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世增
新的课程改革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过去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化,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校数学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营造出师生间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促成生生互动,師生互动的课堂,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应当创设一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即枯燥又乏味。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会积极思考、发言等数学活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创设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与新的认识要求出现矛盾,问题就产生了。因此设计使学生感到新奇的例子或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验证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做出各种猜想,并进行验证探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佐藤学(日本)指出:“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一道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1.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
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基本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
2.合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时机要恰当
教学中适时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切不可一味追求合作学习而组织合作,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3.注重学生合作过程的巡查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相應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要求将小组成员的不同答案,整合为小组统一的、人人都会的集体结晶。在这这个过程应避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交流中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成员意见;二是交流中以教科书为标准,借助工具书;三是由于知识能力所限,交流时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
4.教会学生合作的基本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能够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等技能。
三、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我校课堂组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有成功的喜悦,但深感脚下的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摸索改进,大胆尝试创新。我们更期待以此课题作为“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同仁积极投入的这一课堂改革中,以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