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精神六讲》(连载十)

2017-10-27 11:19聂震宁
出版参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林书店生活

聂震宁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讲 为大众

第二讲 爱祖国

第三讲 敢斗争

第四讲 善经营

第五讲 懂管理

1.绝无仅有的创举

2.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第六讲 真敬业

后记

3.学习是进步的源泉

韬奋要求员工特别注意学习和提高。他在生活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上写道:“本店同仁向来有一个良好习惯,就是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我们‘工作第一,不但不反对学习,而且要提倡学习。尤其我们都是青年工作者,青年工作者要常在进步的征途上向前迈进,因为我们要使青年工作者能由学识经验的增加而渐渐加重他们的责任,非要在学习中求进步不可。学习是进步的源泉,进步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这两方面应成相辅而不应该相妨碍的。”(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455.)韬奋几乎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明员工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我们固然都是很纯洁的,但是处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仅仅纯洁是不够的,我们对于业务上的作风,对于处理事务的方法,对于应人接物的技术,对于实际环境的了解与警觉,都须加强我们的学习,都须时常有进步,必须这样,才不致事业愈扩大,弊病也随着增多。这是我们在艰苦中应该加强锻炼我们自己的。”(《韬奋全集》第六卷,第162页)

生活书店在韬奋的带领下,一直保持着一股学习的热气。为了让青年员工得到更多更好的读物,书店出版的刊物,如《抗战》《世界知识》《文艺阵地》《理论与现实》等,本店员工一律赠送,一人一本,每期必送,以供自学。本版外版书籍也都对本店需要阅读学习的员工以特殊折扣销售。本版书籍可以每人以半价购买一本,外版书籍可以照批发进价购买。总之,要使得人人读得起书,人人有书读,人人以读为荣。韬奋还让青年员工组成读书会,组织专题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全店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周末晚会,晚会除报告一些店内情况,一定会安排一个极好的国内外形势报告或抗战动态报告,报告人有时是店内的韬奋、金仲华、张仲实等负责人,有时是外请的名人,在武汉,韬奋曾邀请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秦邦宪等来做抗战形势报告,还请来沈钧儒、茅盾等文化大家来做专题报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青年员工们听到这些高水平的报告,顿时眼界开阔,精神振奋,境界提升。

为了让青年员工更好地学习出版发行业务,加深对文化事业的理解,提升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认识,书店创办了内部刊物Ⅸ店务通讯》,这既是店内的一份业务通讯,也是员工们一份学习资料,还是让员工参与写作交流的园地。韬奋对这份内刊非常重视,对刊物的编辑、设计、印装和发行都提出了很高的质量要求。从二十一期起,他每期都会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份刊物上。这些文章一直都是员工们争着要读的佳作。韬奋要求店里的负责人徐伯昕、张仲实、艾寒松等也要经常为这个刊物写稿,特别要求他们注重向员工解释店务和研究方法。这份内刊一共出版了一百零八期,成为生活书店史乃至我国现代出版史一份珍贵的文献。

为了让生活书店的广大员工获得一份比较完整的关于文化出版事业、编辑出版专业、书店内部管理、员工职业修养等方面的读物,韬奋把自己在《店务通讯》上发表的文章编辑成书,书名为《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印发给全店员工。此书依文章内容分为四类:(一)关于民主与集中,(二)关于干部与待遇,(三)关于服务的对象与态度,(四)关于工作与学习。此书附录有韬奋撰写的《生活史话》,回顾生活书店15年艰苦奋斗的历史。这是我国现代出版业最早的一部关于出版发行职业培训的教科书。

韬奋培养青年员工的热情一直非常盛旺。他临终前还在《患难余生记》一书中总结生活书店的八个传统,即: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他是很想把这些传统一一进行总结,使之成为书店员工学习继承的内容的。可惜病魔缠身,迫使他不得不就此搁笔,未能继续写下去。韬奋就是这样一位诲人不倦的杰出的领导人。他时刻关心着员工的学习进步。很多与生活书店有过或深或浅接触的人,都有比较相同的感觉,那就是,其中有一部分人没有受过什么中等以上教育,资质品质也没有特异之处,可一旦在“生活”待过几年,几乎个个在智能上、见解上、工作热情上,都有比较大的进步。员工们自己都有真切感受,在生活书店磨练一些时间后,各个专业的人才都会有明显进步的感觉。老员工钱小柏回忆道:“在韬奋先生的倡导下,书店里的学习空气特别浓,一个小学程度的练习生进店几年,往往可以达到大学文化水平。”(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455.)

