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纲要》中将“健康领域”放在五大领域的首位,并明确的指出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身体健康、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協调、灵活;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是: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但现在的幼儿园,更多的教授给幼儿知识,运动却不占重要地位,急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提出问题
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在家长、老师的过度的保护下,运动量越来越少,肥胖儿逐年增加,幼儿的体质不断下降,幼儿生病率提高了很多。现我园,每个班,都有若干体弱儿,体质不达标的、肥胖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等。
为此我们在去年10月份以此目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专门从以下几点设计了体能问卷对我园家长及幼儿进行了解:
1.家庭中进行体育活动现状;
2.每周家长陪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
3.幼儿体育锻炼的内容;
4.幼儿体育锻炼的情感。
二、结果与分析
第一,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部分家长经常在附近寻找场地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只有少部分的家长因为工作的需要无法带领幼儿在附近寻找场地进行亲子体育活动。同时有60%以上的幼儿在活动的时候表示喜欢,只有少部分的幼儿对其的体育活动带有不感兴趣的想法。
第二,幼儿放学后用于体育活动(或游戏)的时间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幼儿活动时间大于2小时/天,大部分幼儿活动时间少于0.5小时/天,家长每周陪伴幼儿进行体育锻炼也非常的少,有的家长每周陪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达不到三个小时。
第三,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均表明愿意让幼儿参与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有的家长表明看这个活动的难度是有多难然后再进行判断,只有少部分的家长对幼儿挑战有难度的体育活动抱有不愿意的心态。
分析总结:现园内体能活动开展现状:社会方面,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幼儿园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轻体”现象。家庭方面,不当喂养、保护过度,导致新入园幼儿运动素质普遍较弱,体质普遍下滑。幼儿园方面园内的场地存在安全隐患,运动设施及器材单一陈旧。教师方面迫于安全压力,教师不敢放手让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户外体能活动。
三、解决问题
自调查问卷过后,我园就进行反思及调整,针对问题,开展了具有我园特色的体能大循环活动。
1.提升教师队伍的运动专业知识及动作技能。
2.利用体育集中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关键动作技能 。
3.根据幼儿年龄、生理发展特点、动作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各年龄班运动技能发展要点,制定活动计划。
4.循环路线:两个小班:一楼大操场内互换中大班:一楼圆形操场、外操场,二楼阳台、三楼大、小阳台。
5.时刻关注幼儿,排除安全隐患、做好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
6.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四、问题反思
在开展了一年的体能大循环后,我园幼儿的体能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又再一次的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意在了解幼儿的整个身体发展状况。
第一,从统计表中看到,有90%的幼儿表示很喜欢体育活动,但仍有10%的幼儿表示对于体育活动不抱有任何的兴趣,从这点我们需要考虑下,是不是我们的体育活动使这些部分幼儿觉得没有任何的竞争?还是游戏过程中感到老师始终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充满被动?
第二,有50%以上的幼儿表示喜欢和很多的同伴一同参与体育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意愿不强。
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五、对我园体能大循环的思考
教师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磕碰受伤,往往会放弃难度,降低运动量,但与此同时,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就显的减少,运动量普遍降低,难以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加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了保护幼儿,规定了许多的条条框框,幼儿的乐趣自然大打折扣,创意的火花也因为限定而被扼杀掉。
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以练习或者掌握基本动作为注意目标,强调动作的正确性,让幼儿认真看,一遍一遍的模仿教师的动作,看谁做的最好,谁模仿的最像,但是一味看、听、模仿,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得不到发展。
六、针对我园体能大循环的建议
第一,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既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他们的安全,在每一个环节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又要在难度上要有突破,充分信任幼儿,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让他们克服心里的障碍。幼儿普遍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能力发展的不同程度,提供给幼儿的运动的材料要适合每一个幼儿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面,让每一个幼儿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活动的器械与材料,这样才能让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才会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第二,在制定体育活动方案时,对活动强度、密度、时间等方面要进行合理的安排,通过丰富多彩的的活动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确保体育活动的内容由易到难,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而且能让幼儿懂得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第四,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多组织一些竞赛性强、合作多的活动,以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互助的集体精神,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忍耐、等待、与他人轮流活动。
运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优势,并且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利用同伴的力量,学会合作,进而适应社会。学会与别人交往、合作、领导、规则的制定与遵守等多项技能,这是孩子社会性培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