他们发现,所以拐进树林,蹲在一片灌木丛里。过了一会儿,父亲和大表哥骑着自行车从我的眼前走过,大声呼唤着我的名字。
他们走远了,我才站起来,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腿。我打算穿过这片树林再去学校。如果去外婆家或者姑妈家,最后都会被她们交到父亲手上,再挨一顿打。除了学校,我无处可去。
我在树下穿行,月亮在树梢间穿梭。月光裁下更多的树荫,覆盖着我。很快,我走出这片小树林,来到山脚下的一个水塘边。我在水边坐了一会儿,冰盘似的月亮倒映在水里,我忘了身上的痛,伤心也不见了。我捡起一块石头,朝水中央的月亮砸过去,刹那间,满池小星星闪闪发光。
回到学校时,同学们还在上晚自习。我既不敢去教室,也不能去寝室——寝室门锁着,下课后才会打开。我也不敢在校园里晃荡,害怕碰到某个老师。我穿过白杨树林,跑到操场上,那里空无一人。操场和学农基地之间有一道又宽又深的沟,我跳下去,坐在沟里,静静地等着下课后跟着同学们一起进寝室。
我一进寝室,同学们纷纷拥上来问我去哪里了。原来,父亲来学校找过我。然后老师来了,站在门外大声问我回寝室没有。我出来回答了他。他说:“你父亲在等着我回电话。”
第二天早上,我去教室上早自习。我看见在教室门口站着一个人,披了一身细细密密的小水珠,头发蓬乱,眼窝深陷,穿着一件破了袖子的外衣,一双旧解放鞋上沾满了湿润的黄土。
这是我的父亲。他把一罐头瓶腌菜递给我。他的手很凉,皮肤粗糙得仿佛腐朽干枯的老树皮。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扯了一下。
他在我的面前站了不到一分钟,临走时,我看见他的嘴唇嚅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我低下头,一大串眼泪摔碎在我的脚背上,就像那一夜的水塘里,被我砸碎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