韬奋堪称我国现代出版业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先导者和实践者。他的学习型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培育成长了一批优秀的出版发行领军人才。孙起孟曾经说过:“我们且不谈生活书店的书刊发生了多大的影响,只谈新出版业的中上级干部很多都是生活书店出身这一点,就足以证明韬奋先生领导的成功。”(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181.)

4.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的效果固然非常重要,然而最重要的,還在于他能否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自己或少数人利益的立场上实施管理,此外,在他对被管理者提出要求时,自己能否跟大家一样按照要求去实行。也就是古人所说:“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行。”现在人们常说的,领导人一是要出以公心,二是要率先垂范。

韬奋最初还只是三个人组成的生活周刊社的主编,那时,他是以自己优秀的品格、充沛的热情和出色的专业能力来领导和影响同仁。随着事业的发展,生活书店发展成为拥有四五百名员工跨地区经营的较大型企业,这时,韬奋作为企业最高领导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则要复杂许多。

首先就是能否出以公心。韬奋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生产合作社体制的提出,领导职工平均持股,顿时就解决了谁为谁打工的问题。按说,要说真正的公平,就应当按劳分配,理应由最先创业并做出巨大贡献的韬奋等人持股最多,按股分红他们也应当获利最多。但是,韬奋出于自己的理想,为了事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团结最广大的员工,还由于他不敛私产的理念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带头放弃了自己应得的资产,只是按岗位取薪酬。这就从最根本的利益上,消除了与所有员工发生芥蒂和隔阂的可能性。而作为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韬奋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管理。而这里的集中,并不是最后把权力集中到他这个总经理手上来,而是集中到书店全体员工选举出来的三个领导机构,在机构内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形成最终决议。他是把手中应有的权力都交给了民主,剩给他自己的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权力,是按照集体做出来的决议努力工作的权力,还有就是员工们对他由衷的敬佩和追随。艾寒松的一番评价颇具代表性,他说:“先生一生尽瘁文化事业,持身清廉,毫无私蓄,且亦从不计及个人利益,在《生活》周刊及生活书店先后工作十余年如一日,大公无私,丝毫不苟,律己严,待人宽,诚恳坦白,对青年倍加爱护。”(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46.)endprint

韬奋对于生活书店同仁们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利益,还在于他率先垂范的领导作风。在《生活》周刊,韬奋全身心投入工作,日夜忙碌,深夜还舍不得走,他的妻子沈粹缜曾经同他开玩笑道:“我看你恨不得要把床铺搬到办公室里面去!”在生活书店工作的所有人都按时签到上班,他也不例外。老员工袁信之回忆道:“韬奋对别人要求很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记得有这么一件事,足以说明韬奋同志的高度责任感和‘公而忘私的精神。有一天,他从家里出来,匆匆地踏上一辆人力车,忽然听到一声微小的金属落地的声音,检视之下发现原来是他手上的一枚结婚戒指丢了,但一看离上班时间已经很局促,估计如果回来找戒指,势必就会迟到,在这时候,他决定不去找戒指,赶着上班去了。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在常人却是不容易做到的。”(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232.)

前面曾说到韬奋关心随店搬迁到武汉的员工生活状况,尽量给大家安排在通风好、光线足的二层楼上,带有妻子的还能安排有小单间居住,可是,韬奋和店里的其他几位负责人,却一起挤住在一间大房间里,让员工们很是感动。韬奋决定为急于回江浙沪接家眷的员工提供路费,安排请假。可是,员工们都知道,韬奋的妻儿都还在沦陷后的上海,那时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战文化的活动中,每天忙碌得难得有喘息的时间,一时还顾不得把妻儿接过来,却能惦记着帮助员工们满足家人团圆的愿望。很多员工心里既感动又不忍,对韬奋的敬重之情愈发深厚。

韬奋更是以他的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为全店员工做表率。他的勤奋工作是有口皆碑。从《生活》周刊单打独斗做主编发展到生活书店全面管理,统帅五十六家分支店,韬奋完全是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让员工们从心底里佩服他们的总经理。韬奋的刻苦学习,对于全书店员工几乎是笼罩式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几乎是笔不离手、孤灯疾书,常常是手不释卷、谈笑鸿儒。在许多日子里,韬奋几乎是文章天天有,见识时时新。员工们和许多读者一样,新的一天开始,一个强烈的期待就是读韬奋的文章。在如此巨大的榜样面前,员工们谁不爱读书都会感到愧对他们的总经理。

