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
摘要:为促进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释放结构红利、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推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县城及中心镇建设;引入“精细密集农业”理念,分区域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优化招商引资策略,坚持综合性招商与专题性招商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县域中小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针对县域、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打破县域政区边界壁垒;实行项目、资金、计划、信息“四个直达”,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制度创新等。
关键词:产业升级;县域经济;新常态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的县域经济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2008年推行首轮“三年倍增计划”之后,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首轮“三年倍增计划”期间,辽宁省县域GDP年均增长22.3%,高于国民经济整体8.8个百分点,被学者和媒体总结为“辽宁现象”。
2011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新一轮的“三年倍增计划”,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指导思想。期间,2010年,辽宁省44个涉农县域经济增长率为24.46%,但在2014年,骤降为13.56%;同时涉农县域经济占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10年的37.86%下降到2014年的28.87%,辽宁省的县域经济从“强项”再次成为“短板”,也导致了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快速下滑。随着辽宁省县域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释放结构红利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现状
在辽宁省县域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县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2002年三次产业比重为0.26:0.42:0.32,2014年上升为0.18:0.51:0.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8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
而从横向对比看,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最大差距是第三产业占比较低,且增速很慢。例如,江苏省2002年县域三产比重为0.17:0.49:0.34,2014年则升级为0.08:0.53:0.39,浙江省同样由2 0 0 2年的0.11:0.56:0.33升级到2014年的0.06:0.44:0.50。两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特点便是服务业比重的快速上升。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服务业占比的不断上升也保证了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
2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辽宁省县域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002~2014年,辽宁省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所占比重并没有提高,甚至出现了下降,说明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很大。相比于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和浙江省,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占比较小的问题更为明显。第二,县域结构红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笔者测算,辽宁省结构红利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为3.01%,对GDP增幅的贡献为18.09%,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3。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释放结构红利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潜力很大。第三,工业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不可持续。目前,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以工业化推动为主,初期效果比较明显,工业化率不断上升,但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增长,发展方式粗放、可持续性不强、实际城市化率不高等劣势逐步显现,例如出现了工业园区的盲目建设、生态环境恶化、种养业、林业、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等现象,需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模式。第四,各县域政府唯GDP论,各自为政,很多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招商引资过程中恶性竞争,缺乏合作和多赢。
3促进辽宁省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建议
第一,推进县城及中心镇建設,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在现阶段,应以城镇化推动为主线,围绕城镇化的生活方式,根据现代城镇的发展要求,使传统产业(农业及低端制造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升级。城镇化的发展会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要素禀赋结构、拉动需求等方面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因此,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政策目标是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落脚点应该放在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具体的措施包括:首先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分摊机制,具体由政府、企业及农业转移人口分担。其中,政府细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负担由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包括为农业转移人口建立的廉租房等资金支出,中央政府则提供随迁家属的医疗、社保、教育等配套支出;企业则必须提供就业农业转移人口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支出;农业转移人口则辅助提供各种保险支出及家庭的生活费用等。政府支出中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从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等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专项账户获得,并建立健全维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资金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其次,县一级政府搭建平等的就业渠道,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再次,政府要积极探索城乡间及不同县域间的公共服务衔接、转移和续接的相关制度,建立覆盖全部人口的社会保障转移机制。另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与新农村建设对立起来,反而可加强对中心村的建设,通过合理的规范和引导统筹二者共同发展。
