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小学数学作业

2017-10-27 10:38叶毓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布置题目交流

叶毓萍

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鉴于此,依据新课程理念,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改革数学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那么,如何改变数学作业的现状,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剖析作业布置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三是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缺陷

1.作業量多,效率低下

不少好心的老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应付这些繁多的课外作业。久而久之,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分增加疲劳度,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影响了学习效果。

2.内容陈旧,思想封闭

小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是多元化,丰富多彩,充满大量信息的。然而他们所做作业的内容却陈旧、枯燥,远离生活,难以被他们理解。这便封闭了學生的思想,将现实与数学重重隔离,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

3.形式单一,阻碍发展

一直以来,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多数,而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类的作业所占比例却微乎其微。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4.主张统一,忽视差异

教学中,教师为了图方便,习惯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无视学生的个性与认知差异,搞“一刀切” “齐步走”的作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令人堪忧的状况,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1.由枯燥变为有趣——体验快乐

(1)趣味性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游戏性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2.由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1)调查式作业

这种形式的作业适用范围比较广。它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学生可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观察式作业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这类作业很常见。它可以和口头表述作业结合起来,在此不再赘述。

(3)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3.由单个形成互动——学会合作

(1)互动型小课题研究

做社会调查,办数学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2)交流型作业

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样。所以,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方法后,我们就试着布置一些交流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既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加了学生的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的良好习惯。

4.由被动趋于主动——体验自主

(1)阶梯式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利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A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作业超市”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2)“导演”式作业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作业,参与作业的评价,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其学习主人翁的精神。

综上所述,作业的教育价值不可低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侧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多方位、多渠道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布置题目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特别号都有了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交流”等5幅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