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2017-10-27 10:38马利兵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个体小学生活动

马利兵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这些需要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人们必须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把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都基本满足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使孩子能成为教育自己的人,从而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从人的本质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能够促使自我教育的教育”这说明,教育不是简单地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过程。在教育者采用各种手段去激发孩子的行为和活动时,孩子也在寻求激发成人行为的种种手段,去推动成人完成符合他们要求的行为。这就是说,教育从实质上是一种互动和合作的活动。这就需要孩子的自我教育参与。

所为自我教育,就是是个体对自己有目的,有意识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活动。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在他们的学习,劳动和社会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进行的。通过各种活动,一方面完成这些活动本身的任务,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自觉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进行着思维和行为的控制。此时,这种活动就成了自我教育活动。作为老师,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积极健康的自我教育和心理成长。

一、设计自我

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的效果,取决于个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程度.老师在各种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老师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己搞,自己的板报自己办,自己的朋友自己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班集体是充满着团结友爱,自主,自强和力求上进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和孩子共同策划,创设一个美好和谐的外部环境,如精心布置教室、开设醒目的的学习园地、知识角、卫生角、《我和班级的约定》……让学生们时时刻刻感觉自己的集体温暖无比,从而产生一种动力,全心投入学习,积极参与活动,他们在活动中明白目的,意义,并通过折射,较为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发完善自己的自觉需求。在这种自主状态下,自我教育活动明显见效。所以,作为学生们的引路人,应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活动中寻找自我价值的真谛。

二、发展自我

小学生自我教育活动效应,也取决于自我教育活动主题中内涵的教育要求与学生个体现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间的差異程度。学校大队部实行的争章活动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时,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条件,激发他们发展的动力。奖章的获得过程,就是学生们通过多种技能训练来发展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经过自我规划,同伴协助个体制定出个人计划,这样,人人有攀登的目标,个个有成功的喜悦。平时内向的,争故事表演章,爱吵架,管不自己的男孩争和谐章,写作不好的孩子争阅读章。老师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差异,还要考虑孩子的能力也有大小之分。对于一些各方面都弱势的孩子,老师要适度倾斜,尽量发现属于他们的优点,挖掘属于他们的特殊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长处,也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激发他们提高自我的内驱力,让他们意识到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们也有机会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成长中孩子,自身本就具有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自我教育”的愿望被强烈调动起来的情境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必然能更有效地开展自我教育。

三、表现自我

小学生行为教育活动的效应,是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作用中发展形成的。自我分为个体内部自我和呈现外部世界的自我。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角色扮演起了重要重用。老师应该积极为学生们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们多角色的表演欲。自动化小队,是学生们自我表现的舞台,是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和被伙伴重新认识自我的平台。学生们自我结合,组成不同小队。在老师的指引和协助下,在家长和社会的关心下,每个小队都会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其中一个小队利用双休日,定期为社区、孤老服务。没想到收到了居民和孤老的极大认同,老师也肯定了他们活动的价值。在得到外界的认可后,小隊成员们的积极情绪反应更为强烈,对活动的积极态度也更为持久。各小队在活动中,坚持自我教育,坚持自己的缺点自己找,自己改。自己小队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事情自己管理。在活动中,学生在思想,品德,和学习行为各个方面都有进步,这种进步又赢得老师,家长的认同和赞扬,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发展,自己的存在价值,于是愈发激起更完善自我的欲望,产生更高层次的自我教育的要求,而这个要求正是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四、激励自我

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效应,还取决于教育的结果和教师,家长,社会的引导和评价。激励自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始于自我认识,因此,老师可开设一些团队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使学生学会自己处理问题,从而实现自己教育自己。例如,每个班都有几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批评都无动于衷。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老师通过观察和测试分析他们的现状,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与其他同学产生了较大差距二引起的害怕学习,怕了就讨厌,讨厌了就放弃。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孩子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惩罚等形式,让学生自我发现,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主动找老师补缺,并通过自身努力,缩小与其他同学学习上的差距,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避免形成新的差距。一份努力,一分收获,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这种模式激励下,也能正常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是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活动的。以活动为教育的载体,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猜你喜欢
个体小学生活动
“活动随手拍”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是小学生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