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然
总言规矩,总言方圆,有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更须知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这便是最早学习书法时,常挂于嘴边的口诀。《广雅》言:“楷,法也。”典雅方正,合乎法度,《辞海》亦言它:“可作楷模。”楷书在人心中刻画的印象,多是工整的,就像古时的大家闺秀,清心玉映,婉婉淑娴,哪怕有不少存于史书之间,但在后世,却又鲜少有人为之驻足。
从前看一些书法展,同一展厅中,多是行书、草书引人注目。犹记得有一年看过一届书法比赛全国一等奖的展览,展厅中多是《滕王阁序》,篆隶楷行草,一个不少,就像那盛夏一池湖水中,百花绚烂,尽态极妍。而此間花朵相比之中,行书灵动,草书潇洒,故而行、草为盛,往来欣赏者也多为其二体驻足、讨论。相同几幅草书拿来对比,各番气象一眼可见,而衬得一旁的几幅小楷,便像那睡莲,悄然藏于荷叶间,唯有暗香缕缕,过路人经过,或许留下只言赞美,便也离开。
就连我自己小时也不曾如何喜欢楷书,一年级时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写得横平竖直,初一时在作文格内为字体整齐而慢慢书写。久而久之,便是习惯了要清晰写字,不得连笔,哪怕偶尔想尝试放开写一写行楷,却也写不出那个感觉,只看着那字歪歪扭扭,像嘲笑自己,只会写那规矩内的字。但那时却是羡慕极了那些可以写得一手流利行楷之人,只觉得那字体哪怕只写几句话,也像一幅作品一般,那秀丽清雅、洒脱放纵,也都藏于其中。后来开始好好习字,便是欧颜柳赵,由《多宝塔碑》开始,又是一笔一画,在宣纸上开始横平竖直,由大至小,只为了赶紧打好基本功,开始练习我最向往的行书,每日一小时,就像弹练习曲一般写着手下的字,一个字多少遍,一幅字该写多少篇,定数定量,不少不超。
但这般过去的两年,却只因为一句话,改了念头,改了念头,却又懂了什么念头。
“练楷书的人,总该好好看看钟繇的字。”
只是一次茶馆雅集碰上的陌生人,闲聊之间所提一句而已。
钟繇之名,从前当然是知道的,过去喜欢看《三国》,便知道钟繇是三国时的书法大家,是由隶书向楷书过度的鼻祖,是钟会的父亲,除此之外,只想着中国古代书法家如此多,也不必各个了解,也便没有细看。后来听他再次提起,便想着回去当作学知识般,看一看钟繇的字。
而这一看,便是看了一年。
只先打开《贺捷表》,却忽然发现自己的硬笔字与钟繇十分形似,钟繇的字,初看时不似颜柳那般符合现代的标准规矩,有些笔画更是格外有特点,但我只从那时才明白,什么叫作真正把字写“活”了。是圆润遒劲,还是古雅浑厚,那在我眼中算是“圆圆”的字,却是将我圈在楷书之间,从此对其不舍不离。
便尝试着从此练起小楷,“臣繇言:‘戎路兼行,屡险冒寒。”我至今犹记这开头一句,磨了整整一个星期,自午后把毡子铺好,一笔,一砚,数十张裁好的宣纸,便是一练到天黑,有时甚至练到半夜,最后睡前闭上眼,一笔一画,一字一形,都刻在脑中,反复循环,似那字盘旋其间,不忍离开。那时正好是寒假,一人在家,一茶一帖,将窗户半开,只第一次,在这暮冬之时,那窗外寒风,却也同那欣喜与欣慰,化作阵阵暖意,融化在窗前那一抹茶香之间。
还记得曾经听人讲钟繇痴迷书法,有时睡前仍想练字,便在被子上用手书写,甚至将被子慢慢磨破。过去是不信的,总觉得过度夸张,如今想,哪怕这故事被人放大,但这心,总是真的。初尝小楷,却真真切切体会到楷书真正之妙。法度之内,却有自在悄然而行,这结字之内,有若玄妙希夷之境,探赜其中,既有妙趣,更有道理。有时一个字,明明已觉相似,但只一捺或一横稍稍长些,便大有不同,神似与相似之差,就是在这毫厘之间。
总觉诸多字体之间,唯有楷书一字成方圆,方圆内有天地,有四时,有昼夜之变,有动静之别。如佛家所讲的一粒沙有三千大千世界,只这楷书世界,还需自己一笔一笔,细细搜寻。快不得,却也难以慢下来。习字时常常不经意间抬头,太阳早已照耀他方大地,只留下一抹暮色背影,告诉你逝者如斯夫,如何不舍昼夜。整日整日可用来练字的时日并不算多,故而提笔,便已入境,怎舍得浪费这分秒,许给那平日烦思俗虑。
也是从那时起,便从此不再想练行、草。不是不爱练,只是平日生活太快,两分钟一趟的地铁人满为患,城市总是匆忙而拥挤,好不容易华灯初上可以赶回家中休息,又怎想在笔墨上继续疾行呢?
当墨停在纸上,另一个天地便已开起,字上的起承转合,承接着白日里的压力与烦躁心绪,但有这小楷止水澄波,手腕轻抬,这些负面情绪慢慢沉淀,笔尖轻转,只澄澈那如月般的皎洁空静在心头。
如同那“楷”字本身,书是木,笔是木,木旁有皆,便知楷之全部,皆在这书与笔中,无他处可寻,唯有内求。清风过而树不摇,柳叶点而水不泛,什么也不能动摇心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楷书的世界安定,我的世界,也便安定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书海间数年漂泊,如今,终于寻得吾乡。乡于此,心可缓缓归矣。
总觉诸多字体之间,唯有楷书一字成方圆,方圆内有天地,有四时,有昼夜之变,有动静之别。如佛家所讲的一粒沙有三千大千世界,只这楷书世界,还需自己一笔一笔,细细搜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