5.小结之五

大量的事实表明,韬奋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出版企业管理者。他的管理杰出之所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管理的出发点是杰出的。他“永远立于大众立场”,追求公平正义民主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情怀,是他管理事业的出发点。韬奋是这样来看他和同仁们所从事的事业的,他说:“我们这一群傻子的这一个组织,所以要这样挖空心思来尽量使它合理化,目的却不是仅仅为着我们自己,我们要利用这样的比较合理的组织,希望能对社会有更切实的贡献。我常勉励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是在一个血腥的黑暗的时代,如不为整个社会的前途努力,一个机关的内部尽管如何充实,如何合理化,终不免要受黑暗势力的压迫摧残的。我们这班傻子把自己看作一个准备为文化事业冲锋陷阵的一个小小军队,我们愿以至诚热血,追随社会大众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韬奋全集》第五卷,第625页)非常显然,韬奋从事文化出版事业的出发点是崇高的,是高出同时代其他文化出版企业管理者同道的。从这一出发点出发,他通过体制设计、制度建设,在企业管理上摒除了管理者攫取个人私利的可能,从而确保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使得其管理效率倍增,事业实现了蓬勃的发展。

管理者的出发点固然十分重要,可是,企业管理还有许多规律l生问题需要切实把握好。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倘若管理只是一门科学,那么,科学的管理方法任何企业克隆起来并非难事,为什么同一种方法实践的结果却常常大相径庭?可见其中还有奥秘。奥秘之所在,主要在于这是一门艺术。

在管理学看来,管理之本是管人,管人之本是管心,管心之本是管己,管己之根是待人。韬奋的管理艺术正是循着这样的轨迹直抵员工的内心。他能让员工们服膺书店所倡导的价值观,无论是抗战爱国的还是人际友好交往的,大家愿意按照这样的价值观去践行,这是一个企业既能树立正气又能和衷共济的精神基点。他能让员工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情,无论是物质生活上的照护还是精神生活上的呵护,这是一个常人难以回避也难以忘怀的。他能让员工们个人感觉受到重视,有一份真实的存在感,哪怕本来是总经理一次具有规劝意味的个别谈话,员工所受到的鼓舞往往却要超出受到的规劝更多。他能让员工们在书店运转的每一个细节上认清具体的要求,譬如怎样提出意见,怎样听取意见,怎样执行决定,这些要求都能让员工觉得入情入理,只要认真践行,就会有增添智慧、提升品德的良好感觉。而凡此种种,韬奋都能率先垂范;而凡有个人利益,韬奋都能先人后己。这样的管理者,其管理艺术真正称得上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润物无声、效应尽显。

最高的管理艺术还需要建立在至诚的爱心之上。管理者只有充满了对企业的爱,对事业的爱,对人才的爱,对员工的爱,才可能把管理做得直抵人心,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融为一体,把企业对员工的规范与员工对工作生活环境的诉求形成一致的意志,把所有员工的人生理想融入一项辉煌的事业之中。韬奋在管理上的全部努力,就是倾注着他对企业、事业、人才、员工真挚的爱。他在总结生活书店八项传统时,把“同志爱”列在第八项,可见他对企业内的感情状态十分重视。与韬奋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有火一般的热情。他确实是以火一般的热情来对待企业的经营、事业的发展、读者的需求、作者的合作和员工的支持,从而使得这一切都如他那火一般的性格,充满热情、生气和活力。老员工周保昌回忆道:“他善于依靠群众的智慧,热情地对待集体的事业,所以在工作中谁都愿意向他请教,而他一定谦虚地对待同事,腾出时间来和你谈话,帮你提高认识,解决问题。他把找干部谈话看成最必要的工作之一。他善于倾听大家的意见,他的态度是这样的热情和诚恳,他的意见有时这样的合理和中肯,谁只要一经与他谈话,都会感觉得到了鼓舞和力量。”(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216.)孙起孟赞佩韬奋“律己之严,治事之勤,爱人之诚,知人之明,以及这种领导作风的感人至深”(邹嘉骊.忆韬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181.),更是深深地刻印在生活书店同人们的脑海里。韬奋正是以自己真挚的爱心和精心的管理,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价值,不断发展事业的规模,不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不斷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为“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文化出版事业,打造一支团结进取的人才队伍,不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林书店生活
当代学林
完形填空专练(五)
学林人物
最美书店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在书店