第二,引入“精细密集农业”的概念,分区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辽宁省的第一产业比重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第一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空间仍然很大。而对辽宁省的县域而言,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并不相同,可分为沈阳、大连等城市圈现代农业、辽东辽西低山丘陵区现代农业、沿海各市现代农业等类型区别考虑。对沈阳市、大连市周边的县市而言,应借鉴长三角城市圈以及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城市群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即以城市的市场需求为生产的目标,满足城市农产品的供应;鼓励有扩大生产规模意向的农民或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进行规模生产;其次,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现在辽宁省的“农超对接”模式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重点突出合作社在其中的作用。开原、抚顺、盖州一线以东的辽东与彰武、北镇、小凌河口一线以西的辽西是低山丘陵区,土壤多为棕壤,应采用产业化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产品的加工与运销等环节。辽东、辽西的低山丘陵区山上种植果树,山下种植小规模的农作物用以家禽的养殖,不仅能增加获得经济效益的途径,还减小了新鲜蔬菜长途运输的压力。辽宁省有2170多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了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域沿海经济带。对这些县域而言,借鉴山东省的海洋渔业发展经验,大力发展近海渔业与海洋养殖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县域都面临过度捕捞的问题,近海养殖已经对水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因此,必须加强力度推行“海洋牧场+人工播种”的模式,实行由捕捞鱼群转向“海洋牧场”的经营方式,将优质高效的鱼苗投入海底进行播种——底播繁殖,之后再将其收获,这样可以提高鱼类产量,避免过度捕捞造成的资源枯竭和近海养殖形成的污染。应该吸引民间资金与技术强大的企业入驻沿海经济带,进行海水养殖,缓解渔业的危机。辽宁省周围共有506个大小不一的海岛,数量多,且景色优美,风情海岛旅游业的开展能够帮助渔村劳动力由渔业向服务业转移,促进结构转型。在辽宁省县域推进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引入“精细密集农业”的概念,从产前项目的选择、产中科技手段的利用及产后提高附加值及农业效益三个环节都要考虑实行农业生产的精细密集化。endprint
第三,继续发挥资本要素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龙头要素作用。促进县域经济中资本要素的有效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招商引资,二是针对县域的金融服务。招商引资方面:首先,逐步改变策略,尽量加大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引进力度,从招商引资的源头上把关,促进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牵动力的项目,在出口研发、技术改造项目贴息、老工业基地出口贴息、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优质农产品扩大出口,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管理。各县域政府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打好各种“优势牌”、“特色牌”,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其次,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综合性招商与专题性招商相结合。强化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从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各个环节入手,找点补链。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既要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最后,政府要搞好项目跟踪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在加强县域金融服务方面主要是要重点加强对县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具体的建议是:首先,进一步发展县域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为主,与财政、企業等合资建立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机构竞争不充分的现实。其次,建立长效的县域资金回流机制。可以通过设立低存款准备金率、业务准入优先等政策促使金融机构扩大县域贷款比例,也可以对县域金融机构放宽利率浮动幅度,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再次,必须创新适合县域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抵押担保的产品和方式。例如根据县域小微企业的特点扩大抵押物的范围,同时增加金融产品种类等。最后,抓住县域建设的机遇,提高县域金融服务的硬件水平,完善各种清算系统,提高县域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
第四,打破政区边界壁垒,释放结构升级及结构红利的空间效应。县域作为拥有完整经济系统的最基本行政区划单位,必须打破政区边界对经济发展的隐形阻碍作用,最大程度释放结构升级及结构红利的空间效应。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首先,抓住目前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内需的良机,省、市级政府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消除县域间的“有形壁垒”。各级政府要分工协调,加强各种交通线路的建设,努力降低县域间要素市场、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运输成本。其次,省、市级政府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统筹区域的信息共享,降低县域间要素、技术和产品交流的信息成本,协调不同县域间的相关政策,消除“边界效应”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打破县域间的“无形壁垒”。另外,可以加强邻近县域间官员的交流任职,促使政策制定者的视野从“地方保护”向“多赢”转变。
第五,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和引进。首先,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激励通报机制,明确责任人。考核评价指标中进一步引入反应民生问题的指标,可尝试借鉴江阴市的经验,通过县辖居民的角度进行数据搜集。借鉴百强县的评价方法,将绿色发展指数纳入指标体系。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旨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指标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等方面的指标。突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一县一品”“工业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等特点。省政府每年发布一次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结果,评价结果通报各县市,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对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重大违法用地事件等情况的县市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评优资格。对评价结果优秀(前三名)的县市进行奖励,奖励方式是安排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奖励资金作为县市相关工作的财政补贴。做到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排序、一年一公布,一年一表彰。其次,推进制度创新和引进。—是进一步加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工作力度和范围,选择不同类型县域进行下放省、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工作。二是在全部县域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项目、资金、计划、信息“四个直达”。三是建立县(市)财政稳定增长机制。对所有县域实行省直管的财政体制,税收增量返还。并且对县域新增工商四税的省级分成部分全部返还县(市)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